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2015-06-10蔡瑞光
摘 要: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通常来说,党的三中全会是以经济建设和党内建设为讨论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包括党章在内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国家法治体系建设中,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四个方面的部署中都有针对反腐加强制度设计,再次体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法制建设的重视。
关键词: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奋力迈出法治新余建设新步伐,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宪法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下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了完整的规定。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坚持依宪治国,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发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坚持我国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领域,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精神应该成为廉政文化的核心,廉政建设实质上是一个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问题,也就是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问题, 因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首先, 要弘扬权力必须受到制约的理念。 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就会导致腐败。保持权力的公共性,执政为民,就能廉洁从政。腐败的基础和根源是权力的滥用,权力失控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其次,要弘扬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理念。公平正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反腐倡廉主要是针对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通过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起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 促进反腐倡廉各项事业的深入落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廉洁从政要求党员干部 “以民为本”,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妥善协调处理好社会各方面的矛盾与利益关系,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能够依法获得公平公正的分配、居住、教育、医疗等各种权利和机会。而腐败却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表现,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翻云覆雨,鲸吞国家、集体和群众的财产,加剧了社会不公。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从公平正义的价值出发,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使公平正义成为党员干部从政的基本价值追求,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首先党员干部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员要比普通公民更严格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我认为可谓是思想观念上的“定海神针”,可以厘清社会各种混乱思潮,从根本上解决“人治”与“法治”的争论,消除“权大”与“法大”的疑惑。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特殊贡献在于对依法治国认识上的深化和提升,是法治理论上的一次新突破,也是法治理念上的一次新转型,鼓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困难中探索,在争议中觉醒,在实践中前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深刻现实意义。十八大以来,强调依宪而治,使依法治国的内容更加丰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法治中国”的要求,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些内容都使“依宪而治”、“法治中国”有了更踏实的内涵,表明我国所致力的“法治”不仅要注重制度建设,而且要注重文化建设,涉及到执政、行政、国家制度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选择的是一条古为今用、外为中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参考文献
[1]许崇德. 依宪治国 执政为民[J]. 党建. 2004(05)
[2]秦前红. 中国共产党未来长期执政之基——宪法共识下的依宪执政、依宪治国[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3(15)
作者简介
蔡瑞光(1961-),安徽淮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