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步南京博物院民国馆

2015-06-10

档案与建设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南京博物院民国南京

郑 晶

(南京博物院,江苏南京,210016)

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中华民国时期的体验,让观众留下亲切直观的感觉。在规划设计时,南京博物院就考虑以街景展示的形式,内外遥相呼应,浓缩那段历史时期社会中上阶层生活状况的繁华景象。其考虑重点是以物为主,通过民国时期建筑场景的真实还原,辅以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进行模拟再现,营造特定的历史氛围。利用一条蜿蜒的步行街“中央南路”将所有建筑串联在一起,不同空间层次的围合则利用天井、院落的组合设计形成,步行街的各个弯曲节点处设计成休闲互动场所,将传统作坊、公众服务机构以实体店的形式融于其中,进行活态参与,从而彰显出民国时期的别样风情。

街景之楼阁屋舍皆以仿建民国建筑为主,并尽量征集可利用的民国建筑构件和材料应用其上。众所周知,中西方建筑技术、风格的融合,在南京民国时期建筑中表现最为明显。其全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1]。而每个民国建筑的风格一般均有所差异,各不相同。因此设计规划选择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明细改变,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相应的变革。民国时期的首都南京,则聚焦着那段历史的潮起潮落,呈现出新旧嬗变、中西兼容的持续过渡型社会形态,铸就了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都市风貌。

就江苏地区的博物馆而言,如何尊重此段历史,延承民国时期的首都之文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博物馆中保存和展示给公众,是一项新课题。随着改扩建的完成,焕然一新的南京博物院在全国首次推出了民国馆以达到上述目的。规划设计之初的理念,系以一条包罗万象的民国旧街,让来参观的观众走在其中,互动体会到1930年代南京的各种各样风土人情。同时民国馆内每一个细节都力求来自于民国时期,大到一幢幢不同式样的建筑,小到老邮局内的邮戳,规划设计时都力求有据可查、来源可靠,能够让公众循着这条街巷,走到历史记忆的民国深处。

本着新旧并存、古今相融的设计思路,以所在地南京的地域文明为主题,民国馆采用了全新的活态模式设计,直观展示民国时期的市民生活,观众走在其中将会有穿越时空的感觉。现今建成开放的南京博物院民国馆,不仅是一个博物馆中的现代化展馆,更是一段中国近代化岁月的集中体现,凭借在展示方式、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上表达出合理的时间梯度,带领我们回到那些耐人寻味的民国历史印记之中。

民国馆约2200 平方米的展览大厅为南北走向,是一个情景再现的现场,作用于对民国街景的真实道路两旁的各式民国建筑并将之有机组合,就变得极为重要。复原系以当时民国南京建筑样式为主要参照物,着重考虑中西方建筑元素交汇融合而出现的新民族形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兼顾西方现代建筑技术、建筑功能的需要,同时又带有中国民族风格,追求的是新功能、新技术、新造型与民族风格的和谐统一[2],其可谓最具南京民国建筑特色和代表性的建筑样式之一。民国建筑中主要特色元素之“砖墙”、“拱券”和“坡屋顶”等均在民国馆道路两旁的建筑上得以充分体现,辅以民国建筑材料中水泥、灰瓦等作为建筑外部的基本元素,色彩以灰色系为主奠定了场景的主色调,也为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留下了充分的展示和映衬空间,进而浓缩展示出民国南京建筑的精华部分。

街巷以南京诸多新民族形式的建筑和民国街区建筑群落的关系为参照,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布局,以独立建筑单体结合院落,统中有分,分之有合,以此种向外扩展的形式,奠定展现昨日情怀的民国馆格局。在建筑体量上,设计取样时以旧时模样的二层建筑为主,保持与民国时期大部分建筑高度统一,整体上建筑、院落与弯曲的节点交替融合,营造出和谐淡雅、轻松悠闲的氛围。

街景之屋内陈设均以征集所得和南京博物院所藏民国中上层社会之实物布展,不以复制品或仿制品充数,力求在真实中展示和体现当年的时尚。走在民国馆的“中央南路”上,看到的民国火车站、银行、邮局、旅馆、理发店、照相馆、服装店等等约30个场景,都是以民国时期的实物陈列布展。穿梭在每间铺子与每座建筑之间,不仅能看到林林总总的民国物品,还都可以走进去参观领略,踏入其间细细探寻。

采用此种展示模式之目的,是期望公众通过在民国馆的游览,了解民国时期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诸多方面,在怀旧之旅中了解和体验民国文化。民国时期伴随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西方文化的渗透传播、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国人的生活空间日趋扩大,生活方式日趋丰富,在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变。结合民国馆的实际情况和已有文物,选取了相应的重点加以深化,主要考虑了以下三个部分。

1.衣与食

民国初年以后的服饰,男子服装开始趋向从长袍、马褂逐渐过渡到中山装和西装,而女子服装则旗袍日益普及,并趋于华丽多样。在照相馆中有各式各样的民国服装供游客选择,街景之展陈所需人物形象也不采用“木雕泥塑”之类的静态呆板之物,全由今人身着民国服装再现当年真实情景,真切领略昔日的温馨。

