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如何推进教育公平

2015-06-09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平学校教育

主持人:

张志勇(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对话嘉宾:

周洪宇(湖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

王嘉毅(甘肃省教育厅厅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李镇西(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张志勇:我们对话的主题是基础教育方面,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大家都知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30多年,取得的一个最大的成就就是解决了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或者是解决了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的教育的平衡问题。但是国人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评价,质疑的声音并没有随着这样巨大成就的到来而减弱,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包括择校热的问题,包括学区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就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说它比阳光更可贵。

中国的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应该说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之后,我们的教育发展也必然有新的阶段性的特征,新的阶段性的到来。首先请王嘉毅厅长,来谈谈在新的发展阶段到来之际,对教育公平发展的战略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新的挑战?

王嘉毅:我来自西部地区,更确切地说是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公平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问题更多,也是当前最迫切的话题。刚才主持人也说了现在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未来的教育围绕着公平应该怎么样做?第一是人才培养日标的问题,第二是优质资源的渴望问题,特别是现在教育面临很多的特殊问题,留守儿童全国有六七千万,其中还有独生子女。

我更关心教育公平5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何确定。方向错了,很多问题可能都没有办法谈论,我想未来整个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发展,首先需要重新构建改革的方向和日标,我们现在过于注重知识、升学、考试,未来的方向我想更多应该是关注好奇心、学习的兴趣、儿童全面发展的素质问题。

第二是公平的内涵和公平的方向。现在讲公平的一个重要日标是标准化,建标准化学校,推进办学条件城乡一体化。但就我看来,恐怕核心是在多样化,更主要的是我们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甚至是适应学生不同的禀赋,这样才能讲公平。如果是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我认为是和公平背道而驰的。

第三,我认为核心是在未来。公平应该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体地位在哪里,现在更多的是被动适应。

第四,目前我们最核心的公平是师资队伍。这是导致城乡之间办学差距及择校很重要的问题。

最后是安全问题。这是社会关注的,事故频发,现在教育系统呼吁太多,现在的校长老师甚至是局长核心是保安全,出了安全问题是要进监狱的。学校的质量差了,公平没有做到不一定有责任,但是安全出了问题就会有重大的责任。另外,经费的投入、治理能力、管理方式、教育信息化也是条件保障,还有国家间的借鉴也有一些问题。

张志勇:王厅长道出了他关于教育公平关注的5个话题,其中有一个观点,教师队伍建设在整个公平的战略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的周洪宇副主任在这块应该说有长期的研究和关注,我想请您就教师队伍建设,包括质量的提高,在整个教育公平战略中,教师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谈些建议。

周洪宇:大家知道,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教育公平推动的重要实现者。教师队伍的建设,国家最近这么多年出台了不少的政策和措施,总体来看,这些政策和措施产生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积极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不能忽略,就是这些政策和措施更宽泛地说,在教育改革实践中的含金量不够,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有一些应该出台的改革措施没有出台,有一些已经出台的措施在执行当中又打折扣,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了,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2009年1月份正式实施的,这个制度出台的初衷非常好,但是实施的过程当中不少地方在执行的时候走了样,打了折扣。甚至有一些地方连教师的基本工资都没有保证,前不久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黑龙江、河南等地出现了教师罢教的问题,说明了我们有一些措施,有一些政策出台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执行的时候一定要能够确保完全的落实,不能打折扣,不能降低含金量。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有一个教师制度的设计需要考虑,是一个顶层设计,我在2007年通过全国人大向人社部提出来,要把教师作为教育公务员来确定。

在国际上教师身份认定有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公务员,或者说特殊公务员,准公务员,这是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有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第二种情况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的教师界定为公务雇员,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还有一种是雇员,就是校长聘用,但是工资由国家出钱。从中国的国情及实践比较,我个人觉得可能我们比较接近于日本和韩国,我们可以考虑参照日本和韩国的情况,把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公立中小学教师界定为教育公务员,或者是准公务员,或者说特殊公务员,特殊在哪里呢?就是既有专业性,又有公务性,是两性兼有的一种身份。如果这样明确了法律身份的话,就为教师队伍建设在制度设计上,有了一个通盘的考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涉及其他的经济待遇、社会身份,还有其他的就比较容易解决。

