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6-11韩璐
韩璐
【摘要】本文根据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及笔者的教学经验,从对比启发、找异同点、案例讨论、实验观察、联系生活和归纳知识六个方面对启发式教学在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药理学教学 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54-01
药理学以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为基础,涉及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宽,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性课程。高职护理系的学生对于药理学往往提不起兴趣,反映其理论知识复杂、抽象、枯燥、难以记忆,可是药理学在学生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尤其是用药监护这一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精心设计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这些教学方法无一不是通过启发式教学来实现的,下面就介绍下我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这一方法的经验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简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我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学家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概括。简而言之,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观:主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引导方式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1.对比启发
药理学中有很多药物的药理作用是截然相反的,这就导致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可能也是完全相反的,那么不妨将这样的两个药物放在一起启发学生对比知识点,自己主动学习。例如,讲授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时,可以请学生将其与前面讲过的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进行对比,启发学生说出阿托品有哪些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然后再由教师补充完善。在药理学授课的刚开始,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仅能说出阿托品能扩瞳、升高眼内压、禁用于青光眼等个别知识点,可经过两三次后,这种通过对比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学习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再讲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时,学生会自发的将其与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加以对比学习,自己能总结出的知识点也更加全面。讲授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这一章时,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尽快掌握新学的药物,更能对已学过的药物进行复习。
2.找异同点
除了作用相反的药物外,药理学中还有很多具有相似作用特点的药物,但相似的药物也会有不同之处,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找出异同点归纳学习。比如,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压,但两者对由于α受体阻断作用引起的低血压作用却不同,肾上腺素会使血压进一步下降,去甲肾上腺素则能够升高血压。又如,阿司匹林和氯丙嗪都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但两者对体温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阿司匹林只使过高的体温降至正常,对正常体温无影响;氯丙嗪则可使机体体温随着环境温度改变,甚至降到正常体温以下。通过这种启发式引导学习,学生更能牢牢记住作用相似的药物之间的异同。
3.案例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断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如果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临床案例,再通过一个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则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是启发者,要让学生成为主角,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在讨论结束时进行归纳总结,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不足之处。
4.实验观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肩负着给药及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的重要职责。学生在药理实验课中,通过教师的启发,更能在实践中消化药理理论知识,直接观察到药物的作用及毒性反应,提高了今后实际应用的能力。例如,通过对硫酸镁中毒及其解救这个实验的操作及观察,学生更易记住硫酸镁中毒的表现及钙剂静脉注射速度应缓慢。
5.联系生活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的事件联系到要讲的知识点,会让学生有原来如此的感觉。比如,人困倦疲乏时喝咖啡能提神解乏是因为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大脑皮层的作用;咖啡喝多了容易胃疼是因为咖啡因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
6.归纳知识
药理学理论知识多而复杂,需要记忆的信息量大,学生经常混淆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例如,讲完五类一线抗高血压药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启发学生把表格中五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填写完成。学生通过填写表格不仅可以回顾所学知识,还可学会归纳知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叶开和 吕俊华 刘建军,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西北医学教育,2005年第3期.
[2]植新培,启发式教学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