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逝》中阿随的文化意义

2015-06-11孟文欣,任辉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涓生伤逝新文化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5)02-0074-02

收稿日期:2015-01-11

作者简介:孟文欣,女,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任 辉(1963-),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

在鲁迅的小说《伤逝》中,阿随似乎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它仅仅是一只叭儿狗,是鲁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一个道具。然而阿随究竟不同于被涓生和子君吃掉的那四只小油鸡,阿随最后附带着子君留在它身上的全部情感回到了涓生的身旁。鲁迅的这一独特设定是意味深长的,甚至有意无意中赋予了这只叭儿狗一定的文化意义。

《伤逝》创作于1925年,在此之前鲁迅曾发表过一篇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伤逝》中的思想是这篇杂文的继承和发扬。在《娜拉走后怎样》中,鲁迅认为,娜拉出走之后只有两条路,一种是堕落,一种是回来,总之并不看好年轻人受新文化思想鼓动离家出走的行为,《伤逝》中更是对这种思想的重申和强调。

涓生是个接受了新文化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子君则受了涓生思想的鼓动而勇敢地和自己的旧家庭决裂。——“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口中说出的话很是震动了涓生的灵魂,也使涓生生出勇气示爱给子君,二人由此组建了他们的小家庭。

在涓生和子君刚搬到吉兆胡同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子君在庙会买回了一只花白的叭儿狗,这只狗“似乎原有名字,子君却给它另起了一个,叫做‘阿随’。”可涓生对这个名字并无好感:“我就叫它阿随,但我不喜欢这名字。”

这似乎是鲁迅不经意的一笔,因为小说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涓生为什么不喜欢这名字。但在这不经意的一句“不喜欢”中却透露出了涓生这样一个受新文化思想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对某些事物的喜憎,或者说忌讳——他不喜欢“阿随”这样一个带着宿命色彩的名字,或者更甚一步说,他追求一种完全的自在与自由,在潜意识中是不希望有任何负累的。可“阿随”这个名字透露出来的如影随形般的附着感,令涓生异常的难以忍受。

在此后的生活中,由“阿随”带来的这种难以忍受的附着感,甚至冲淡了涓生与子君的情感。《伤逝》中涓生不止一处提到了“阿随”及“油鸡”们对他的扰乱:在涓生没有失业的时候,便已经对子君将精力忙于“饲阿随”这类的琐事感到不快了;涓生失业后决心振作起来的时候又因为“阿随”和油鸡们无法得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及至生活日渐窘迫,阿随的食量又增大,“在我们其实早是一个极易觉得的很重的负担”之际,涓生终于决定要把阿随抛弃掉。“终于是用包袱蒙着头,由我带到西郊去放掉了,还是要追上来,便推在一个并不很深的土坑里。”

推掉了阿随,涓生在回到公寓后“便觉得又清静的多多了”,然而“子君的凄惨的神色”却使他感到吃惊。在这里,涓生自以为推掉了一个生活的“很重的负担”,却不想同时也推掉了他和子君之间的一些东西。

涓生喜欢自由和自在的生活,希望和子君摆脱一切的负累而生活,但子君并不这样想,子君不仅要了阿随这样一只负累,还给这只负累起了“阿随”这样一个含有宿命色彩的名字。这便是涓生和子君的不同。涓生受新文化思想影响较深,然而却带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加之本身能力的欠缺和性格的懦弱,使得涓生很容易因生活的压力而迁怒于周围的人。子君受新文化思想的影响较浅,因对涓生的仰慕及由此生发的爱才变得勇敢决绝,但是这只是在爱情选择中,生活上子君依然沿袭了旧家庭所受的教化和习惯,没有觉悟和意识在思想上与涓生齐头并进,也没有能力不依附涓生而独立走入新生活。在这个意义上,“阿随”不仅仅指的是那只叭儿狗,阿随更是新婚生活后子君的精神及生活写照。不仅如此,连同遭遇子君和阿随都惊人相似——在阿随被抛弃后不久,子君也被抛弃了。再以后,子君便死掉了。

子君的死使得涓生沉浸在了伤逝中,道德上和情感上的负疚感时时困扰着涓生。只是在伤逝之余涓生毫无缘由地在默默地期待着一样无名的意外的新的东西的到来。却不想,等来的竟是阿随:

一天是阴沉的上午,太阳还不能从云里面挣扎出来;连空气都疲乏着。耳中听到细碎的步声和咻咻的鼻息,使我睁开眼。大致一看,屋子里还是空虚;但偶然看到地面,却盘旋着一匹小小的动物,瘦

弱的,半死的,满身灰土的……。

我一细看,我的心就一停,接着便直跳起来。

那是阿随。它回来了。 [1]

阿随的宿命色彩在此得到了充分显现,阿随,如同名字所寓意的一般,它像一个不死的幽灵一般跟定了涓生,成为涓生的一种无法摆脱的负累。而且在阿随重新出现的时刻,它还承载了子君留在它身上的全部情感。在涓生此刻的眼中,阿随已经不只是阿随本身了,它成为了子君幽魂的负载。就像涓生永远摆脱不掉阿随一样,涓生对子君的负罪感也永久地跟定了他。

因此,阿随在《伤逝》的最后已经成为了涓生这样的新的知识分子永远摆脱不了的两种负累的象征,即经济上的负累和因对家庭、社会反叛所招致的不幸而产生的道德上和情感上的困扰。

《伤逝》是鲁迅对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产生了中国新一代的知识者,他们的奋起抗争中带着异常的坚毅和果敢,同时也承受着社会和家庭的负累,他们需要为生活而奔劳,同样也背负着反叛家庭而招致的不幸在道德和情感上引起的困顿,这两样东西使得他们在新文化历史的一页中显得异常沉重。而这一宿命的沉重反映在《伤逝》中便由阿随承载了它全部的文化意义。

猜你喜欢

涓生伤逝新文化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基于歌剧《伤逝》阐述中国歌剧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