我记得这个建议在2007年提出来之后,2009年在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制定过程当中,在前六稿是写进去了,记忆中当时嘉毅具体负责这个事情的时候说写进去了,2009年却被有关部门否决了,原凶是现在的公务员已经不少,有将近八百万,冉来九百万的教师,恐怕老百姓不答应。从经费上来说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增加,主要是认定的问题。我想今后从我们基础教育的改革,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从长远看需要进一步的呼吁,这就是我提出来的我们的教育改革政策应提高含金量。

张志勇:我们请了一位非常有代表性的论坛的成员来参与教育公平的对话,李镇西校长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是一位教育家,他是实实在在地在第一线从事教育工作,他对如何推动教育公平,我想有他独到的体验和认识。

李镇西:我坐在这里的确感觉很特别,刚才主持人说我具有代表性,这个我承认,可能是我的身份应该是这30人成员里面唯一来自教师队伍当中的一位,我原来想过中学校长就我和李希贵,但是他做行政管理,做局长,虽然我是校长,但是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做老师。这个论坛可能也需要这样的角色,坦率地、非常真诚地说,我这次是来学习的,我不具备其他专家高屋建瓴的制高点和恢宏的视野。但我对教育有切肤之感,切肤之痛。

我有一个提纲,提到教育公平很容易想到是政府的行为,毫无疑问,政府起着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如经费保证、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说到政府层面我只想强调一点,把划片招生,杜绝择校生的工作做好,就非常不错了。

择校生是否允许是另外的话题,既然政府说的是要杜绝择校生.就要做到这点。为什么现在很多地方说是这样说,但其实是默认,睁只眼闭只眼。我说这个话是有依据的,我只想说政府要控制是很容易的,学生该到什么地方读书,学籍是政府管理的,可以追究有关方面的责任,怕就怕政府是阳奉阴违,怕就怕说公平又不搞公平。

我想说教育公平和学校有关,和每位教师有关,教育不只是政府的事,学校主要是从制度的层面保证收进来的孩子能够受到公平的对待。比如我们从学校的层面讲,就不能撵学生,有一些学校暗中操作,到了初三、高三,强迫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自愿转学,为什么呢?这些差的学生转走以后,叫去分母,升学比例就高了,但这是拿不到台面上说的,通过很多合法的手段把学生弄走了。这叫什么公平呢?

我认为学校要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还有监督权和建议权。每个孩子对学校都有建议权和监督权,上个星期去学习的时候,中午和希贵校长吃饭,他跟我说旁边包间里有几个学生,今天星期一,安排是他和学生对话,他说这个时候最能听到学生对学校的建议,那天学生提的建议,说学校很多空调利用率不高,该用的没有空调,不该用的地方却有空调,学生搞了调查,我当时很感动。

课程开发,让每个学生学到符合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释放潜能的课程,做到这些也是教育公平。

最后是教师层面,也是很少有人想到的,一说教育公平就是政府的事,我跟老师们讲,你的每个行为都在决定是否推进教育公平。比如说,是否遵守国家有关的规范、职业行为,这就涉及教育公平。是否真正的博爱而不是偏爱,现在少数老师也很爱学生,但只爱家长有表示的学生,这叫什么教育公平呢?冉举个微观的例子,同样迟到,学习不好的同学就需要站一会儿,如果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就可以直接进去了,这从老师这里就体现不公平了。对学生的辅导,你的表情、语言态度都凶学习成绩的好坏而表现出亲疏,这也是不公平的。还有对教师来说,差别化地对待每个学生,恰恰是公平的,公平不是平均用力,差别化的对待,包括个别辅导、家访等。

我想说,教师也好,学生也好,不仅仅靠师德,还需要制度的保证,我这些想法很肤浅,只是从学校的角度谈我的切身感受。

张志勇:谢谢3位嘉宾把他们关注的教育公平的主要观点,一些视角,主要的想法进行了陈述。这里我想到个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应该说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们建立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推进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重大战略。我想在这个战略上,大家对它的认识是有不同的,有的认为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永恒的;有的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抬高底部,最差的学校条件要提高;有的认为是削峰填谷,大家对此有什么认识和体会?

