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2015-06-09
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随着西藏教学点设备安装调试的完成,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日建设任务,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课率显著提升,农村边远地区教学点长期以来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教学点是中国基础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从根本上打通教育均衡之路,2012年11月底,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以使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为推进项日开展,教育部专门组织力量,配套开发人教版1至3年级8门国家规定课程的数字资源,并从2013年9月开始通过网络和卫星两种方式同步播发。同时组织建立“教学点专题网站”和呼叫中心热线电话,为教学点教师提供专家解读、在线答疑和咨询,积极开展远程指导和服务。各地结合项日开展情况,通过教师应用培训、教研巡回指导等多种方式为教学点提供支持服务。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桃花沟教学点,虽然仅有一名55岁的老教师,但经过培训,一个人利用项日设备与资源为3个年级、7名学生开齐了国家规定的全部8门课程。虽然一句英文都不会讲,这位老教师却利用资源把英语课上得有声有色。山西省芮城县东屿村教学点通过实施项目,学校教学条件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孩子们会唱歌、会画画了,村里的老百姓很认可,新学期陆陆续续共有16个孩子转学回村。安徽、湖北、湖南等多地还通过专递课堂、同步课堂等形式,探索扩大优质资源在农村教学点更广泛覆盖的有效机制,真正实现让山里娃娃与城镇学生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很多地区的教学点还利用网络建立了亲子热线,使学生可以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进行视频交流,以人文关怀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日的实施及持续推进,有效解决了教学点师资短缺和水平不高的实际困难,既改善了教学质量,也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学点学生培育适应信息时代的观念、习惯和生活方式开辟了渠道。
广西投入10亿元实现示范性普通高中县县全覆盖
《广西日报》消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确认天峨高中、合山高中为第十八批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并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牌匾。至此,广西实现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县县全覆盖。
近5年来,广西每年安排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专项经费,同时统筹中央财政普通高中改善条件资金、中央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资金,共投入10.5亿元支持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新增校舍面积48万平方米,新建功能教室160余间,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此外,广西教育厅制定出台《广西普通高中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实现了广西基础教育各学段常规管理政策文件的全覆盖;制定《广西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全区学籍管理工作,首次提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向转学政策,有力促进了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教育的有效实施。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批81条术语发布
中新社消息 日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批81条思想文化术语在北京发布,“道”“仁”“义”等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术语入选。81条术语均配有简明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供海内外读者使用参考。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织,多部委联合参与,旨在梳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术语,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准确予以诠释,用于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没有相对一致的理解与阐释,更没有规范的翻译标准和统一的操作规程,涉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解释、翻译往往大相径庭,水平参差,极易引发歧解。这不利于外国受众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准确把握,也极大影响了“中国声音”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据介绍,首批发布的81条术语,既包括“道”“仁”“义”等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也有“阴阳”“诗言志”“修齐治平”等属于交叉学科的术语,“不学诗,无以言”“玄览”等术语则是第一次作为学科术语被挖掘整理。未来该工程整理、翻译的成果还将通过出版物、网络数据库、创意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与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