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固定针柄法减轻脂肪乳输注中疼痛的效果
2015-06-09周援月
周援月
(河北省邯郸市传染病医院肝一科 河北 邯郸 056002)
改良固定针柄法减轻脂肪乳输注中疼痛的效果
周援月
(河北省邯郸市传染病医院肝一科 河北 邯郸 056002)
目的:探讨减轻输注脂肪乳所致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静脉输注脂肪乳药物患者75例。采用自身对照法,第一天为常规固定对照组,第二天为改良固定针柄实验组,连续两天。由患者评判疼痛程度。结果:改良固定针柄法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固定针柄法是减轻输注刺激性药物所致疼痛的一种有效护理办法。
改良针柄法;减轻脂肪乳;疼痛
脂肪乳是一种静脉营养药对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恢复患者体力,促进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但是脂肪乳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在临床静脉输注时此药物具有较大刺激,需长时间输液,穿刺部位以及沿静脉走向易出现条索样红肿疼痛,患者无法忍受,时有躁动不安,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现象发生。难免发生渗漏现象,易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溃疡等严重后果[1]。临床多采取减慢滴速方式来缓解疼痛,若疼痛难忍,则选取重新穿刺另一部位,此举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会对患者治疗产生影响。我科采用了翻转针柄固定法[2]输注刺激性药液,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科于2012年12月~2013年5月静脉输脂肪乳药液的患者75名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反应清楚、意识清晰、表达自如、皮肤感觉正常,均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疼痛感受。其中男45名,女35名,年龄40~65岁。第1天输液为对照组,第二天输液为实验组。连续两天在患者的左右手背对称部位各穿刺两次,使用同公司生产的同型号针头,静脉滴注同一种药物,静脉滴注调为50滴/分。进行自身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药物滴注浓度、速度和量等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择粗直且有弹性易固定的手背静脉 对照组 采取静脉穿刺成功后,按照常规固定法固定针柄。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疼痛的原因、及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实验组 静脉穿刺成功后釆用针头斜面调整后再固定的方法(即固定针头时,沿进针后的血管纵轴,将针柄以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至对侧,使针头斜面向下再常规固定好针头针柄)。同样在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的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派专人定时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每60分钟询问患者疼痛反应及其程度,选输液过程中无渗出,肿胀及输液不通畅的患者进行评定。
1.3 评定标准根据WHO对疼痛的分级进行评估,应用患者主诉疼痛的程度评分法(VRS)[],将疼痛程度分为四级: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根据患者自己的疼痛经验表达为准,参考上述标准划分,做出客观如实的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疼痛程度发生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发生程度的比较分析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是机体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人体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疼痛提示了支配该部位的感觉神经有损伤并发出了异常信号。[4]在输液过程中疼痛的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导致内分泌紊乱,分解代谢产物增加、血糖升高、体温上升,心搏出量增加、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严重疼痛时还可引起严重胃肠道反应,从而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表层感觉疼痛的神经主要分布在静脉浅面的表层皮下。输注高浓度或刺激性强的液体时,常规静脉输液针头斜面向上,药液中的刺激因子直接刺激表层感受器的感觉神经末梢,增强了疼痛感受。将针柄以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使针头斜面向下这种改良方式后,改变了针头斜面和血管壁之间的关系,从而药物流向动力性产生改变,接近深面血管壁变为了药物浓度急剧增高的部位,对体表感觉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被相对远离或避开了,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药物刺激疼痛或放射痛的产生。
疼痛是个人的主观感受,疼痛随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护士应向患者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给予患者合理的安慰。与患者交流沟通,注意其情绪、性格变化,提供可行性建议。患者的疼痛和抑郁焦虑情绪将对家属产生影响,使其心理也受到一定影响,反过来这种不良情绪又会进而对患者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应争取与患者家属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积极鼓励家属安慰体贴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7
[2] 吕燕、浅静脉输液针头斜面向下固定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3.17 (8 ):972.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
[4] 邢国刚(译),韩济生(审校),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定义[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0,595~596.
97.3
B
1009-6019(2015)07-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