周洪宇:均衡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可能有绝对的均衡,我个人认为,均衡要倡导一种高位的优质的动态的均衡。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对均衡的理解不一样,但是不管怎么样,要做到均衡发展,不管是做到高位的优质的,都要坚持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那就是要面对全体的学生,面对学生发展的各方面,关注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

当然现在为了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高位均衡,有的地方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比如说办联合体、集团化,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但我觉得这里面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不是简单地把某个好的学校,所谓好的学校,或者是质量比较高的学校,和有一些学校办成联盟,办成一个共同体,这些学校就都是均衡的。我认为这个问题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李镇西:我接着周教授的观点,我非常有共鸣,对集团化名校发表我的看法。先说这个均衡肯定是相对的,但问题是同样说这个话的时候侧重点不一样,我们说教育均衡永远是动态相对的概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不同时期均衡的内涵不一样。有人说这个话是在反对教育公平,认为名校永远存在,均衡总是相对的,侧重点不一样,这是核心所在。话大家都在用,但是含义是不一样的。

据我们的观察和感受,相当一部分地方集团化是忽悠老百姓的,我说得比较直白,换一个牌子,最后的结果,优质资源不是在扩大是在稀释,挂个牌子,总校每年收点品牌费,没有实际的意义。老百姓也知道这一点了,在成都有朋友孩子要读书,托我找本部,不认那个联盟学校的。我觉得要把学校办好,我特别主张我的导师朱永新老师的观点,把学校办小一些,办精致一些,这是政府可以做到的。我们的学校人数比较多,4500人,朱老师说有的校长连老师都认不完,我刚去的几年还可以认得完,现在真的有叫不出名字的,学生更认不完。我认为与其把学校越办越大,不如越办越小,自然就为均衡创造了条件。

王嘉毅:最近两年推进教育均衡方面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投入的资金非常大,核心是尽可能使学校之间硬件均衡,包括师资基本达标。这种推动发挥了一些作用,特别是使得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和好的学校能够接近,主要是把底部托起,是否最终达到公平,还没有。这种情况下择校依然存在,可能到每个学校,条件差不多,师资大体差不多,但是学校有需求。比如离家近一些,有的学生喜欢音乐,希望那个学校有点音乐特色,学校的文化也是不一样的。面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我们本身的均衡并没有很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均衡也会导致有的时候可能是一个模子,工厂化的,是大一统的流水作业线,如何适应学校的多元化需求,适应学生的禀赋特征是重要的。

张志勇:首先我个人对集团化办学,是有一点担忧的,集团化办学现在是采取了工业化管理的模式,来实现所谓的教育资源的均衡,但是如果有两条做不到的话,这个战略可能要是落空的,第一是专业标准。集团化办学,母体学校的专业标准及管理和理念,能不能尽快地辐射到托管学校,参与到集团学校里面去,如果这一点没有转移的话,集团化学校有什么意义?

第二,集团化学校里面的优质资源。母体学校的优质资源,教师资源能不能交流,如果不能实现交流,我们这个集团化办学对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教育公平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想集团化办学这两点能不能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刚才王厅长谈到了择校可能有合理存在的一些空间,比如就学半径的问题,适合孩子的风格问题,个性问题,特长问题,这是学校的多样化配置的问题,择校里面可能因为教育资源配置极大的不公平带来的。还有因正常的需求而存在的择校因素,这样一个择校的问题怎么满足,我认为这也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一方面。这是我对三位嘉宾发言的补充。

我这里想一个问题,对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战略基点在哪里,2010年的纲要有明确所指的,均衡发展是指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在校舍、师资配置、场地器材配置上要有四个标准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义务教育均衡化,包括公共经费、生均拨款的标准化。就是说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什么,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才是政府在教育公平方面首先应该真正担负的责任。义务教育所有的学校,公共服务,配置标准是统一的。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这样的基点上来看,来监督,来支持我们的均衡发展。

在这里,不是说把所有的学校都办成一个模式,但是要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上采取重大的战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刚才永新主席讲的,我们有一些学校,直属的学校,特殊的学校,拨款标准,师资配置,包括教师高素质,高职称结构的比例远高于农村,这些都不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政府要调整均等化,必须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教师资源的配置,包括教育经费,不能有亲儿子、野儿子之分。

现在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是在变化的,我们解决了一个有学上的问题,老百姓又提出了上好学,而且我们各级政府都把这个口号接过来了,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我想请教三位嘉宾,因为这涉及重大的教育公平的另外一个含义,什么是好学校?

