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2015-06-10曹海丽王天雪余桦杜巍冯建国
曹海丽+王天雪+余桦+杜巍+冯建国
摘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颁布的背景下,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亟需改革,这样才能适应培养未来教师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调整教学内容,选讲精讲内容,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学教学;心理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5-0057-02
心理学课程在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养优秀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对师范类学生进行调查时却发现,学生对公共心理学课程并不重视,甚至对心理学课程很失望,认为学习心理学无趣,学后也无用。虽然很多院校一直都在探索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改革,但是这种探索并没有方针政策的指引,均是各行其是,带有一定的狭隘性。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两个文件的颁布,为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以两个标准为依据,对教师教育课程-心理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从心理学课程的重构入手,依托学校blackboard网络平台,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实践体系的构建到课程的综合评价几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教学改革,从内容——方法——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完全打破传统的教学,走出一条教、学、做相统一的道路。
一、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调整
1999年路海东等人对师范类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目前的心理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弊端是:第一,内容和体系杂乱,缺乏明显主线;第二,学生不明确心理学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第三,所学心理学知识理论性太强、太抽象[1]。结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的课程设置建议模块,建议设置中学生心理辅导,儿童发展,中学生认知与学习课程[2],我们将原有的一门心理学课程进行了调整,改为三门课,即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主要涉及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中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主要涉及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学生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涉及中学生交往的特点,同伴交往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观察、谈话、倾听、作品分析等心理辅导方法。
二、丰富教学方法,学以致用
由于原有的心理学课程内容容量大、课时少,教学中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欠缺,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学习气氛消沉,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没有真正去感知、理解、领悟心理学知识,很难通过学习发展其能力,完善其人格。《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也指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因此心理学类课程也必须从方法改革上入手[4],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心理学课程不同于其他教师教育课程,其目的主要是描述、解释、预言、控制与运用,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发展性。
(一)教师教的方法
1.专题式精讲与课堂讨论法。对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并且比较难于理解的心理学知识与理论,比如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迁移理论,我们采取专题式精讲的方式,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一个深度,但是专题讲授并不是满堂灌,在每个专题结束前都会适当留10分钟时间进行课堂讨论。
2.案例分析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内容的讲授,我们精选了4个教育教学的案例,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指导点评。比如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习特点,学习动机特点,情绪控制,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行为特点与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
3.角色扮演。主要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首先,以中学生常见的问题为依据设计问题情境;其次,学生分别扮演角色,体验角色的处理方式带来的心理感受,并组织学生对其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总结;再次,学生发言,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最后,作业分享,请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期望等写下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
4.心理训练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使未来教师的教育对象身心健康,而且也需要未来教师自身的健康,只有自己健康了,掌握了健康的方法,才能够指导将来的教育对象更加健康,更加积极乐观。所以在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我们安排了训练内容。比如放松训练,自信训练,微笑训练。
(二)学生学的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业成绩、自信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与人交流的技巧,因此我们会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6人,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者作业。
2.参与—体验式学习
随着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情境学习理论的兴起,个体的自主性与适应性,学习的建构性与参与性,发展的内生性与体验性不但被挖掘出来,而且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活动成败以及学生是否实现完整精神与生命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真正引发学生真切感受与内心认同,切实激发学生思维活化与知识增生,真切促发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活动才是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公共知识向个体知识内化,个体知识向个人能力转化、知识能力向个性品质升华,也即帮助学生实现完整精神与生命的成长。[5]
3.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式学习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超文本性和网络化等特性。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同时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得以结合, 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门理想的学习认知工具, 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 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6]
因此我们为学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研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依据“教-学-做-评”设计网络平台,教,主要将教学的相关材料,教案、讲稿、ppt等材料放到这里,使学生对老师要教什么有个总体的了解。学,主要是为学生准备的网络学习材料,包括相关网站,有实际意义的视频和相关材料,学生能在这个知识海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和丰富性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课程的兴趣,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户,从这扇窗户让他们看到心理学知识的蕴含,博大精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做,主要是要求学生要干什么的,这里面会有作业,作业有两种形式,小组形式和个人形式作业,小组作业锻炼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个人作业体现的是个人的思考与成长,还有一页优秀作业展示平台,将做的很棒的作业展示给所有的同学,在良好榜样的作用下,学生对待作业更积极认真了,没有了应付了事的现象,每个组每个人都希望做到自己的最好。除了作业还有一个讨论平台,将搜集到的经典案例放到上面,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说出自己的想法,论坛的很活跃,点击率很高。师生互动版块,主要是老师讲一些疑惑、困惑的内容展示出来,同学们共同探讨。这种方式既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失为很好的教学手段。经过三门课程的尝试,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三、改变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师教学的质量,也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评带教,以评促学,体现了评价的重要性,只有过程没有适当的评价方式,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积极的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强调师生、生生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和反思,通过这种方式希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我们推行的“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演讲的准备,在课外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以及信心与勇气。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完成的小组作业放到网络平台上分享,其它同学需要对本组同学的作业做评述,小组同学随时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最后上传,其它同学对其进行评分。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的进步。
当然,为了使评价更全面,我们仍延续使用终结式评价,但在考核内容与形式上做了较大改动,更注重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对知识的运用,所以主观题的比例不断增加,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的题增加,不仅仅要求学生用脑记,还要求学生用脑去思考。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李力红. 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现状及改 革意向的调查分析报告[J].高等师范教育研,1999,(4).
[2]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 号)[Z].2011-10.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Z].2011-11.
[4]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 西南大学,2008.
[5]张积家,王慧萍.学以致用是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心理学报,1993,(1).
[6]贺智慧.信息时代的教育心理学改革刍议[J].教师, 2011,(5).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