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型社会建设视域下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

2015-06-11

成人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同伴教育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建设视域下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

杨宗升a,侯阿冰b,尚云c

(云南师范大学a.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b.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c.图书馆,昆明650500)

【摘要】从校外青少年的特征出发,结合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学校性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同伴教育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网络社区为主要宣教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区以及社会团体的资源,提供完善的教育、宣传、咨询、指导、服务体系,开展全面、系统的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提升校外青少年的性健康素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性健康教育;校外青少年;同伴教育;网络社区

校外青少年是指达到法定在学年龄而没有接受学校教育或初中、高中及大学本、专科毕业却无固定职业,游离于社会控制之外,处于社会边缘的10—24岁的青少年。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这些青少年失去了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成为社会成员中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校外青少年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这也给校外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校外青少年群体大多处于青春发育期,性知识、性观念以及性道德的发展均未成熟。而面对西方的“性解放”“性开放”思想的流入以及互联网发展所导致的信息泛滥等现实,校外青少年又缺乏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教育、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得这一群体对于性问题无所适从,严重的还导致部分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根据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以及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发展要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等发展任务和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纲要》精神为指导,对校外青少年群体的性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探索和研究,促进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思路,并以此为契机为全民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理论视角、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一、校外青少年群体的特征

青少年群体具有性意识逐渐萌发并迅速发展,开始体验到性冲动,对异性感到好奇与探索,渴望与异性接近,产生青春意识,依赖性、独立性与幼稚性相互交错等特征。作为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校外青少年同样具有这些共性的发展特征。与此同时,由于成长的经历、环境等因素影响,校外青少年群体在发展特征上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心理方面,好奇心重、易冲动,缺乏正确的指导,虚荣心强,不能合理的控制情绪和行为,空虚无聊,闲暇时间多却缺少健康、丰富的娱乐方式,需求很多,但缺少获取渠道和正确指引,挫败感强烈;在社会性发展方面,自身经济压力较大,与家长交流不多,亲子关系多不融洽,喜结同伴、爱交同行,易形成小团体,讲江湖义气,社会经验多但社交技能缺乏;在性行为方面,性观念开放,性行为发生年龄早,性伴侣多;在娱乐方面,沉迷上网,喜爱赌博,纵情声色;在群体组织方面,多以工厂、企业等为单位集聚,集中程度不高,没有学校、团委一类的综合管理和监督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及约束力较弱;在生理、心理健康素质方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有限,缺乏自主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自助、求助的知识和技能缺乏。

二、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现存的问题

1.教育理念、方法、内容不明确

第一,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应秉持的教育理念不明确。学校性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禁欲教育”和“综合教育”两种教育理念的争论,而校外青少年的生存环境、群体发展特征决定了这两种教育理念争论会更加激烈。对校外青少年实施“禁欲教育”缺乏专门组织地执行与监督,单纯地提倡“安全的性行为”也会因为没有监督和完整一致的评价标准而导致青少年责任感的弱化。秉持怎样的教育理念并以之为出发点设置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是现阶段开展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第二,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应采取的教育方法不明确。校外青少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够继续接受系统的教育,他们踏入社会的时间较早,受社会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影响程度较深,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等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校外青少年对于性健康教育当中倡导的思想观念的接受程度存在着不确定性,而要求他们形成正确行为模式的难度则更高。以怎样的教育方法帮助校外青少年在性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让他们在思想观念层面也产生有益的转变,是现阶段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

第三,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实施者、评价标准不明确。学校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定教材、定教时、定教师”的“三定”是一大难题。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定教育内容、定教育实施者、定评价标准”的问题。相对于学校编订的以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教材内容,校外青少年的群体特征对性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订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更高的挑战。同时,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过程中无法指派专职教师开展系统、长期的性健康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开展教育活动过后,如何对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评价者及评价标准如何确定也是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中尚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2.支持环境欠佳、推动力量单一

第一,社会重视程度不高,支持环境欠佳。性健康科学发展具有社会——文化制约性。现阶段,整个社会对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不深、重视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性健康科学的发展。社会以及学者对校外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关注较少;政府部门对校外青少年性健康的教育缺乏统筹指导,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待建立健全。经过文献检索,关于“校外青少年性健康”的研究近二十年来不足百篇,且多聚焦于婚前性行为问题。或者是从艾滋病预防的角度,对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继而对不适行为进行教育和干预。已有的研究尚缺乏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研究视角,缺乏以校外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提升校外青少年整体健康素质水平为目的的性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现阶段性健康科学研究与发展的不全面,尤其使校外青少年对于接受性健康教育缺乏社会赞许动机,其自身对性健康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些都是现阶段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成效不显著的“元凶”。