周洪宇:可能每个人的看法不完全一样,什么是好学校,我想好学校首先要有一个好校长,这个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理念,有人格魅力。要有创造力,创造性。其次,这个好学校应该有一支专业知识、职业道德都非常好的师资队伍。当然好学校还有硬件条件,有好生源,核心还是好校长和好教师。

李镇西:这个话题我很愿意说,凶为我正在想这个问题,昨天我的博客上有一个匿名的留言、评论,我当时特别的开心,估计是原来毕业了几年的一个学生写的,说在我的实验中学的时间是他最快乐的日子。

朴素的思考我们的教育,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我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了。我的心里很清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结论,但这是我的目标,我想从孩子的角度提两个标准,什么是好学校,第一快乐,第二有收获。每天到学校去感觉很开心,盼着去上学。有一个故事,一个儿童对他的妈妈说,我们转到没有学校的地方去住吧,说明了这个孩子在学校不快乐。快乐不是看小品、看相声,学生要感觉有快乐、有收获,这就是好学校。

王嘉毅:我认为一个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好的教育,应该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包括兴趣爱好、动机、求知欲、想象力。从目前来看,很多的所谓好的学校,更多的还是强迫,灌输,甚至是选好的生源,学业成绩作为很重要的标准。最近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兴起,看到很多同学坐一起都用手机沟通,不面对面沟通了,好学校至少要关注人的最基本的表达、沟通、兴趣、潜能,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教育应该是不错的教育。

最终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不一定人人都要上北大清华,现在的教育,包括在甘肃这样的西部很贫困的省份,现在上学应该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高中到大学没有任何的问题,前提不是人人上北大清华。现在的问题是从小学开始,家长的期望都是上北大清华,这样恶性的竞争扼杀了很多儿童的创造性和天性。

张志勇:3位嘉宾给出了答案,一个是要有好的校长,让孩子享受到快乐,有收获。王厅长说要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释放,我想,在这里我们想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对教育公平的理解,我们现在一般来讲有机会的公平,有过程的公平,有教育结果的公平。

现在一个重大的话题是,在政府解决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之后,我们的孩子来到了每一个均等化的学校里面后,如何来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我觉得我们对教育公平关注的重心应该向这个方面适当地转移,这里有一个观点和想法,现在对于好学校的理解,学者的理解、校长的理解、官员的理解、老百姓的理解之间的偏差和距离,怎么样来进行社会真正的教育、理性的唤醒?

这里有一个观点,有学上是教育机会问题,很多人理解上好学等同于重点学校,等同于优质资源。如果在有学上和上好学之间画等号的话,有一个不乐观的看法,中国的教育永远无解,中国教育人永远无法解套,所谓过去的重点学校,升学率高的学校永远是少数学校。

我们要有新的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到底追求什么?上好学,三位专家给了解读,就是要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受到适合的教育,提供适合的课程,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释放,我们能不能去建立这样的对教育公平的新共识,这才是下一步整个社会期待的,对教育公平的理性的唤醒,如果大家认同这个观点,包括程先生讲的孩子潜能释放,教育改革的重大使命,我们永新主席讲的,对卓越教育怎么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的一次大会上讲过,卓越教育就是把每个孩子的潜能引发出来,释放出来,我们能否建立这样的教育共识是我们的话题想传达的信息。

还有一个话题给大家展开讨论,如果把教育公平的基点定位于政府公共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每个孩子能否在学校享受适合的教育,关键的因素是实施的主体即教师队伍的问题,是教师的素质问题。对于教师,我们周主任谈了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教师的公务员身份,制度设计有一定的待遇保障,体制管理的问题。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我昨天下午到北师大参加了一个研讨会,王厅长也去了,讨论教师的待遇问题,教师的地位问题,整体来讲,社会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满意度在下降,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推进教育公平最大的力量,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各方面,大家还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王嘉毅:最近教师待遇问题是很敏感的话题,从现实的情况看,随着物价上涨、住房等方面,教师的待遇还比较低,教师队伍不稳定也是现实的问题。教师问题是教育发展瓶颈中的核心凶素,现在教师的数量问题基本解决,主要是质量问题,核心应该是师德师风的问题。

现在在岗的教师很多,到底这些教师中热爱教育的比例有多大,是不是自愿工作在教育岗位,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就是不错的。现在有一部分是为了谋生,为了养家糊口。如何冉进一步要热爱孩子,热爱教育,这是我们最核心的问题。

李镇西:我第一天做校长就跟老师们讲,我没有带印钞机来,不要指望换校长就提高待遇,这是我做不到的,这是政府的事。我尽量帮你们体会到职业的幸福,这是我可以做到的。这方面我做了很多的工作,老师如果对职业不满意,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执业心态,我们的确有个别老师走了的。我也想办法给他联系其他的职业,走不了怎么办,还得改变自己的心态。

