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章与藏书票的溯源与鉴赏
2015-06-10苏亭羽
苏亭羽
摘 要:藏书章和藏书票的创作是美学和艺术认识规律的特殊统一体,体现个人的藏书理念,也是明证书籍所有者的标识。文章本着揭示两者的创作共性,研究藏书章和藏书票的艺术形式和体裁表现,以便深入鉴赏两者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使承载人类思想文化的书籍永远受到珍视和传承。
关键词:藏书章;藏书票;鉴赏;审美
藏书章是我国官私收藏书籍的传统印信,而藏书票则是从外域传入我国,亦是明证书籍所有者的标识;藏书章属于我国的篆刻艺术,藏书票则是版画创作,二者的形式内容涉及藏书者人生理想和性格情趣诸多方面,是表达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有异曲同工之妙。
藏书章和藏书票的创作,是美学和艺术认识规律的特殊统一体,体现个人的藏书理念。研究藏书章和藏书票的艺术形式和体裁表现,揭示其中的创作共性,以便深入鉴赏两者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使承载人类思想文化的书籍永远受到珍视和传承。
藏书章最早出现于汉代,到唐代时、太宗李世民的藏书印是他自己写的“贞观”二字,玄宗李隆基也写过“开元”二字作为藏书印,李泌的藏书印是“端居”二字。
明代以后,使用藏书印的风气逐渐普及开来,私人藏书尤为重视藏书印的应用,明代文学家黄宗羲的藏书印文为“穷不忘买,乱不忘携,老不忘读,子子孙孙,鉴我心曲。”明代汲古阁主人毛晋的藏书章印文为“在在处处有神物护持”;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板,藏书章上刻以“动而得谤,名以随之”和“七品官印”;清代王昶的藏书章“如不材,敢卖弃,是非人,犬豕类,屏出族,加鞭捶”,惜书爱书之情,可以说达到了极致。
鲁迅先生的藏书章上刻的是“会稽周氏收藏”。“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印,见于郑振铎的藏书上。“大千掌握”,“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等印文,则见于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藏书。茅盾的藏书印文为“玄珠六十八岁后所读书”。俞平伯有“衡芷馆夫妇藏书画记”的藏书章。
毛泽东一生爱读书,他的藏书章是1963年委托陈叔通请上海博物馆的篆刻家吴朴堂刻的一方朱文印“毛氏藏书”。“毛氏”和“藏书”四字笔划疏密布局十分得当,深受毛泽东喜爱。
目前发现最早的藏书票出自15世纪中期1480年的德国(此时为我国明代成化十六年),比邮票早三百年左右。这枚藏书票上印有一只刺猬,口中衔一花枝,脚踩几株折断的枝杈,藏书票上端飘动的缎带上用德文写着:“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字样,包含的意义大概是说,此书的所有权属于我,别想从我这里得到这本书,刺猬的长矛可不是好惹的。爱书人将书籍视若珍宝,藏书票所表达的爱书立场,归根到底就是以家族之力去维护书籍拥有者的利益,限制外人进入自己藏书的领域。
藏书票除图案外,与藏书章一样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藏书票上一般票刻上“EX-LIBRIS”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贴于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藏书票象征性的艺术形象与书籍内涵的内在联系,令藏书票体现出充分的价值,从而产生了藏书票艺术复杂的象征手法体系。
藏书票传入法国的时间是1529年(明嘉靖八年),而英国最早的藏书票是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1574年(明万历二年)捐赠给剑桥大学的一本书上发现的。
1868年(清同治七年),藏书票传到日本,并与日本民间版画浮世绘结合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藏书票从日本传入中国。鲁迅倡导的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木刻家李桦组织现代版画会在进行版画创作时也创作藏书票,1935年出版的《现代版画》第9期即为藏书票艺术专辑。郁达夫、唐弢等著名作家也广泛收集藏书票。
20世纪80年代,中国藏书票研究会成立,参加了国际藏书票双年展,1987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藏书票展览,中国的藏书票还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展出。藏书票的功能同邮票一样,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特质而演变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
无论是藏书章还是藏书票,其书法和艺术手段的运用,是捍卫人们始终不渝的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纯朴、真诚的动机,也是表达崇拜作者,崇敬人类文明,维护人类思想的高尚情感。
一枚典雅的藏书章或一幅别致的藏书票,在统一的艺术整体中,都呈现出令人一见钟情的面目,高雅的艺术形式,的品质,类似集邮活动的收藏、展示、研究的地位,发挥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藏书章和藏书票所表达的爱书立场,归根到底总是导致家族去维护书籍拥有者的权利和义务,限制外人进入自己藏书的领域是一种纯朴、真诚的动机和高尚情感。《易经》的科学价值也被科学家运用和证实,孔子的《论语》被奉为“齐家治国乎天下”的经典,司马迁的“史记”为后人追溯历史事件,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忠实地记录了古印度的历史地理人文景观,被印度奉为国史。