至于饮食方面,民国时期的饮食比同期的服饰变化小,主副食和主要饮品无较大变化,本地土特产品一如既往地受到民众之喜爱。饮食方面比较重要的变化是随着西方文化影响的加深,在当时社会中上层中逐渐流行西餐、鸡尾酒、啤酒和咖啡等。民国馆的酒吧、咖啡厅和杂货铺等,就将此特色充分渲染出来。在民国馆的酒吧里,不仅有属于民国时期的沙发、钢琴摆设其间,还有榨汁机、搅拌机、酒桶、压力打盖封装机等酒吧用品,更有一件样式特别的啤酒灌装机。它是民国时期进口自比利时的产品,机器上一共有四个把手,用手握住白色陶瓷把手后往下压,四种不同口味的啤酒就会从相应的出酒口倒出,使用方便快捷,选择丰富多样。而“醇享咖啡厅”门口的横幅“你的美丽让我们做得更好”则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也代表当时咖啡厅经营的理念。盐水鸭等南京本地源远流长的土特产品,在杂货铺内货柜上已经陈列得琳琅满目。在点点滴滴的印象中,民国馆中开放的诸多商铺反映的是那个时代“衣与食”的缩影,亦是民国历史的见证,更是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标志。

2.住与行

民国馆内公馆采用了小二楼的设计方式,一楼是具有欧式风格的客厅和书房,二楼则是主卧室以及休闲娱乐区,在那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麻将桌、留声机以及各种欧式家具,充分再现了当时的中上层人士的小资生活。相比于公馆,客栈就没有那么豪华了,只有简单的单人间和双人间。走进其中的一间客栈,房间里随处可见百姓家中常见的生活用具,如吊灯底下木质的梳妆台,古色古香的藤包玻璃瓶,还有那经济实用的铜暖炉,处处透着民国风情,更似在低语古今。门后衣架上的一顶女式圆帽,更让人想起当时的女人出门归来后随手挂帽之画面。

居家出行,关乎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民国时期的交通方式,轿子呈现衰落趋势,平民仅在举行婚礼时才向轿埠租用轿子。城市中火车、电车和汽车发展较快,城镇中逐渐流行新式人力车。根据南京的浦口火车站和下关火车站进行陈设的民国火车站,还原了人们买票在月台等待的场景。从东北征集的民国时期老火车在这里为人们印证了那个岁月的出行,站在斑驳的月台上,可以体味到那浓郁的相聚与分离之氛围。在民国馆弯曲延伸的马路上,除了“等客”的黄包车,还停着“福特牌”“别克牌”等国外进口的汽车,均是名副其实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爷车”。在浓缩的街道场景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有条不紊地使民国时期的“住与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前来参观的公众。

3.休闲与娱乐

民国馆的电影院,取样自南京新街口大华电影院,站在旧时格局的售票窗前,看着胡蝶、上官云珠等明星的电影宣传画,窗口内的老式电影券映入眼帘,如同置身在当时的电影院门口,感受到时光的穿梭。临近电影院的“新生活书局”,名字带着浓浓的民国文化气息。步入其中,民国旧时书局、书摊、报刊杂志和出版社的一批老照片环绕四周,民国时期多种报刊杂志“创刊号”,著名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和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图书,在书架上摆放得整整齐齐,散发出缕缕书香。沉浸其中,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民国时代的书店之中,有时空交错之感。

观众参观民国馆

民国南京的市民是摩登和时尚的,理发店里也能看到和现在发廊一样的烫发器,表明着人们的爱美之心和当时的人们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程度。属于中国人几千年传统的中药铺依然保留着,在中药铺中可以看见记满了穴位的针灸铜人、林林总总的抽屉式中药柜、称量中药药量的药秤等。柜台里有坐诊的老中医,柜面上放着各种利于养生保健的传统中药材,已用牛皮纸包装好,等君采购。有意思的是,为更好地体现民国时期西方医学的影响,毗邻中药铺的就是一间“新式”西医诊所,陈列有常用的西医门诊器械。

走到道路尽头,是一间民国老茶馆。从一进门的雕花金漆隔挡,到写着“出将”“入相”的戏台,包括楼下雕满精致隔窗的雅座包间,都是整体搬迁而来。参观者可以点上一杯茉莉花茶,在袅袅茶香中品味南京白局和苏州评弹的韵味,与三两好友共同体味民国时的惬意与风华。

南京民国时期的文化,毫不夸张地说是一张富有特色的文化名片,是南京乃至江苏历史文脉中的重要一环。南京博物院民国馆开辟了能参观展览还能体验互动的参观新模式,同时基于诸多有序组合场景的真实还原,再现了那段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特定时代之风貌。

无论是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民国老邮局,还是商品玲琅满目的杂货铺、首饰铺和书店等,都是采用了活态展示的手段,观众可以随意进入其中,进行购物、照相、寄信和问诊等体验。既遵循历史的真实性,又最大程度还原当时的情景,再融入新的活态模式进行组合,从而抓住南京民国文化的精髓,使前来的游客全方位感受到民国特色的别样风情。与街景内身着民国服装人物的互动,也使得观众成为民国馆无形的延伸,如同穿越进那一段时光中,延续着民国文化的传统。这种展示方式使得民国馆不单单符合当今博物馆陈列展览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之要求,更是打造出了自成一体、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展览,加上利用材质、机理、空间序列、颜色组合等因素进行现代诠释,又使得整体文化得到了一定层次的凝聚与提升。南京博物院民国馆自开放以来,受到了公众的一致好评。

南京博物院民国馆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功,正是深刻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努力探索和实践新模式的结果。采用全新活态互动模式的南京博物院民国馆,对于体现民国时期首都南京的文化个性,提升南京乃至江苏民国文化的知名度,以及南京民国文化有形与无形资产的传承,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就长远来看,活态模式也必然对南京等地诸多民国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与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共同探讨研究,并进一步总结完善。

[1]杨新华,卢海鸣.南京民国建筑保护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名城,2011(06):32.

[2]杨新华,丁波.1912—1949:特殊时代的建筑成就[J].中国文化遗产,2011(05):17—18.

猜你喜欢

南京博物院民国南京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南京不会忘记”
隽逸书艺 绝妙好辞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对联展
南京博物院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南京·九间堂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铸币钢模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