我本身是老师,我引领我们的老师,星期五,我有意识地发了一组照片在微信上,那天成都的天气特别好,我在校园里面拍银杏树,孩子们跑过来让我给他们拍照,后来孩子们说,老师跟我们一起拍照,我特别的开心,照片贴上去以后很多老师非常的受感染。我经常讲谁爱孩子的叽叽喳喳声,谁就可以从事教育工作;谁爱孩子的叽叽喳喳声爱得入迷,就可以获得执业的幸福。

周洪宇:补充一点,前面讲的是要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问题,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要尽快地建立教师的专业能力规范,现在对教师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更多的主要还是政治思想,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像一些比较发达国家所做的那样,普遍建立教师的专业能力规范,制定教师专业人员守则。

张志勇:各位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李校长认为教师这个职业,不是追求高收入的职业,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教师要享受到教育执业的生活幸福感,教师的精神需求非常重要。周主任谈到教师的职业论的问题,王厅长的观点我都赞同。

现在有一个问题,中国的基础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的吸引力到底如何?我们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要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我在这里有一个数据,世界经合组织当中,做得最好的,在同龄人当中,学业成就最好的人当中,韩国前5%的人做教师,芬兰是10%,这是麦肯锡的咨询报告,世界优秀教育体系何以卓越,谈到香港是前30%的人做教师,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在做教师,这是我想提醒的一个问题。如果要解决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使优秀青年愿意做老师,也有一个数据就是起薪,最初的薪水的标准,经合组织现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95%~99%,就是这一个薪水是保障优秀的青年,优秀的学者可以进入教师队伍。我想说我们国家的教师工资待遇要让老师有体面的工作,要有尊严。

我们知道,我们承认教师这个行业是一个以精神享受为主的行业,因为和成长中的生命打交道,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孩子生命成长的拔节的声音,聆听这些声音。我们要承认给老师的生活尊严,以此来建设一个教育强国,我认为这是我们必须要向社会发出呼吁的。

我们各级政府越来越关心我们的教师,来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保障问题,我想我们的国家就更有希望,我们的教育公平就会更有保障。我在这里做一个呼吁,我们抛出这个话题,想传递的一个重要的声音。

刚才谈到教育公平的问题,在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当中,教育信息化战略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要通过教育信息化来推动教育资源的配置的均等,实现城乡落后的地方及农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信息化,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观点?

对教育公平保障的力度,现在的义务教育是一线为主的管理体制,现在有一种声音,财政的保证供养下推进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能否上收?

周洪宇:首先,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偏远地区、薄弱学校,特别是教学点教育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现在有硬件不足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好教师不足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个人建议中心学校和教学点建立对口联动的机制,由他们负责。

第二,关于教育的财政保障问题,财政保障我认为是一个大问题,但是现在是2014年了,我们的教育投入虽然超过了10%,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最近几年的增长的情况不理想,我记得2011年的时候,我们在人教社开了长江教育研究院的政策发布会,在会上讨论这个问题,我们最担心的是什么呢?担心的是改变统计口径,来达到4%的落实。这个担心现在看来还没有完全地消除。不少地方还存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刚才讲到了要提升,把财权和事权更好地统一起来。我个人建议中央政府来统筹,凶为现在主要的财力在中央政府,全国的教师工资由中央政府统筹考虑,确保基本工资收入。

李镇西:对于财政保证无话可说,不能提出什么建议,我希望政府能够给老师的工资越多越好。关于信息化我只说一句,信息化我很赞同,但不要凶此忽略了教育是人们心灵之间的沟通。

张志勇:最后两个观点,一个是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主要是财政供养体制,能否做适当的调整?义务教育有三个主要的公共服务,一个是教师的工资待遇,一个是学校的基本建设,一个是公用经费,希望某些方面能不能适当地,从县级为主保障适当地提升保障水平。

教育信息化最大的问题,现在要改变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战略,希望以校为本的教育信息化,学校为单位建设平台进行软件开发,调整到以区域为单位,以市、县为单位来进行教育平台的建设和软件开发建设。因为现在有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之后,如果再让每个学校去建设平台、管理平台、开发软件,将会造成教育信息化资源极大的浪费。

猜你喜欢

公平学校教育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必须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