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防范策略
2015-06-09王建丽
王建丽
(山西省沁源县人民医院 山西 沁源 046500)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防范策略
王建丽
(山西省沁源县人民医院 山西 沁源 046500)
目的:探讨与研究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防范策略。方法:将我院收治于产科病房的产妇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制度。观察并比较两组顺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投诉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用于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产科病房;危险因素;防范策略
为减少产科病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我院将风险管理加入临床护理工作中,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1]。本研究选择就诊于我院的符合要求的9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得到满意结果,现将具体研究过程及结果撰文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正常孕妇共96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0例。观察组480例中年龄范围为21~34岁,平均年龄为(26.4±2.8)岁;480例中初产妇312例,经产妇168例;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为(39.1±1.1)周;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者290例,高中者122例,高中以下者68例。对照组480例中年龄范围为23~32岁,平均年龄为(26.5±2.7)岁;480例中初产妇314例,经产妇166例;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为(39.2±1.0)周;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者292例,高中者121例,高中以下者67例。对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无显著差异两组均衡可比。本次研究纳入排除标准如下。纳入标准:(1)孕妇入院检查为足月正常孕妇,胎儿已入盆,头先露;(2)无心血管等器质性疾病,无传染性及家族遗传性疾病;(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应治疗和护理。排除标准:(1)产妇入院时即存在风险隐患,即其安全风险是本身存在的;(2)对本次研究持怀疑态度、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方式。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以护理部主任为领导负责监督,科室护士长负责,全科护士参与的风险管理体系,小组成员中以年资高,能力强的护理人员为骨干。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以便找出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2)找出产妇存在的风险因素。在为产妇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注意观察及评价,并做好与家属及产妇的沟通,发现主要风险因素为:①相关知识缺乏,产妇及家属缺乏分娩相关知识,不能理解正常临床工作的选择。②缺乏沟通,与产妇及家属沟通中发现产妇认为部分护理人员只是机械性的完成护理操作,对产妇的心理护理较少,导致极易出现不良护患关系,引发风险事件;③护士自身因素,部分护理人员为工作不久的新人,对临床工作熟悉度低,在面临紧急情况时未能及时有效处理而导致产妇及家属的不满;另一方面,临床护理人员缺编情况严重,护理工作量大,在过度工作情况下极易发生差错。④环境因素,分娩人数较多,且临床一个孕妇多由多位家属陪同,拥挤的环境使产妇不能充足休息影响分娩状态,易致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3)采取防范措施:①改善分娩环境,护理人员对孕妇及家属在入院时进行入院教育,指导家属配合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使孕妇能够充足睡眠,保证分娩最佳状态。②提供全面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应养成主动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孕妇及家属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护理服务。③提供预见性护理,在为孕妇提供入院教育时对产妇妊娠及分娩过程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并为各孕妇提供个体化护理方案,加入人文关怀。④补充护理编制,并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使护士上岗时具有独立完成助产护理工作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顺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采用本科室现行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大于90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顺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80例中自然分娩者351例,剖宫产者129例,自然顺产率为73.13%;对照组480例中自然分娩者202例,剖宫产者278例,自然顺产率为42.08%。观察组自然顺产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显著(X2=94.69,P<0.01)。观察组480例中6例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480例中21例发生产后出血,观察组产后出血率(1.25%)低于对照组(4.38%)且差异显著(X2=8.57,P<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投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3.讨论
本研究发现产科存在护理危险因素主要为产妇知识缺乏、护患沟通不良、护理专业水平及环境因素。其次,确定产妇存在高危因素后,依据个体差异进行护理服务。对于分娩方式选择存在问题的患者重点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并鼓励患者进行阴道试产;若患者由于环境嘈杂导致睡眠不足,可鼓励患者选择单人病房,同时对家属进行指导,减少探视时间;若由于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导致的信任危机,则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水平,同时应恰当排班,避免护士过劳情况的发生,减少护士应疲劳工作而引发的失误。再次,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理部主任为领导,科室护士长负责,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护理工作的完善程度及风险管理的应用情况,使护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进步,最终确保产妇安全度过分娩过程,杜绝风险事件发生,同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家属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综上所述,通过对产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产妇的自然顺产率的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潘峰 .探讨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15-116.
[2]洪霞 .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 01 3,1 2(7):3 9 3.
R473.71
B
1009-6019(2015)08-02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