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湖北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研究
2015-06-11张振东
张振东
摘 要: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表明了城镇化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要科学地反映某一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阶段,必须对其城镇化的质量和规模展开综合研究。本文在界定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已有的评价体系,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方面构建起评价体系对中部大省——湖北省的12个主要城市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发展程度展开研究,借助熵值法和象限图分类法判断湖北省城镇化现状、空间分布等基本情况,以期为湖北省城镇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湖北省;熵值法;象限图分类法;城镇化质量;城镇化规模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5)02-0049-06
城镇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1]。城镇化战略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支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78到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加到7.3亿,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2]。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大省,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湖北城镇化问题作为湖北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在实现中部崛起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中提出了湖北省要在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2015年达到53%,2020年达到58%,2030年达到66%的城镇化水平目标[3]。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湖北省城镇化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缺乏产业支点,速度疲软;大城市集聚作用弱;分区发展差异显著等等。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决定着湖北省未来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质量,也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程度和整体竞争力水平。
一、研究现状
从以往的文献来看,对湖北城镇化的研究最近几年才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湖北省城镇化路径方面的探讨。对于湖北省以何种方式实现城镇化的问题,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湖北省城镇化出路是农村人口转移,如严雄飞(2003)认为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已经陷入困境,无法依靠自身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拉动就业实现城镇化,城镇化路径只能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4];项继权、袁方成(2013)认为当前湖北农业、农村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如何推动农业和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和有效转移,这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5];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湖北省的城镇化要通过农村自身的发展来实现,如郑小慧(2004)认为解决农村人口问题,通过人口转移可行度不高,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有限,通过就地城镇化可以有效解决湖北省的城镇化问题[6];曾宪初等(2006)也认为要通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联动,才能整体推进城镇化进程[7];韦鸿等(2013)认为湖北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在于农民工的回流,农民工可以给农村带回劳动力资源、资本、技术,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从而实现城镇化[8]。
就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学界对湖北省有关城镇化路径方面的研究,无论是人口转移还是农村自身发展,都没有把城镇化的推进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相互分割开来,可见城镇化的问题研究都应该在这几个基本维度内展开讨论。杨梅(2012)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新时期内湖北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应体现在五个维度:即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维度、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匹配维度、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维度、城市与农村二元的统筹融合维度、能耗排放与资源环境的适应维度[9]。这五个维度是对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等基本维度的进一步整合,更注重探究相互关系。其中城镇化的质量与规模更是直接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镇化进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对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研究也是城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性研究,但是从对文献研究方向的梳理来看,与学界对湖北省当前城镇化路径的关注度相比,对湖北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协调性研究缺少关注。
本文以包括武汉、黄石、十堰、宜昌、襄阳、鄂州、荆门、孝感、荆州、黄冈、咸宁、随州在内的湖北省12个主要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12个地市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定量分析,判断湖北省城镇化现状、空间分布格局等基本情况,以期为湖北省城镇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文截取这12个地市的2003年至2012年的统计数据,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和规模的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评价指标,在全面性、科学性、连续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下,构建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指标评价体系(表1)。通过对指标评价体系进行测量,运用象限图分类识别法,评价湖北省这12个主要城市的城镇化发展状况,分析该地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发展和协调程度。由于各个地市的规模不同,为了使数据对比更加科学准确,文中所有的数据都以人均数据或者比重进行比较。所使用的数据来自2003年—2012年湖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或者根据年鉴中的数据计算得到的。
(一)概念界定
城镇化质量与规模是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质量与规模都是包含众多方面的综合性概念。其中城镇化质量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方面,是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在城镇化进程中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质量、推进效率和协调程度,是城镇化各构成要素和所涉及领域质量的集合[10],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城乡统筹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具体层面;城镇化规模是从数量上反映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包括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土地规模等层面。城镇化质量与规模是城镇化进程的两个方面,城镇化规模是城镇化质量的基础,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又会促进城镇化规模的扩大,如果城镇化质量大于规模就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反之就会出现资源紧张的状况。因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必须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