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2015-06-09王僖
王僖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红河 661400)
60例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王僖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红河 661400)
目的:观察婴幼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诊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婴幼儿CMV肺炎患儿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MV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痰、咳嗽等症状,有的患儿伴有腹泻、气喘、口吐白沫等症状,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肝、脾功能损害。所有患儿血清CMV-IgM抗体检查、CMV-DNA检查显示阳性。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种实验室检查方法联合诊断婴幼儿CMV肺炎患儿可大大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一旦诊断确诊后,应及时采用丙种球蛋白及更昔洛韦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我国较为流行的多发性疾病,婴幼儿时期是该种疾病发生的高峰期。CMV很容易损害婴幼儿的一些重要脏器功能,尤其是肝脏、肺脏是最为重要的靶器官[1]。大部分CMV感染患儿并没有很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视,延误临床诊断及治疗,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为进一步提高婴幼儿CMV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治水平,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婴幼儿CMV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婴幼儿CMV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CMV肺炎制定的诊断标准[2]。现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性12例;患儿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3岁,病程最短2d,最长46d。对照组中男17例,女性13例;患儿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3.2岁,病程最短3d,最长45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对比并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就诊后均应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每次给予5mg/kg,每次2次,连续治疗2周。若发现患儿出现感染,应采用灵敏性较强的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若患者病情非常严重,应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每次给予400mg/kg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d。
1.3 临床观察指标:在治疗期间,应每周复查一次患儿血常规以及肝功能情况。同时应提取患儿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以及腹部B超检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患儿血清CMV-IgM抗体,同时应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患儿呼吸道中的CMV-DNA进行测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明显下降或者基本恢复正常,经过X线胸片复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或者基本消散。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取得一定改善,肝、脾面积明显缩小,血清ALT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经X线片复查显示病灶有所吸收。无效: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病无明显改变,血清ALT水平检查显示并无明显下降甚至进一步升高,经X线片检查显示病灶也无明显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MV肺炎患儿临床特点分析: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CMV肺炎,患儿病程最短2d,病程最长可达46d,一般患儿的病程相对较长,1/2患儿的病程在15d以上。所有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痰、咳嗽等,发热症状患者43例,部分患儿会伴有鼻塞、口吐白沫、喘息等症状,肺部体征主要表现为痰鸣音,部分患儿可以观察到中小水泡音、喘鸣等症状。60例患儿中合并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例。
通过胸部X线片检查表明,双肺纹理较为粗乱,多数患者表现为斑片状阴影或者斑点,2例CMV感染后肺实变。通过ELISA检查显示患儿血清CMV-IgM抗体阳性,经PCR检查显示CMV-DNA检查阳性。患儿AL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心肌酶升高患儿22例。经过血常规检查显示患儿白细胞计数正常者56例,白细胞计数升高患儿4例。经过腹部B超检查显示脾部增大者5例,肝部增大者53例。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6.98,P <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在患儿体液中都会存在CMV,比如尿液、乳汁、血液、子宫颈分泌物、唾液、尿液等,该种病毒可以通过垂直途径、水平途径两种方式进行传播。根据CMV感染途径及时间,可将婴幼儿CMV感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先天性CMV感染。主要是指孕妇在生育前已感染CMV,通过胎盘的方式传播给新生儿,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14d内就可以检测出CMV感染。②围生期感染。孕产妇生育前已存在CMV感染,通过产道或者母乳的方式传播给婴幼儿,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第3周-12周才会检测出来。③获得性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并未检测出CMV感染,但是在12周之后检测出CMV感染,主要是通过人与人的亲密接触、唾沫、飞沫等方式传播感染。通常情况下,CMV感染呈隐性感染,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时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是临床治疗婴幼儿CMV肺炎的关键。但是由于婴幼儿CMV肺炎患儿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
本组研究显示,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部分患儿会伴有腹泻、气喘、口吐泡沫等症状。与临床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一致[3]。可能是由于患儿机体免疫抵抗力较差,而CMV具有潜伏性,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因此若患儿出现长时间持续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经过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CMV肺炎。同时,本组研究显示,60例患儿CMV-IgM抗体检测均呈阳性反应,血清ALT水平升高,因此建议临床应综合采用X线片、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病毒培养等多种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正确性。
其次,本组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更昔洛韦及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明显高于单独的更昔洛韦治疗,与王静等[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更昔洛韦在融入宿主细胞后,会由病毒诱导成为5'-磷酸更昔洛韦,对病毒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阻碍CMV-DNA的合成,同时也可有效抑制CMV复制。病重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病毒能力。
综上所述,采用多种实验室检查方法联合诊断婴幼儿CMV肺炎患儿可大大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一旦诊断确诊后,应及时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黎磊石,陈劲松.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防治体会[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2,13(1):51-52.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4.
[3]陈艳波,王华,张孔,等.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27 (5):350-352.
[4]王静,陶枫.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肺炎42例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2012,40(3):294-295.
R563.1
A
1009-6019(2015)02-01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