第二,家庭支持环境和家庭教育的缺乏。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基础和有力补充,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家庭教育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功能,更是道德、个性等因素培养的不可或缺的资源和手段,其成功与否对于家庭中下一代的成长、成人、成才乃至终身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校外青少年群体中,家庭支持环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亲子关系多不太融洽,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不够,这些都影响了校外青少年群体中家庭教育对于下一代成长的帮助和指导作用的发挥。校外青少年群体在家庭中多缺乏来自家庭、父母的悉心照顾和正确的指引,家长们普遍认为性健康的相关知识孩子们会“不学而知”,对性健康重视程度不高,对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问题关注也较少。

另外,推动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力量单一,缺乏整合。卫生部门计生优生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禁毒防艾的教育活动都能够帮助和促进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这些工作都是以单一部门某一次单一的活动为形式开展,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其形式也很难促使受教育者将相关知识转化为实用、有效的技能,更促进不了校外青少年思想观念的转变,所起到的实际教育效果十分有限。

3.教育组织平台缺乏、教育活动不系统

校外青少年是社会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在地域分布上较为分散、其流动也较为频繁,无法以学校教学这样集中统一的方式和平台开展教育活动,也无法建立学生会、团委一类的自治管理组织。这些都使得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及约束力较弱,更使得性健康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这是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已有的以校外青少年为对象的性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少,而且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性健康教育不仅包括性生理的健康教育,还包括性心理的健康教育。现有的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缺乏这样系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三、学习型社会建设视域下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体系

1.学习型社会建设视域下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宗旨

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是我国继续教育,特别是终身学习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应以全面促进校外青少年的发展,尤其是要以提升这一群体的包括性健康知识、性健康信念以及性健康促进技能等在内的性健康素养为宗旨,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一个系统化、集成化的健康教育资源平台,让健康促进知识、技能等内容能够在全民中实现资源共享,针对社会全体成员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即时、有效的教育、咨询等服务。

2.学习型社会建设视域下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理念

“综合型教育”将“性”看做是美好的,是人性的一部分,强调青少年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较为符合校外青少年心理特征和已有的思想观念。“禁欲教育”主张对爱情的忠贞,强调社会的道德规范性,符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于校外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应当将“综合型教育”与“禁欲教育”结合起来,以“综合型教育”理念开展性知识、性行为教育,以“禁欲教育”理念开展性意识、性态度、性观念教育。将科学的性知识、健康的性行为、合理的性观念与社会文化传统相结合;将教育目标与校外青少年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同时,对于校外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从一开始就应具备开放性、国际性视野及理念,强调性健康知识、性健康道德以及性健康心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多元性。以更加科学、全面、广阔的视野,更加系统、持续、有效、针对性地开展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3.学习型社会建设视域下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内容

以校外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为教育对象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应以责任感为中心,重视性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各种健康促进技能的培养。将教育内容与校外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兴趣相结合,使教育内容更生活化、人性化,更富趣味性、实用性。校外青少年的行为活动缺乏监督者,这对青少年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性健康教育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应强调对自己、对他人、对爱情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同时,性健康教育还应帮助受教育者获得科学的性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养成良好的性道德,形成健康向上的性态度,培养出适宜的健康促进行为,并以此为基础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素养。

4.学习型社会建设视域下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方法

同伴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学校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和运用,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同伴教育确认为改变行为的有效方式。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同伴教育的可接受性、相互影响性等积极因素,探索并建立在校学生与校外青少年的相互帮扶模式,形成群体间的良性互动;培养校外青少年关注自己,并积极帮助校外青少年群体中他人的意识,形成群体内的良性互动,使性健康教育成果的影响和作用效果范围最大化,促进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整体成效,最终帮助受教育者做到“知情选择”。同伴教育强调同伴群体的同质性,性健康教育当中,应注重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有层次、有区分、适度、适时地开展性健康教育,可将男女青少年进行分组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性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中的案例应贴近校外青少年的真实生活,要能够唤起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提升案例的亲切度和受教育者的参与度,高度唤醒其改变现状的意识动机。同时,突出参与式教学、案例分析、情感体验以及讨论分享等教育方式、方法的优势,开展活泼、生动的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5.学习型社会建设视域下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模式

