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探讨
2015-06-09杨金玉
杨金玉
(四川省广安区中医院 四川广安 638000)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探讨
杨金玉
(四川省广安区中医院 四川广安 638000)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慢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慢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鼻甲局部切除治疗法,观察组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患者出血量、水肿时间、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水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治愈3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转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术后鼻腔出血2例,黏膜瘢痕1例,鼻涕倒流3例,鼻腔干燥1例,并发症出现率为17.5%;对照组患者中,术后鼻腔出血5例,黏膜瘢痕3例,鼻涕倒流6例,鼻腔干燥3例,萎缩性鼻炎1例,并发症出现率为45.0%,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炎,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患者出血量,减少水肿时间,提高了总有效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运用。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慢性鼻炎;治疗效果
慢性鼻炎是医院门诊的一类多发易发病和常见病,临床上集中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连续性鼻塞、呼吸不畅通、无交替性等。鼻涕呈黏稠状,量不多但不易流出。常规疗法通常以激光、硬化剂注射、手术及微波等为主[3],但治疗后患者鼻腔的生理功能也会受到程度不一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慢性鼻炎患者80例,对部分患者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慢性鼻炎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地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7.8±2.4)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5.8±2.3)年;慢性肥厚性鼻炎26例,慢性单纯性鼻炎10例,鼻中隔偏曲4例;观察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8.1±2.5)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5.6±2.7)年,慢性肥厚性鼻炎29例,慢性单纯性鼻炎8例,鼻中隔偏曲3例。全部患者症主见于鼻塞,排除慢性鼻炎之外的呼吸系统病症,并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测排除鼻息肉及鼻窦炎,且3d内未出现全身及个别部位用药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术前检测凝血时间及血常规,患者取仰卧位,以1%的丁卡因棉片于下鼻甲麻醉3次,1%的利多卡因并5ml加2滴肾上腺素行双下鼻甲黏膜下个别部位浸润麻醉[2,3]。从下鼻甲前侧而后浸润麻醉到下鼻甲的后侧。麻醉完成后,对照组行常规鼻甲局部切除治疗法,依照患者下鼻甲增厚的程度,通过鼻内径从前到后利用刀子切除下鼻甲内外双侧的增厚黏膜,同时,切除下鼻甲的海绵体组织,手术结束时采用油砂条填充鼻腔,保持48h,并服用抗生素5-7d。观察组在麻醉完成后采用美国安泰等离子手术系统展开治疗,把输出功率调整为15W,刀头前侧浸入生理盐水后,借助鼻内镜选择下鼻甲增厚部位行打孔消融,将等离子刀片插入消融,连续10-15s,待下鼻甲内部侧面同鼻中隔的距离最小值为2mm后收回等离子刀头,同时止血2-3s,通常每一侧行2-3孔道。术后鼻腔无需填充,利用1%的麻黄碱滴入鼻连续5d,服用抗生素3d。
1.3 疗效判定标准:分别于术后第1d、第3d、第7d、1个月、3个月、6个月开展随访,随访6个月后判定疗效。借助鼻内窥镜并结合主观通气程度检测患者鼻甲的改变状况。其中,治愈:鼻塞症状彻底消退,鼻腔通气状况良好,分泌物及嗅觉得以明显恢复,下鼻甲减小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取侧卧位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出现轻度鼻塞,下鼻甲出现程度不一的减小;无效:相较于治疗前,临床表现症状及下鼻甲均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状况的对比:手术治疗后6个月随访,调查结果如表,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水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状况的对比(平均数±标准差)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中,治愈33例(82.5%),好转5例(12.5%),无效2例(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25例(62.5%),好转6例(15.0%),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更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状况对照组患者中,术后鼻腔出血5例,黏膜瘢痕3例,鼻涕倒流6例,鼻腔干燥3例,萎缩性鼻炎1例,并发症出现率为45.0%;观察组患者中,术后鼻腔出血2例,黏膜瘢痕1例,鼻涕倒流3例,鼻腔干燥1例,并发症出现率为17.5%,观察组并发症的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文所选取的80例患者中,慢性肥厚性鼻炎55例,慢性单纯性鼻炎18例,两种症状已成为慢性鼻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形式。根据临床实践可知,采用激光、微波等传统疗法,效果均欠佳。如今,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已逐步取代传统治疗慢性鼻炎的方法,发展成为高效、安全、可靠的疗法,颇受临床关注。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软组织微创手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其原理在于运用电极发出的能量把刀头及组织之间的电解质液生成等离子体层,层中的离子会被电场加速,随即把能量传导到组织,使靶组织内的细胞在40℃-70℃的低温环境下启动分子键,进而分解为氯化物和碳水化合物,导致组织坏死,坏死的组织脱落吸收后通过纤维组织修复出现瘢痕收缩,达到减容目的,改善患者的鼻通气。因低温等离子消融是经黏膜下组织减容,气道腔内的直径得以扩大,安全可靠,创伤较小,术后鼻黏膜较光滑,反应轻便,手术完毕后仅3-5d便使症状消退。该疗法有力地预防了对黏膜的灼伤,并能保护神经分泌功能、黏膜层的感觉功能和纤毛自主运动的功能。一些学者曾报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患者鼻黏膜的纤毛运动功能无任何影响[4],本次研究与报道相一致。另外,该手术视角转变方便,可精确消融下鼻甲的增厚部位,防范刀头流出黏膜,术中、术后出血较少。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后,6个月后随访,调查显示,本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水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仅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更有效地缩小下鼻甲体积,扩大鼻腔间隙,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鼻甲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对于慢性鼻炎有着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尽管等离子低温消融术的操作简便、可靠性高、方便临床开展,但术中仍要避免穿透后侧黏膜,避免使患者鼻咽部黏膜受损;切不可片面追求较佳的消融效果而拖延消融用时或增加打孔数目,不然会导致过度、累积消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有效地消除下鼻甲增厚黏膜,迅速恢复正常的鼻腔通气,简便易操作,且安全性能较高,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慢性鼻炎的良好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1]李玉瑾,李佩忠,金新等.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2,13(05):374-376 +380.
[2]朱芝龙,陈红燕,黄睿杰等.低温等离子下鼻甲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08,10(12):100-101.
[3]胡晓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7(19):128-129.
[4]诸葛盼,尤慧华,王翰青等.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41 (03):183-185.
R45
A
1009-6019(2015)02-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