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莨菪碱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2015-06-09张俊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东莨菪碱利多卡因神经内科

张俊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东莨菪碱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张俊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目的:通过观察东莨菪碱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对这两种药物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作出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神经内科患者共150例,按照不同的药物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结果:对150例患者进行不同的药物诊治后,用药60min后疼痛情况综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采用东莨菪碱联合盐酸利多卡因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崇和应用。

东莨菪碱;盐酸利多卡因;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由于神经内科疾病致病机制比较复杂,引起该疾病的原因十分多,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易于发生更严重的疾病,如呼吸衰竭等症,严重时患者会发生死亡[1]。因此,探讨神经内科疾病的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依据上述事实,对我院三年来收治的15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东莨菪碱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现已获得良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神经内科患者共150例,同时每位患者都排除了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150例患者中,男性占有60例,平均年龄(45.3±8.4)岁,女性有90例,平均年龄(47.5±8.7)岁。这些患者中有38例患有脑干脑炎,有20例患有脑血管意外,30例为重症肌无力,62名患者患有格林巴利综合症。按照不同的药物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5例,两组患者病程、性别、年龄等因素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代表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症状,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给予患者所需的基础治疗内容,如低流量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照组采用盐酸利多卡因(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57542551)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东莨菪碱(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3853021)联合盐酸利多卡因行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30、60min疼痛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根据国际相关疼痛指标的标准对患者疼痛情况作出评价,以计分制判断疼痛的优良性,其中疼痛评价中结果为优的即为有效,结果为良的即为缓解,结果为差的即为无效。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相关资料进行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组选取的神经内科患者共150例,通过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用药60min后疼痛情况综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30、60min疼痛情况综合比较[n(%)]

2.2 本组选取的神经内科患者共150例,通过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其中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心悸、排尿困难等,上述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综合比较

3.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起病机制较复杂,其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神经内科疾病的主要类型包括帕金森、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神经系统变性病等[2]。由于现阶段对神经内科疾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发病机制尚未得到统一的答案,难以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加大了治疗该病的难度。再者,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及疾病并发率较高,患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易于发生死亡,基于此类事实,对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东莨菪碱属于一类胆碱受体阻滞的药物,主要的临床作用包括抑制腺体分泌、抑制迷走神经兴奋、镇静中枢神经等,常用于麻醉前给药,在临床上也用于治疗帕金森、肺性脑病、晕动症、血管迷走性晕厥、流行性乙型脑炎、妊娠及放射性呕吐等,能够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情况[3]。

盐酸利多卡因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酰胺类局麻药,药物经静脉进入机体后将会在短时间内遍布至各大器官及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药理活性,且含有药物的代谢物质将随着机体新城代谢排泄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局部麻醉效果,同时药物发布至中枢神经系统时,能够起到镇静、降低机体末梢神经的敏感性,使其痛阈作用得到提升,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的过程中,一般使用一种药物难以到达良好的止痛效果 ,且起效时间缓、维持时间短,止痛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三年来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共150例,通过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对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用药60min后疼痛情况综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心悸、排尿困难等,以上结果均显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东莨菪碱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患者疼痛情况得到缓解,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少,种种结果明显优于单纯性盐酸利多卡因治疗。综上所述,东莨菪碱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在临床上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杜磊,苗强,于长海,等 .利多卡因与东莨菪碱联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疼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0,(01):45-46.

[2]毛晓华 .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3,(06):927-928.

[3]胡海.中医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2):128-129.

R971+.7

B

1009-6019(2015)08-0150-02

猜你喜欢

东莨菪碱利多卡因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东莨菪碱中毒大鼠的代谢组学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破冰行动》里的东莨菪碱到底是啥?
《破冰行动》里的东莨菪碱到底是啥?
“破冰”,为何用东莨菪碱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