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015-06-10李侨峰
李侨峰
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中国革命史乃至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重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并科学阐释的,其研究过程必然要适应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和相互之间的影响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性;关系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自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的问题就一直是国人不断探索取得进步的要点。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大地上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代化而言的一切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成果。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各领域学者对其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存在着客观和人类主观影响而产生的局限性,所以传统文化并非全部都是值得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同样存在这需要改良甚至摒弃的地方。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
(1)客观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对于中国近代社会来说是具有必要性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可以进行中国化的转变,还是由于中国社会的需要导致。近代以来,即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逐渐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约束改变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分别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和实现国富民安,但之后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多次尝试均未能实现这一历史任务。从这些尝试中可以看出,对西方科技、文化的生搬硬套是无法使中国崛起、自强的,是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遂当时中国未来的走向成为了众多思想家、革命家思考讨论的热点,普遍在盼望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兼容,可以救中国社会于水火的新文化出现。十月革命的胜利正是给中国的这一需求提供了契机,马克思列宁主义很快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虽然来源于西方,但其中的很多理论品质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需求,所以自从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民主革命变得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在社会实践的客观层面上来说是必然的。
(2)主观上说,任何外来文化在一个地方成功植根,都需要与本土文化之间存在兼容点,互相渗透,互相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可以传播得如此迅速,与传统文化可以如此有机地结合,其原因还是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共通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具体来说,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称实践唯物主义,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实践的观点与中国“经世致用”的传统不谋而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而中国旧时的“百家争鸣”众多派思想,无一不是在追求“经世致用”以带动国家政治和经济,明清时期的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首倡经世致用的思想,至后来梁启超、康有为在变法时的重提,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实践品质,与同样看重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相通的。第二,马克思主义所要最终建立起的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大同社会”也有着相似之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阶段,“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下为公”和“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出”的大同社会虽然有所不同,但存有相似,大同社会的理想也成为了中国广大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思维基础。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1)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其一,前文提到的“经世致用”思想促使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灵魂的阐发,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毛泽东吸收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在其“新民主主义论”中提炼出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灵魂,从而更好地指导全党革命的路线和政策。其二,传统而高昂的民族精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近代以来,中国在历史的道路上遭受了无数险阻,但团结自强爱国的民族精神一直支撑着中国,使得人才辈出,逢凶化吉,强大的精神力量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支持。其三,从古至今流传的“民本思想”到近现代至当代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下,形成为“群众路线”,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得到发挥。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落后的成份也在一定程度在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如民主意识问题、小农思想等等,文化中长期而根深的糟粕随之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到来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变革,如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提供的现代化科学思想,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现代化进程,使其更好地与时俱进成为了可能,同时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促进了中国文化建构新模式的形成,吸收了更多的外来优秀文化成份,充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在看待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的时候,我们要秉承史论结合、批判继承的原则,弘扬传统文化优秀的一面,摈弃其糟粕的部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为标准,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
[4]朱谦之. 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