APP下载

论唐寅绘画中的意境

2015-06-11高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唐寅仕途意境

高佳

摘 要:对唐寅的才能都给与了中肯的评价。他的绘画成就有多方面的影响,风流不羁,恃才傲物的他经历了亲人的离别;昨夜还风光无限,今日便一落千丈的社会地位落差的巨大打击;儒家入仕的绝望;道家归隐生活的艰难等等,这独特的才子个性和人生经历才造就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在美术史上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唐寅 仕途 儒道佛 意境

唐寅(公元1470—1523),明代江苏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是著名的书画家,吴中四子之一。唐寅的一生可谓是坎坷曲折,他从不屑官宦之位到一心求仕,又从求仕到求仕不得,再到归隐的这一系列打击中却还掺杂着亲人的一个个逝去,他也从恃才傲物的风流才子到佯狂买醉的落魄才子,也许正是因为这特殊的人生境况才使得唐寅成为了吴中四子中最为出色,又流传千古的人物。

唐寅的很多绘画作品中都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对人生的考虑,在“科举舞弊案”事件之后,山水画面中总会有一两个高士形象的男子或在谈论,或是在思考,在冥想,画面飘渺,静谧。人物画更是别于当时时代,这源于他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的蔑视,主张表现自己的个性,人物作品有表现风尘女子,也有历史人物,他大肆提倡和鼓励自己笔下的人物事迹,似在同当时文化和制度做斗争。这也是他的人物画在当时也是屈指可数的原因之一。

一、独特的人生境遇和性格造就别样的绘画意境

明代是一个以儒家读书、入仕、光耀门楣的思想为主,唐寅出生商户之家,父亲唐广德虽是做生意,但深知参加科举、博取功名才是改变家族地位的最好途径。便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天资聪颖的伯虎身上。唐寅在他30岁之前还算是顺利,13岁时与文征明、祝枝山交友,那时便已才名远扬,因才傲物且与张灵等交友。但由于父母亲、妻子和妹妹的病逝。再加之好友祝枝山的劝说,才使得唐寅从不屑八股科举,到整装待发迈向仕途的道路。

果不其然,在明弘治十一年唐寅取得乡试解元,这可谓是更加声名远扬,他的绘画才能也是令当时的文征明父亲文林及其要好友人所赏识,大小文人宴会等均会带唐寅去参加。在明代当时也是声名远在,若一直这样顺风顺水恐唐寅也难载入史册。就在1499年,唐寅参加会试,不料卷入徐经“科举舞弊案”中,谁是谁过也无从说清楚,有学者说唐寅是政治斗争的替罪羊,也有人说唐寅确与徐经苟合,还有人说唐寅受徐经案件牵连种种说法,无论是哪种说法,对于唐寅来说都是摧毁,不单单是他仕途的尽头,更多的是对他精神上极大的毁灭,父亲对他的期望也成为泡影。唐寅无论在街里邻居、亲朋好友还是在在文人墨客那里都是放荡不羁、风流才子的形象,如今却如此狼狈,这心理的落差所带来的不是一般滋味。他给文征明写的信中说道:“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这就足以让唐寅感受到天堂与地狱的落差。他给文征明的信中还讲到: “童奴据案,夫妻反目;旧有狞狗,当户而噬”,妻子的无情更是让唐寅痛彻心扉。

从此事件他便决定开始他的远游之旅,他的的画作有,山水、花鸟、人物及诗词中都有几分借古喻今之意,运用古人的事例来与自己的内心契合。但唐寅内心似乎并不想真正的远离官场,在他45岁时宁王向唐寅与文征明伸出橄榄枝,或许是文徵明家境富裕,或者依照他的家境可以自然而然的在官场某个一官半职,亦或是在官场上别无他心。而唐寅却从开始拒绝到答应,可见风流前卫的才子也逃不出的当时社会的儒家入仕思想。然而,历史没有让他一展抱负,因为宁王的“异志”,唐寅佯狂就退,免于卷入政治风波里,这是他真正的仕途绝路。这一连串的人生悲苦逆境,再加上在一个保守的年代有唐寅的因才傲物、张狂不羁、任性的独特性格才使得唐寅的绘画总能体现人的本真,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的思考。画面体现出别具一格的他的绘画思想和精神,观看者在他的画面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他把一个人物放到当时的社会现实中,那种无奈,人生的悲凉和生命的渺小。

二、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下的绘画意境

唐寅一生受到儒家入仕,道家归隐,佛家“诸多无常”[6]思想的影响,从对仕途的不屑到求仕不得,再到归隐,到后来的诸多无常,及时行乐思想,可谓是一身才华得不到赏识与施展,对当时社会而言他是一个功名未竖的落魄才子。在他的内心,儒家入仕思想确实一直存在,对他的人生而言或许是终身的遗憾。否则也不会45岁时还有心跟随宁王博取功名,且在他归隐后的诗词歌赋作品中可以折射出他对仕途的牵挂。

