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江小南海
2015-06-09吴建春
吴建春
这个春天多雨,春节过后总是细雨绵绵,星期六(3月7日)好不容易停了一天,星期天一大早又下上了。下就下吧,我们还是驱车往歙县雄村而去。北京朋友练君笑着说,雨中的小南海,可能别有一番韵味呢。
练君在歙县工作过一年,对歙县山水、徽州文化充满了热爱,昨晚从北京飞到屯溪,要陪我去看看小南海。他前几天给我发短信说,那是个风景秀丽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你一定会喜欢。说实话,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曾几次隔车窗见过那个江中小岛,没怎么注意过,这次倒要看看它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春天的徽州大地生机盎然,群山青翠,田野嫩绿,路边能不时地看到些迎春花、玉兰花、茶花、梅花、樱花,它们姹紫嫣红,多姿多彩。一些油菜花也开了,金黄灿烂。悠悠飘飞的春雨中,草木更青,鲜花更艳。
在车上,练君和歙县于君告诉我,小南海是渐江中的一个小岛,也是新安江中的第一座小岛。岛其实是座小山,旧名岑山,山陡崖峭,树木葱郁,云雾飘渺,碧水环绕。山上有一座古寺,千百年来香火很旺,人们比之为南海普陀山,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叫它小南海。
正说着,练君往前一指,说小南海到了。隔窗向右前方看去,一座青山独立于东流的江水之中,雨中更显碧翠。车慢慢往前开,见山的上游即西边部分的面积大些、高些,下游部分则小些、低些,中间有一片低缓地带,看起来,就是一个漂在江中的大葫芦。
在小南海对面的航埠村下车,村民老程和另外几个歙县朋友正在等候我们。老程五十来岁,曾当过村干部,现在办着轴承加工厂和油厂,是村里的能人。他热情邀请我们进家里喝茶,见我们坚持直接上山,便戴上一顶斗笠,引我们向西走。江边的公路不错,虽然不宽,却很平整。江对面就是小南海,我们撑了伞边走边看,看山上的树木,看山在水中的倒影。走十几分钟,到岑山渡村,下十来级石阶,登上一只渡船。原来,到小南海无桥,必须乘船过去。
按朋友的安排,船先绕小南海转一圈。其实没有转一圈,只是由北面从山的西头到东头,再到南面从东向西行了一段,然后原路返回,在东面一处靠岸,下船上山。小船慢慢绕行的过程中,小雨一直不停,雨点落在清澈的江面上,荡起层层涟漪。水中游戏的几只水鸟,船一近,便迅速向前飞去,飞得很低,飞起时,爪下带起几条长长的白色水线。
西边的山明显高大一些,山势陡峭,树木茂密。海拔虽然只有150米左右,因从江中拔地而起,周围皆断崖绝壁,便显得巍峨险峻。中间平缓地带的树木少一些,且大多落叶,看起来稀疏许多。老程介绍,村里人说岑山像一头伏在江里的神牛,西边是头东边是尾,也有点形象。
渐江是新安江在歙县境内的一段,是山谷中的河流,两岸群山连绵,河水清碧见底。船不快,缓缓地前行,站在船头隔了薄薄的雨帘看小南海,越看越有清奇脱俗、幽然雅致的感觉。再看远远近近云笼雾罩的山,看依山临水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看田野上绿绿的庄稼和金黄的油菜花,真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行在这样的江中,确如李白诗中所言,是“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我们问山上古寺的情况,老程说,那庙不知道什么时候建的,挺早、挺大的,小时候上去看过,大门有两个大门神,庙里还有一尊肉身菩萨。“文革”时“破四旧”拆了一些,“文革”后期公社把它们全拆了,木料用来建公社办公的房子。山上的很多古树也被砍光,上山的石阶也都拆了。肉身菩萨被推进了江里。山上还归雄村中学管过,他哥哥当时在那里上学,经常上山劳动。前几年有家公司来开发,做了一点不做了,现在山上什么也没有。
打着雨伞登着水泥台阶上山,虽然较陡较窄,且有厚厚的积叶,但台阶没有大的破损,边上还有水泥护栏,倒也安全。这些水泥台阶、护栏,就是前几年那家公司开发时所建。台阶左边是树木和荆棘,右边则是陡壁,壁上也长着些树木。再往上走,还有一些水泥板路,只是地上的积叶更多更厚。路极窄,两边均是峭壁。在一处稍开阔些的地方,看到路旁荆棘丛中有一块破损的石碑,上面的字清晰可辨,是介绍星岩寺的。上面写着,星岩寺原名周流寺,建于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以四周皆为清流取名。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赐匾“星岩寺”,改名星岩寺。老程的记忆中,这里以前是寺庙的灵官殿,再上面就是寺庙了。