借鉴学校性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同伴教育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网络社区为主要教育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区、家庭以及社会团体的力量,提供完善的教育、咨询、指导、实践服务,开展全面、系统的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力量,更要鼓励和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为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支持性资源,着力探索并建立“企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各种形式的合作联盟,开发系统、科学、富有特色的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要在整体上形成政府、社会、网络社区、学校、家庭、青少年群体多维合一、共同参与的机制体制,在相互协作和相互支持中实现对校外青少年性健康素养的教育,最终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可复制、可推广的性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6.学习型社会建设视域下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技术支撑

结合校外青少年的发展特征,充分把握和利用校外青少年与网络的密切关系,充分发挥网络资讯传播平台和技术优势。以网络社区为基本单位,将系统的性健康教育知识、科学的性健康教育方法、有效的性健康教育评价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面向校外青少年的优质性健康教育资源在平台中集聚、整合、共享、传播,在适应建设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体系需要的基础上,搭建校外青少年与性健康教育的“立交桥”,最终为校外青少年提供一个信息获取、能力培养、情感表达、方向指引、问题求助、成果交流、经验分享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平台。具体包括:

(1)网络社区技术创设。以计算机通讯网络及移动互联网为纽带,将校外青少年集中起来,利用论坛、贴吧、微博、微信、讨论群组、在线聊天、信息推送等网络交流平台和技术,将科学、系统、实用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在平台上宣传、推广和分享。

(2)网络社区对资源的整合。社会领域内的各行各业,不论是政府单位的行政资源、企业的经济资源、社会组织的专业性资源,还是社区公共环境资源,都可以而且应当成为推动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利因素。网络社区应充分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提升网络社区的影响性,推进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也是一种服务,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做到政府相关政策的权威发布,校外青少年相应权利、义务的普法宣传,卫生、性健康等知识、技能的传播,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健康、婚恋、职业等网络在线咨询、指导及援助性服务的提供等功能,同时,还应建立完备的线下配套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7.学习型社会建设视域下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质量保障

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宏观、微观环境的创设和提升,是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保证。政府、立法部门对校外青少年性健康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建立、健全,让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提供政策支撑,让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注重社会舆论的宣传和指引,形成全社会对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高度关注、积极投身的社会氛围。学术界对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进行更加科学、系统、广泛、深入的研究,推动性健康科学的全面发展,为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借鉴、推广的教育实践模式。

四、结束语

性教育是传授青少年科学的性知识、性行为、性道德,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观念的教育活动,是一门涉及人性、人情、人道,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人生必修课。对于以往关注较少的校外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这样的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应以新的时代特征为基础,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整体视野,顺应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从满足校外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出发,集合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的共同力量,形成在法律法规方面有完善体系,以保障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在科学理论及实践模式方面有系统研究,以支持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科学开展;在性健康知识获取、行为技能养成等方面有完善、有效的平台,以保证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集科学性、系统性、持续性、社会性于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最终为提升校外青少年乃至全社会成员的健康素养,探索和建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有力的探索和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丽君.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2]普丽芬,杨继宏.青春期性教育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4,(15) :121—122.

[3]徐清清.美国得克萨斯州初中健康教育(性教育部分)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李美玲,徐晓阳.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0,(9) :27—31.

[5]颜激.高中《性健康教育》性心理部分参与式教学探索[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4.

[6]王曦影,王怡然.新世纪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J].青年研究,2012,(2) :48—57.

[7]陆莎,傅王倩.论社会公平视野下的残疾人高等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4,(3) :12—16.

[8]刘文利.1988—2007: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8,(3) :50—57.

[9]张迎春,王亚鹏.共青团工作视野下的高校网络虚拟社区管理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7) :46—49.

[10]王正惠.《规划纲要》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 27—29.

(编辑/赵晓东)

【作者简介】杨宗升(1986—),男(土家族),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侯阿冰(1974—),女(壮族),云南文山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族心理学、教师教育;尚云(1973—),女,昆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

【收稿日期】2014-12-16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5.04.006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4-0020-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0-052.4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学习型社会
论同伴教育在游泳教学中的价值
同伴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影响
关于学习型社会建设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探讨
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
国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的进展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试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运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试论发展继续教育与建设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