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福克纳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运用

2015-06-10周莹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意识流象征福克纳

周莹

摘要:作为美国文学的主要代表者,威廉·福克纳以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而享誉世界文坛。在其作品中,福克纳除了独创性地运用了“意识流”、“多角度”、“对位式结构”手法外,毫无疑义地还包括了对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及创新。本文以福克纳的部分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为例,详细分析了其作品中的象征手法的特点、意义和作用,并对其使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象征 意识流

引言

美国现代杰出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故土辛勤创作,最终出版十余本长篇小说以及数十本短篇小说,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站在了世界文坛创作最高的舞台上,从而成为美国最常为学界评论与探究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纳获得诸多肯定与成果,不仅在于其开创性地采用“意识流”、“多视角”、“时序颠倒”、“对位式结构”的新颖写作方式,更由于他将象征方式进行了改革。福克纳在小说写作中的个人风格与创新,学界也已作出诸多讨论,本文主要基于威廉·福克纳部分长、短篇小说来举例分析象征在其作品中的特征、含义与影响,并且依托社会要素来做出详细解析。

一、文学象征主义含义概述

象征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语,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步转变为一种联想的手段,即可以将具体事物联想成抽象的意义。象征是指一种借由某个实际存在的事件或物体的形象,展现某种抽象想法、思绪或情感的写作方式。其特征是采用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两者间某个相似之处,使得被象征物某个内涵能够得到内敛却又生动的展现。从语言修辞角度分析,象征囊括的含义可以更加深邃和广泛,比喻也包含在象征手法之中。

诗人波德莱尔创作的《恶之花》被文学界称作是第一首使用象征主义手法创作的诗作,当时诸多诗人效仿这种方式进行文学创作,此后波德莱尔的追随者们令象征主义变成了诗歌写作里最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之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自莫里安发布题为《象征主义宣言》的文章开始,象征主义迅速风靡世界文坛。发展到21世纪初,象征主义成为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也逐渐羽翼丰满。这个流派的作家在写作时对事物的表达不给出直接的描写,而是透过事物间接地抒发情感,象征主义成为表达内心深层感悟的最佳载体。

在文學创作中采用象征主义手法能够令具象的事物变得形象饱满、丰富并让人印象深刻,使得读者能多角度地切身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幽远且内敛的语言。有的作家的象征主义运用已经超越一般的联想,例如:用乌鸦代表命运,黑夜代表忧愁,类似的象征内涵也已经远远超过了语言原本的含义。在行文的时候采用这种方式,需要读者仔细体会其中千回百转的意境和内涵。

二、福克纳著作中“象征”的运用

作家福克纳在文学写作时,经常使用多视角的理念将象征手法融会贯通于其虚拟构建的文学世界中,令象征内涵贴合其创作的主旨与小说内容。在世界地图上,我们无法找到他描绘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和杰弗生镇,这两个地点显然是作家虚拟构建的地区。福克纳有十五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是设置在这个虚拟构建的世界中,占据了整个创作数量的半壁江山。这十五部作品中有部分角色还曾经在其他三部长篇著作及诸多短篇小说中频频出现。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把福克纳所有的著作宏观组合在一起,构建出了一个虚拟又完整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涉及数百位人物角色,人物来自于他不同的小说之中,小说彼此之间是独立的,却又有着某些隐含的关联。总体概括为约克纳帕塔法,是个独立的地区,这里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有着显著的地质特点与独有的世俗传承文化,这个地区以杰弗生镇作为区域核心,着重凸显了康普生与斯诺普斯这两个家庭的主要脉络。作者用笔墨构建这一区域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的百年历史,这些小说描绘场景真实恢弘、情节设置无懈可击,我们几乎无法相信这个地区是虚构的。读者跟随作家的笔触感受这个地区人民的悲欢离合,仿佛真实地接触到这个世界与故事里面的人,与他们同喜同悲。福克纳在其整个一生当中努力将象征手段不断创新、完善于诸多小说之中,最终有了他特有的创作风格。

