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56例临床特征及诊治观察

2015-06-09申丽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灶性脑梗死血糖

申丽萍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山西 运城 044000)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56例临床特征及诊治观察

申丽萍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56例,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足7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合并糖尿病组56例患者发生高血脂、高血压及偏瘫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合并糖尿病组腔隙性脑梗死、多灶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糖尿病者随着血糖水平升高,病死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由于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死率高,且患者治疗及预后较差,常发偏瘫、高血脂及高血压等症状,血糖及血脂控制是关键。

脑梗死;糖尿病;临床特征;诊治

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并发多种其他系统疾病,而在其并发症中,脑梗死比较常见。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 糖尿病患者。本研究随机纳入在我院治疗的130例脑梗死患者,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9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根据是否有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其中,合并糖尿病足患者56例,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5± 3.4)岁,糖尿病病程3个月~21年,平均病程(8.5±2.1)年;非糖尿病组患者74例,男性37例,女性37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57.1± 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其中,合并糖尿病86例患者,给予急性期胰岛素,病情稳定后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发生脑水肿者,给予降颅内压。

1.3 疗效判定 按照神经功能评分法,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痊愈:病残9级,评分降低90%;显著:病残1~3级,评分降低45%~90%;进步:评分降低15%~45%;无效:评分降低15%以下。

1.4 观察指标 观察30d以上,客观记录患者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症状、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等。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所有统计学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视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表现情况 两组患者均出现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等症状,其中,合并糖尿病组有52例,发生率为93%(52/56),非糖尿病组59例,发生率为80%(59/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发生高血压、血脂及偏瘫患者分别为35例、41例及52例,发生率分别为63%、73%及93%,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的11例(15%)、24例(32%)及34例(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表

2.2 合并糖尿病组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情况 合并糖尿组86例患者,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且不同血糖水平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表

2.3 病理学检查结果 合并糖尿病组56例患者中,CT检查显示腔隙性梗死22例,占比57%,多灶性梗死18例,占比32%,大面积梗死11例,占比20%,其他梗死2例,占比4%;非糖尿病组74例患者,腔隙性梗死15例,占比20%,多灶性梗死18例,占比24%,大面积梗死10例,占比14%,其他梗死31例,占比41%。在多灶性、间隙性脑梗死方面,合并糖尿病组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与脑梗死为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为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研究表明,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小动脉硬化,而且一些患者出现合并毛细血管微血管病变,血糖水平升高时,钙质将于血管内皮下沉积,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变粗糙、增厚,最终减低了血流速度、血流量及红细胞膜的变形及流动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1]。

学者黄金忠等试验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微小血管病变,且演变为大血管病变的可能性较大,造成颈动脉颅外段、椎基底动脉及主动脉的损伤,引发一系列血管并发症[2]。而血糖水平升高,不仅会损伤内皮细胞,且可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经分析,主要的原因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生物活性作用不足,降低了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及LPL活性,临床表现为患者TC水平升高。而周国栋等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易引发的脂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所以,在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中,需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病程度,提高患者预后。同时,对于胰岛素抵制者来说,如肝脏脂蛋白脂肪酶对胰岛素的调节产生抵抗,则会提高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这就会降低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及胆固醇的清除能力,最终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组患者,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且不同血糖水平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糖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密切。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脑梗死患者相比,发生意识障碍、偏瘫等并发症的几率更高,且患者血糖水平越高,则临床症状越严重,预后越差。由于糖尿病可导致动脉硬化、内分泌紊乱,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等,治疗中需加强控制。合并糖尿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63%,高血脂发生率为73%,发病率均较高。同时,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血管壁硬化、微血管病变、血小板凝集及管壁坏死,最终导致形成血栓。从本研究患者影像学结果可知,合并糖尿病组患者易腔隙性脑梗死、多灶性脑梗死为主,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且预后通常较差,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压为主要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对于患者的治疗,需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加强对血脂、血压控制,提高患者预后,减轻患者及其家庭负担。

[1]周春红,张立伟,岳丽伟,等.86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08):1151-1152.

[2]杨仁江.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1(9):1115-1117.

[3]宋一峰.15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3(4):344-346.

R743.33

B

1009-6019(2015)08-0084-02

猜你喜欢

灶性脑梗死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并文献复习
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无灶性癫痫静息态功能MRI的功能连接研究
良性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手术治疗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