向上走,没见到什么寺庙,只看到更多的树木,有香樟、枫树、杉树、栎树和些不认识的杂树。许多树又高又粗,但它们并非古树,古树已经在“文革”时被砍光了,这些树的树龄大概也就是六七十年。这时已是落叶铺满的土路,落叶中钻出不少青草来,有的还开着细细的白花黄花,踩上去软软的。原来的寺庙,连砖瓦也找不到一块一片。就这么短短的四五十年,一座历经千余载的古寺,竟然连一丝痕迹都没有了。
站在山上,我四处观望。风景是极美的,山色朦胧,波光粼粼,清风淡雾,佳木修竹,稍远处,鸟影点点,炊烟袅袅。以前江面要宽些,水也丰满许多,自然更美,春夏秋冬,晨昏晴雨,舟帆穿梭,渔樵往来。可是,这长条形的山,南北宽不到二百米,应该建不了大的建筑,星岩寺可能就是一座很小的寺庙。我在五台山、九华山曾参观过一些小规模的寺庙,面积比一般的农村民居大不了多少。
在雨中继续前行,下山,走过长百余米的低洼地,又上东边的山。除看到两幢低矮的小平房外,没有别的建筑物。眼里全是树木、竹子和灌木、荆棘,一些地方已经无路。空气当然十分清新,朋友说吸进去有淡淡的甜味。老程说,这些年很少有人上山来。也许正是因为少有人来,小南海才具有这样几乎纯自然的状态吧。
從东南面下山,路较平缓。南面的江水较浅,山脚下有一片长约百米的石滩。此时是枯水季节,石滩比平时面积要大好多。滩上多是被水流冲刷得表面平滑的鹅卵石,黑、白、紫、红、黄诸色,形状各异。我们在上面走了一会,市政协的张副主席和几个朋友还找到若干块有趣的石,有形有神,可置案头赏玩。
约摸过了两个小时,上船返回,从岑山渡上岸。岑山渡是个古村落,当年也是个重要的码头,徽商们乘船经此去往杭州,或由杭州经此来到徽州。岑山渡就有不少商人,足迹遍及苏杭沪浙等地,现在扬州的程姓就多是岑山渡程姓盐商的后代。和徽州许多古村落一样,岑山渡文风甚盛,经科考中举人进士、而后为官者不少。当然,论商论儒,它还是比不上由此往东走不远的雄村。雄村曹堇饴曾是两淮八大盐商之一,其后人创办的竹山书院,中进士、举人者五十余人。最有名的是曹文埴、曹振镛父子。曹文埴位居一品,曹振镛更是历官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至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太子太傅,位极人臣。往西不远的江南岸是柘黛村,村子里历史上也出了若干名人,包括富商和显宦。
小南海就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昌盛、亦商亦儒、声名显赫的地方,既有腰缠万贯的富商,又有位高权重的官员,还有许多苦读经书的文人。那么,星岩寺肯定不会是普普通通的小庙。听老程说家中有一幅当地老画家画的小南海,我们便到他家中一赏。这是幅山水画,颇有功力。一条蜿蜒的石阶道通向西山之顶,山顶上,树木掩映的是一组庙宇建筑,这就是依山就势而建的星岩寺。山南山北的江中,行着几只小船。
回屯溪后查看资料,对星岩寺又有了一点了解。该寺自五代始,经宋、元、明、清,香火不断,清咸丰年间遭兵祸,同治年间柘林村人徐同善发起重修,寺前有山门、灵官殿,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后殿和禅房、经库等。规模虽不很大,却也庄严肃穆,显然不是无名的寻常小寺。清代以后香火尤盛,特别是重大佛事活动时,远近香客纷至沓来,热闹非凡。
后殿的确供奉过一尊肉身菩萨,他法名应山,原是一名清军将领,与太平军作战惨败后入寺为僧,求法行善,圆寂后徒弟遵嘱将其遗体装缸存放,过三年启缸,肉体完好,于是装金供奉。许多善男信女认为,这是灵山感应,佛法无边,肉身菩萨以身弘法,慈悲度生。说来可惜,这尊肉身菩萨在“文革”中被弃入江中。
小南海虽小,却以其秀美风光、“海天佛地”而声名远播。历史上亦有许多文人来此游历,并留下妙诗佳文,如《岑山诗集》《小南海集诗抄卷》《小南海遗文》等。现今风光依然,却荒废如斯。离开时众人感叹,既有自然风光、优良生态,又有悠久历史、丰厚文化,有识者若能予以关注、精心开发,小南海定能成为一个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以前,星岩寺内曾有一联,曰“非法非非法,无为无无为”。其中道理,细细品味,说深非深,说浅非浅。
责任编辑 江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