爱书的目的是热爱人类文明,崇拜作者思想,雪莱和拜伦的艺术思想对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形象的歌颂,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搏击风浪的大无畏气概,“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呼之欲出,“三国演义”中关云长的忠义、曹操的妒诈,诸葛亮的谋略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圣经》、《荷马史诗》、《战争与和平》、《一千零一夜》等等,汗牛充栋的中外名著,莫不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力量和人类征服大自然,热爱和平的观念。艾迪生说: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1 藏书章与藏书票的空间与和谐布局
对称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妙用,阴与阳、黑与白、左与右、上与下、内与外,莫不属于统一与比例,协调与联系的范畴。马蒂斯和毕加索将美好事物的客观基础随心所欲地表现在绘画艺术中,并且打破理想的对称原则,使内容和形式不受对称的支配,这种美学思想在后来的艺术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播,其实,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玉雕图案和青铜器纹饰上,龙、凤、鱼、蝉的形象已经被抽象地描绘成具有诗意的几何图案,甚至被打散后重新组合、拼凑,构成相互联系的有机的吉祥形象,形成相对独立的艺术作品的载体范围。
藏书章和藏书票的章法和构图,是经过藏书家和艺术家根据藏书目的或书籍内容而精心经营的构思,从而获得独出心裁的艺术效果。
一枚优秀的藏书章或一幅优秀的藏书票,就像戏剧演出中的布景或歌曲中的旋律与歌词,具有独特的意义,一个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仅仅以浮光掠影式的,赶浪头式的平庸技法制作的藏书章或藏书票,有如缺乏生活阅历,艺术思想浮浅而徒有虚名的作家一样,不可能指望取得重大的艺术成就。
藏书票的浪漫主义手法,主要表现其对藏书态度的高尚愿望,艺术作品带有高昂的激情,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藏书票是民国年间的作品,刻着一个坐拥书斋的读书人,他在书籍中寻找解答人生疑惑的钥匙,或是寻找步入仕途的捷径,或是在知识的海洋中扩展自己的情愫,这种构图和表现方法是肯定书本知识的崇高和伟大,用知识充实个人修养,或对宗教进行探索。
藏书章和藏书票虽然是微型书画形式,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生动气韵表明,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只有在传统的土壤里相互借鉴,汲取着时代的乳汁、营养,才能充满承先启后的思想灵感。
2 藏书章和藏书票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同人类文明一起产生的,孔子听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对于食物,则是“割不正不食”,亚里斯多德说,“在教育中起首要作用的应该是美好的事物,而不是野生动物”,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强调艺术作品的特殊教育作用时说:“摈弃一切庸俗的坏的东西,理解一切真善美的魅力,热爱一切崇高的事物,对低劣的审美趣味进行批判。”
藏书章的字体皆以篆书为之,十分讲究章法布局。篆刻艺术的秘诀首先在于解决章法问题,其次是篆刻的刀法,章法必须靠刀法来表现,而刀法更难于章法,章法显其形,而刀法显其神,所谓神,即指神韵。明清时期,篆刻刀法被说得非常神秘,什么“十三法”、“十九法”、“三十二法”等等,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刻印的刀法归纳起来,也就是:“冲刀、切刀”两种技法,不论多少法,都是从冲刀和切刀两种技法中变化而来。执刀要稳,落刀要佳,运刀要有力,掌握了运刀的起伏、转折、轻重、快慢等变化,就掌握了篆刻创作的基础。我们在鉴赏藏书章时,对其篆刻技巧的章法和刀法深入了解,才能对藏书章的艺术语言如“爽利、明丽、秀逸、萧散、苍茫、雄浑”的精神内涵加以表述并产生遐想。
藏书章大小仅在方寸之间,小的仅两厘米,大的在3或5厘米,最大也不会超过6至7厘米。其形状多半是正方形和长方形,也有其它不规则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棱形、椭圆形等,其用料有木质、石质、金属、动物骨、象牙、当今还有塑料和有机玻璃等等。
藏书票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被称为掌上宝石,制作材料有木版、石版、铜版、丝漏版多种,甚至还有以剪纸工艺制作的藏书票。
众所周知,我国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在殷商甲骨文中,镌刻的是只小鸟,人们就知道是一个“鸟”字,镌刻的是一匹马,人们就知道是一个“马”字,镌刻的是水波纹或火焰纹,人们就知道是“水”字和“火”字,以此类推。后来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和有的书画家就提出“书画同源”的理论依据,元代书画家赵松雪有诗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造字之始,书画同体而未分,后来,书画同源而异流。
藏书章具有准确性和严整性,藏书票则书画并列,两者都是运用线条表现书法和绘画的间架结构,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审美风格。
参考文献
[1] 斋藤昌三,李春林. 藏书票的起源和发展[J]. 图书馆. 1997(04)
[2] 钱军. 藏书票及其东传[J].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3] 郑艺. 藏书票散论[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