(一)《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

与其余作品相较而言,《喧哗与骚动》是受学界关注颇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在福克纳写作生涯里首部成熟的著作。《喧哗与骚动》题目来自莎翁代表作《麦克白》中的句子——“人生如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小说题目就采用了象征手法。作家在自己家族兴起衰败的根基之上虚拟创作了名门大族康普生家,这个家族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人物,有将军、文豪等杰出人才,然而到现在已没落,遗留下的是残垣破瓦的院落、女佣与其小外孙。衰落的庄园主康普生先生在其临死前,因为看不到有前途的未来,以虚无的态度来面对仅剩的人生,整日整日地借酒消愁,作者将这个角色设置为名门大族衰败没落的代表。女主人康普生太太尽管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是名门闺秀,然而她所作所为展现出来的仅仅只是无所事事与顾影自怜,昔日里应有的高贵身份与脱俗气质在年华的流逝中消失殆尽,尽管这位女主人未达到妻子与母亲的双重角色标准,但她却是作者笔墨之下“身份”的象征。而人物杰生是“恶”的象征。在杰生的部分,这个角色呈现于读者眼前的是富有家族少爷的形象。他尝试做一个旧有秩序的维护者,力图令家族重返往日时光,但事实上却回天乏力。杰生在重重挫折面前,逐渐地表现出放任自我的言行举止。作家福克纳通过描绘了杰生一系列的事情将“恶”的象征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他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放弃了保持初衷,流露出自私自利的真实模样。大儿子昆丁把家族光荣看待得远高于生命,他尝试用尽一切力量去维护这份尊贵。可是冷酷的现实令他必须认清往日繁华已消散,他再也找寻不到可以作为整个家族精神支柱的替代品,最终只能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用结束生命去傲视这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令人惋惜。所以昆丁代表了末代园主的最终衰落。迪尔西象征了人间的“爱”,在小说中福克纳用了一系列词汇,诸如勇敢、坚毅、不屈不挠来总结这位身份低微的女佣的个性特点,这位个性坚毅的女子勇敢面对这个晦暗残破的社会。

此外,《喧哗与骚动》中凯蒂这个角色尽管作者没有单独设置独立章节,但她却是这部著作里面的核心人物。凯蒂因为家族落败与社会衰颓交织而堕落,结婚之后却被家族遗弃,又被威胁而无家可归。凯蒂这个角色极为复杂,主要包含了两层象征含义:第一,颓废令人堕落;第二,凡事均有双重性,凯蒂尽管堕落,可是读者还是能够发现其善良、果敢的优秀品格。凯蒂的悲惨结局象征着腐朽的家族必将走向衰亡。

由此可见,《喧哗与骚动》这部作品的人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与叶芝的《拜占庭》、艾略特的《荒原》一起被文学界称为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小说用人物的悲欢离合和虚拟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发生的各种各样事件,象征了作者所处时代社会的兴起与衰落。

(二)福克纳其他著作中的象征主义

代表作《我弥留之际》于写作风格和整体设置上和《喧哗与骚动》较为相似。本德伦妻子去世以后,他家族里的人费尽千辛万苦和多处辗转,最后达到的目的地居然是坟场,这一切是不可能发生在真实世界当中的。而在福克纳的笔下,作者用这个故事象征了固执与守旧会给人类招致失败的悲惨境遇。小说中场景设置在约克纳帕塔法县,故事终止于杰弗生镇,也是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中的著作之一。

小说中人物的旧有观念还没有完全被打破,而新的观念还没来得及建立,所以各种观念夹杂在一起推动着人物在看不见未来的世界里面鲁莽冲撞、四处碰壁,而最终毫无所得。这类写作方式与小说《八月之光》里面的表现手法也非常相似,八月本来应该是成熟的季节,但是在小说里,读者所见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场景:一位未婚女子找寻失联多日的男子;伯登小姐被情人“乔”意图分离;而“乔”又被海托华藏匿。以上情节发生时间跨越了八月后的秋风过境,随后来到万物凋零的年末寒冬。如此混乱的人物与事件设置,交织在一起看上去像是一个不真实的舞台戏剧。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用纷乱的情节象征了某些人类的命运,虽然表面上人物的命运是持续恶劣下去,但是严冬过后,春天总会到来。这类方式还被运用于作者其他的短篇作品当中,例如《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作为“约克纳帕塔法体系”的组成部分,整篇小说都是运用象征主义写作而成。在小说开篇有许多次展现的意象就是主人公身体散发的恬然叶子香气,香气象征了纯洁、天然、没有被社会浸染与侵害。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主人公开始涂抹胭脂掩盖了原本的自然气息,象征着人物的变化,原始的淳朴已经消失殆尽。此外,房屋作为一个象征物在其作品当中也被别出心裁地广泛运用,不但描写了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整体建筑的规模形态,还将其中某些屋子架构、建造风格等进行了详细描写。

结语

深入探索福克纳的著作,读者还应当对世界历史有基本的了解。威廉·福克纳小说并非纪实性文学,虚拟构建的地区与人物只服务于写作意图,如此就会产生表层和深層意义这两种完全相反的释义,象征手法就是沟通这两者的桥梁。尽管作者身处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但现实存在的人物与事件触动作者的内心,虚拟小说与现实便在其内心产生了矛盾冲突。正因为这种矛盾冲突,才令其有了不断探索完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的写作热情,这种矛盾冲突造成作者别具匠心地创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令作品里面到处蕴含了象征的内涵,代表了历史旧秩序的衰落与新秩序的交替。

参考文献

[1]周碧文.威廉·福克纳象征手法再解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全斌.浅析《喧哗与骚动》中人物的内心塑造[J].语文建设,2015(5).

[3]黎明.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隐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王楠.《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语用学分析研究[J].语文建设,2014(14).

猜你喜欢

意识流象征福克纳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没见到他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威廉·福克纳的《熊》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