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关节囊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

2015-06-09李杨春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髋部入路置换术

李杨春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桃林分院 江苏 东海 222334)

经关节囊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

李杨春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桃林分院 江苏 东海 222334)

目的:探讨经关节囊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8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髋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进行治疗,治疗A组给予经关节囊前外侧入路进行治疗,治疗B组给予经关节囊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A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治疗B组,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囊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患者比关节囊后外侧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髋部疾病;关节囊;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

经关节囊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疾病患者的主要方式,本文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8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髋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本文所选患者的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患者各20例,治疗A组: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6.1±15.4)岁,其中股骨头坏死共14例、骨关节炎3例、股骨颈移位骨折3例;治疗B组资料: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57.2± 15.8)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6例、骨关节炎2例、股骨颈移位骨折2例,对两组患者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借助髋关节、股骨正、侧位片及CT及MRI,详细了解患者髋关节的情况,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半小时给予抗生素,患者采用硬膜外及气管插管麻醉进行手术。治疗A组给予前外侧方手术入路进行治疗,切口平均长约(14±3)cm,先逐层暴露,将臀中肌止点部分切断,显示出髂股韧带并纵行切开,在大转子外侧置一翘板协助髋关节脱位,屈膝适当用力牵引髋关节并外旋外展将股骨头前脱位并暴露,按常规手术步骤操作,人工关节安装复位,常规引流,将髂股韧带及臀中肌原位缝合,逐层缝合。治疗B组给予后外侧方手术入路,方法与治疗A组患者相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拆线后指导患者多行走锻炼,并定期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2]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为优、良、可、差,按照Harris进行评分,评分为90~100分视为优;评分为80~89分视为良;评分在70~79分为可;评分在70分以下均视为差。总有效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3-4]

对两组患者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且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汇总的数据进行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用(X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若P>0.05时,表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P<0.05时,对比差异较为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A组手术时间、伤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t=0.0124,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

7±2.52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治疗B组,其总有效率为96.00%,治疗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31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运用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手术分为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两种方式,文献报道显示[5],前外侧入口治疗方式效果远远高于后外侧入路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但临床上对其治疗方式的入路选择还存在着较大争议。

在本组实验中对治疗B组患者给予了后外侧入路方式治疗,治疗A组给予了前外侧入路方式治疗,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00%,而治疗B组的总有效率仅为了68.00%。且治疗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长度均明显低于治疗B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前外侧入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最佳,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汪璟,李远景,丘宏伟,等 .后关节囊重建及外旋肌群修补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关节后脱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5):24-26.

[2]李伟.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09,21(11):1929-1930,1932.

[3]梁旭,刘粤,杨铁毅,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囊保留与否临床对比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35(2):116-119.

[4]甄平,李旭升,田琦,等 .继发性股骨头颈短缩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3):323-328.

[5]刘金钊,姜宁,高鹏,等 .全髋关节置换关节囊修复对预后功能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6):414-418.

R687.4

B

1009-6019(2015)08-0079-01

猜你喜欢

髋部入路置换术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