如唐寅的《落霞孤鹜图》,他的提诗云“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一般认为这幅画是他在赴宁王之招,不料发现其有“异志”,从南昌返回途中所做。唐寅同作《滕王阁序》的王勃一般,年少气盛,聪慧过人,但天妒英才,南海返归时,即于路途中溺水而亡,一腔鸿愿尽付空茫。唐寅自身也三番五次地求仕不得且与仕途正道已经绝缘。画面中一文人若有所思眺望落霞孤鹜,画面建筑破旧萧条,完全与《滕王阁序》相差甚远,画面寂静而充满失落,似是自身的处境和内心的写照,让观看者也感同身受。

唐寅经常画一些风尘女子,致使很多人误以为是源于唐寅風流成性,整日出入在风花雪夜中,殊不知他画的《红拂女图卷》,《李端端像》和《王蜀宫妓图》等是在书写自己的人生际遇,文徵明题唐寅《李端端像》时云: “六如居士春风笔,写得娥眉妙有神!展卷不禁双泪落,断肠原不为佳人”文徵明看到唐寅所画的风尘女子,不禁双眼泪流,可见他所画人物不同于当时其他画家,他画的是美女,亦是身怀抱负的君子,画他自身的经历。所以唐寅在人物画上的成就是当时其他人所不能比的,源于他独特的人生遭遇。

唐寅的《秋风纨扇图》更是千古流传的绝代佳品,也是唐寅的代表作,画中人物的画法干净利落,线条起伏较大,转折处也方正遒劲,画中人物手持纨扇,站立在荒野的半坡上,衣带随风飘动,眼神忧郁,加上寥寥无几的几只竹叶更显凄清萧瑟。这幅画是唐寅叙写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是一位德才貌全的女子,深受汉成帝的宠爱,但年华易逝,汉成帝恋上年轻貌美的赵飞燕,不再宠爱班婕妤。这幅画把班婕妤复杂的内心描写得淋漓尽致。

在萧瑟的半坡上站立着,被微风吹着,虽然画面更多的是凄清之色,但女子眉眼之间却不娇弱,回眸中似有坚定的意念在冥想什么。画中不单是班婕妤似是有唐寅的灵魂。唐寅的美人图虽画了很多风尘女子,但也都是杰出的才人和性情中人,多多少少对她们都有惜才之意,也是借他人之事表己之意,抒己之情。

再之他的思想也受到道家的影响,道家归隐山林、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在唐寅的一生中也是不得已要选择的道途,或许是他想逃脱别人的指点,亦或许是想远游,平复自己受辱的心情,再或许是文人不得志的不得已选择。

在唐寅的山水作品中如《悟阳子养性图》就体现出道家的思想,画面分三个层次,前景是较为温润的石头,不见他犀利而干脆的斧劈皴。画面中间一层是一老者静坐在茅屋中,似在思考人生哲理,无心却有意地眺望远方飘渺的景色。他的视觉方向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似有似无深远辽阔的远景。此画面中不难看出唐寅在“科举舞弊案”和南昌归来后的心境,他此时此刻向往道家所提倡的避世归隐,去过那逍遥、快活闲适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画面虽在叙写别人的事,但总是透露出自己的思想。

浪荡才子唐寅受到道家思想影响的同时,佛教思想又在“科举舞弊案”后给他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诸多名号和印章都来自于佛家思想。自“科举舞弊案”事件后他深知人生“諸多无常”的道理,但又不全吸收佛家思想,唐寅与佛家倡导的苦行相反,提出人生在世不易,要及时行乐的思想。这三种思想贯穿在唐寅的生活中,同时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儒道佛三家的思想也都有所折射。

他远游归来后四处借钱坚持建筑桃花坞,与好友在此吟诗作画。这段时光过得看似舒畅,但常常在他的诗词中能看到他的入仕情结,官场生活常常出现在梦境里等。在他的画中,也总是透漏着生命的本真,给人启发,这也是他的画与众不同和最值得欣赏的地方。

总地来看,令人对唐寅的评价,越来越公正,越来越接近事实,对他的才能都给与了中肯的评价。他的绘画成就有多方面的影响,风流不羁,恃才傲物的他经历了亲人的离别;昨夜还风光无限,今日便一落千丈的社会地位落差的巨大打击;儒家入仕的绝望;道家归隐生活的艰难等等,这独特的才子个性和人生经历才造就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在美术史上的独特地位。

参考文献:

[1] 曹海荣.从唐寅生平看其儒家精神内质[J].聊城大学学报,2009,(02):248-249

[2] 朱良志.论唐寅的“视觉典故”[J].北京大学学报,2001,(02):39-51

[3] 张春萍.佛教与唐寅诗歌思想内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02):56-60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唐寅仕途意境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别出心裁 自成一格——唐寅《灌木丛筱图》赏析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唐寅绘画专题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