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可溶性CD40(sCD40)在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15-06-09刘付敬樟文丽斯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尿毒症可溶性血浆

刘付敬樟 文丽斯

(广东农垦中心医院内二科 广东 湛江 524002)

分析可溶性CD40(sCD40)在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刘付敬樟 文丽斯

(广东农垦中心医院内二科 广东 湛江 524002)

目的:分析可溶性CD40(sCD40)在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0例,选取30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记为尿毒症组;选取30例血液透析患者,记为血液透析组;另外选取3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尿毒症组和血液透析组以及正常组分别检测血浆中可溶性CD40(sCD40)的浓度,分析可溶性CD40(sCD40)和SCr以及CRP的相关性,观察血液透析对可溶性CD40(sCD40)的影响。结果:尿毒症组和血液透析组血浆中的可溶性CD40(sCD40)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血液透析组可溶性CD40(sCD40)水平和尿毒症组的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尿毒症组可溶性CD40(sCD40)水平和SCr以及CRP成正相关,而血液透析组的可溶性CD40(sCD40)和SCr以及CRP的指标无明显关系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次血液透析后,患者透析前和透析后的可溶性CD40(sCD4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溶性CD40(sCD40)在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血液透析患者尤为明显。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脑梗塞

为了分析可溶性CD40(sCD40)在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现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0例,选取30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记为尿毒症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0~71岁,平均(60.5±8.5)。血肌酐SCr478~1148,平均(718.94 ±224.05),10例糖尿病,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高血压,5例慢性肾盂肾炎;选取30例血液透析患者,记为血液透析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5~72岁,平均(61.5±9.5)。透析前血肌酐SCr425~1195,平均(792.94±230.75),12例糖尿病,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高血压,2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多囊肾;另外选取3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5~74岁,平均(62.5±7.5)。肾功能正常,且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对于外伤、手术及慢性感染性疾病的除外,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检测对象均在10h内不能进食,早上空腹对其进行静脉取血,采用美国RB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浆中的可溶性CD40(sCD40)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将血标本存储于含1/10体积的0.109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试管中,按照3000r/min进行离心,二十分钟后进行血浆的收集,将收集的血浆保存在零下70℃的冰箱中,待测。另外,对SCr以及CRP对进行测定。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应采用德国Fresenius4008透析机和碳酸氢盐透析液以及F6透析器,按照250mL/min血流速,普通肝素钠进行抗凝,患者每周进行3次透析。透析结束前半小时,要将血流速减至90mL/min,待2分钟后,从动脉端进行取血。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之间的CD40(sCD40)、SCr、CRP水平比较三组间的CD40(sCD40)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较而言,尿毒症组和血液透析组的CD40(sCD40)有明显差异P<0.05,血液透析组CD40(sCD40)水平较尿毒症组明显升高P<0.05;尿毒症组和血液透析组SCr、CRP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血液透析组SCr、CRP水平比尿素症组略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三组之间的CD40(sCD40)、SCr、CRP水平比较[¯±s]

表1 三组之间的CD40(sCD40)、SCr、CRP水平比较[¯±s]

30 98.71±31.98 80.25±13.21 3.21±1.32

2.2 尿毒症组和血液透析组CD40(sCD40)和SCr、CRP相关分析比较尿毒症组CD40(sCD40)水平和SCr、CRP成正相关,而血液透析组CD40(sCD40)和SCr、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尿毒症组和血液透析组CD40(sCD40)和SCr、CRP相关分析比较

2.3 血液透析前和透析后CD40(sCD40)的变化情况经过一次血液透析后,患者透析前和透析后的可溶性CD40(sCD4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可溶性CD40(sCD40)在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血液透析患者尤为明显,参与尿毒症的免疫异常具有很大可能性[1]。针对此,需要医学进一步研究

[1]张健,倪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sCD40、sCD40L和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26(24):1910-1912.

R446.1

B

1009-6019(2015)08-0052-01

猜你喜欢

尿毒症可溶性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鲜地龙可溶性蛋白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人物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可溶性ST2及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