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结肠息肉患者应用内镜下切除的术后护理体会

2015-06-09黄俊霞任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息肉结肠内镜

黄俊霞 任娟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安徽 合肥 230601)

胃结肠息肉患者应用内镜下切除的术后护理体会

黄俊霞 任娟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安徽 合肥 23060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内镜下切除胃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收纳的36例内镜切除胃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9%(7/18),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1/1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内镜切除胃结肠息肉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胃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护理体会

胃结肠息肉为消化道常见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临床上此类患者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微创手术得以广泛应用,而临床护理更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质量的关键[1]。本文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内镜下切除胃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研究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收纳的36例内镜切除胃结肠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对我院治疗、研究均知晓,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将36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与观察组(18例)。对照组中共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为7例;所有患者年龄在31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5±3.6)岁;息肉大小0.2×4.0cm~0.3~6.0cm,息肉平均大小0.2×5.0cm。观察组中共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为8例;所有患者年龄在33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0±4.8)岁;息肉大小0.3× 3.5cm~0.4~5.5cm,息肉平均大小0.3×4.5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体患者手术前均接受肠道清洁工作,常规麻醉后,在电子结肠镜的辅助下找到息肉。观察息肉以及周边受累组织,将周围积液吸除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置入圈套器后常规全套,利用高频电发生器生产的电凝、电切混合电流切除息肉后常规缝合手术切口。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史、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与治疗的知识宣教,告知手术注意事项,提醒患者术前摘除金属饰品,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做好手术器械消毒准备工作,注意检查手术器械有无缺损现象。(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手术环境以及医疗器械,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应给予适当安慰。手术期间,注意配合手术医师各项操作,注意准确设置电凝电切功率,注意把握电凝时间。使用圈套器时,要控制好圈套器的力度,以免引起大出血。电切术务必注意预防漏电,当出现肠蠕动时,应立刻停止操作,以免误伤。(3)术后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等。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术后护理:第一,应给予患者饮食指导,胃息肉患者入院后应给予半流质饮食,结肠息肉入院后应给予流质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一天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夜十二点后禁食不禁饮,检查当日八点遵医嘱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盒+温开水2000ml做肠道准备,叮嘱患者1h内喝完。胃肠息肉较小,术中创伤不大,可禁食6h后使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息肉较大者应禁食24h观察无出血后进流食、少渣流质饮食。患者术后4周内禁止食用产气食物。第二,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由于体位不当而加重患者的不适感。第三,叮嘱患者平静呼吸,尽可能避免咳嗽、喷嚏的出现,以免导致腹部压力发生骤然改变,引起胃肠穿孔,为有效避免这一并发症,可遵医嘱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处理,辅助排空肠内气体,以免气体滞留使患者产生不适感[2]。第四,提醒患者注意卧床休息,禁止剧烈运动;密切关注患者恢复情况,查看手术切口是否顺利愈合。第五,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出院指导及健康知识宣教,提醒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成功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采集数据均经SPSS14.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体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9%(7/18),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1/1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胃结肠息肉为临床常见疾病,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创伤小,操作便捷,安全性高。随着医疗观念的改变,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临床护理的重要作用。在本组研究中,全体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未接受临床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更低。研究结果提示,的实施,能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结论与徐黎等人报道内容基本一致[3]。

综上所述,术后护理在胃结肠息肉内镜切除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1]罗璐琦,李金妹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J].海南医学,2010,18(04):144-145.

[2]高小红.内镜下钛夹配合射频圈套器治疗大肠粗蒂息肉4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9(08):73-75.

[3]徐黎.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04):364-365.

R473.6

B

1009-6019(2015)08-0185-02

黄俊霞,女,1986-09-12,黄山黟县人,本科,安徽医科大学毕业,护师。研究方向:胃肠息肉护理。

猜你喜欢

息肉结肠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