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跑运动员重大比赛前8周训练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特点*

2015-06-09李博雅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睾酮皮质醇

邵 威, 李博雅

(1.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2.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长跑运动员重大比赛前8周训练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特点*

邵 威1△, 李博雅2

(1.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2.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目的:探讨重大比赛前赛前8周训练男子长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特点及其与运动负荷安排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科学安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大比赛前8周训练为主要研究阶段,早晨空腹状态下对8名长跑运动员进行指尖采血及静脉抽血,用与测定指标相关仪器对血样进行检测与分析,测试指标主要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及T/C等;结果:此次赛前阶段运动员机能指标呈现出“∨”或“∧”型的变化特点,各周指标基本都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且第八周运动员各机能指标明显好于其他周次。结论:本次赛前训练运动员运动计划安排基本合理,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无明显的疲劳堆积,但同时训练负荷对运动员身体刺激不够,无效重复训练偏多,今后训练应加以注意。

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机能状态监控

long-distance runner; pre-event training; athletes' physical function

运动尤其是大强度运动后机体内环境因自由基的攻击、细胞机械性损伤、乳酸的生成 、能源物质的减少、血浆渗透压改变等而发生严重失衡,尤其是自由基可进攻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引起脂质过氧化水平的改变,进而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通透性及流动性,使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出现运动性疲劳[1]。运动性疲劳即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训练过程中的常规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对防止运动员疲劳的发生有重要作用[2]。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作为整个运动训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预防运动员疲劳的发生及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赛前阶段。科学的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不仅能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而且能使运动训练效果有效累计,从而提高运动成绩[3]。本文选取备战国内重大比赛的8名长跑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赛前8周各机能指标的测试分析,进而判断运动员赛前训练计划安排是否合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8名男性长跑运动员,运动等级均为一级及以上,年龄(21.4±3.2)岁,身高(180.5±3.5)cm,体重(64.4±5.3)kg,专业训练年限(7.2±3.5)年,排除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糖尿病、外周血管及皮肤病等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指标及仪器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尿素(blood urea,BU)、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睾酮(testosterone,T)、皮质醇(cortisol,C)及T/C,其中Hb测试采用POCH100i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日本);BLL、CK测试采用Olympus-640全自动生化仪(日本);T、C测试采取放射免疫分析法,其试剂盒采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2 测试方法 本次赛前训练安排周一至周六为训练时间,周日为休息日,总训练时间为8周。周一早晨进行指标测试。早晨空腹状态下对8名运动员进行采血,其中Hb、BU、CK为指尖采血,共采集血液样本8次,即每周一次;T、C为静脉抽血,每两周一次,共采集血样4次,所有运动员测试时间、测试人员及测试仪器均统一。

2 结果

2.1 长跑运动员重大比赛前赛前8周训练各周次之间Hb、BU、CK的比较

整体而言,本次赛前训练运动员血红蛋白呈现出“∨”型的变化特点,赛前训练第1周运动员Hb为(163±16 )g/dl,BU为(5.12±2.15) mol/L,CK为(123±59)u/L然后第2周、第3周、第4周Hb呈逐渐下降趋势,BU、CK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第4周Hb降到了本次训练的最低值(153±13)g/dl;BU达到了本次训练的最高值(6.90±1.47) mol/L;CK达到了本次训练的最高值(400±179)mol/L。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Hb呈逐步上升趋势,且第8周显著高于第4周(P<0.05),BU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第8周显著低于第2周、第3周及第4周(P<0.05), CK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第8周显著低于第2周、第3周及第6周(P<0.05),极显著低于第4周(P<0.01,表1)。

2.2 长跑运动员赛前8周训练T、C及T/C的比较

整体而言,本次赛前训练运动员血睾酮及血睾酮/皮质醇呈现出“∨”型的变化特点,而皮质醇呈现出“∧”型的变化特点,赛前训练运动员第 2周睾酮为(601.24±113.45)ug/dl,血睾酮/皮质醇为37.17±12.15,第四周有所下降(P<0.05),到了第6周、第8周血睾酮及血睾酮/皮质醇逐步升高,且第6周、第8周显著高于第4周(P<0.05);赛前训练运动员第2周皮质醇为(16.18±2.26) ug/dl,第4周显著升高,第6周、第8周呈逐步下降趋势,且第6周、第8周显著低于第2周(P<0.05,表2)。

Group(week)Hb(g/dl)BU(mol/L) CK(u/L) 1st163±165.72±2.15123±592nd160±136.78±1.26316±1273rd158±166.86±1.27347±1534th153±136.90±1.47400±1795th160±116.44±1.27278±1566th161±126.27±1.55289±1387th162±116.40±1.37201±1238th167±12△4.98±1.27∗△#150±147∗#△△▲

Hb: Hemoglobin; BU: Blood urea; CK: Creatine kinase

*P<0.05vs2ndweek;#P<0.05vs3rdweek;△P<0.05,△△P<0.01vs4thweek;▲P<0.05vs6thweek

Group(week)T(ug/dl)C(ug/dl)T/C2nd601.24±113.4516.18±2.2637.17±12.154th553.78±103.90∗19.15±3.5129.11±10.79∗6th701.27±145.34#14.37±1.91∗50.01±19.38#8th767.89±178.23#15.47±1.31∗49.49±24.71#

T: Testosterone; C: Cortisol

*P<0.05vs2ndweek group;#P<0.05vs4thweek group

3 讨论

血红蛋白是评定运动员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耐力性运动项目。研究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耐力项目)血红蛋白一般在160 g/dl左右时有氧能力最佳,若血红蛋白高于160 g/dl,同时血细胞压积超过45%~50%,则表明运动员血液粘稠度较大,不宜机体氧气运输、营养物质的交换及代谢废物的排出[3]。本次赛前训练,运动员血红蛋白变化较为平缓,基本维持在160 g/dl左右,无较大范围的波动。本次赛前训练的主要节奏(训练负荷安排)是先从小强度的慢跑开始,然后逐步过度到大强度的专项负荷训练,而赛前两周运动量有所调整。与其他周次相比,运动员第3周、第4周血红蛋白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从第2周开始运动员便开始进入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节奏,周训练量平均在190公里以上。后四周尤其是赛前两周运动员血红蛋白逐步上升,进而达到本次赛前训练的最高值。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1是运动量、运动强度较前几周有所降低,运动员在前几周所积累的疲劳得到了缓解;2是运动员加强了血立速、中药等营养品的服用。

血尿素、肌酸激酶作为评价机体对训练负荷及训练强度反应的敏感指标,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评定,尤其是耐力项目,如长跑、赛艇、足球等。研究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晨起血尿素水平正常值应在3~8 mmol/L之间,肌酸激酶应在100~300 u/L之间,若次日晨起指标水平在上限以上,则表明机体对运动量不适应或机体处于运动性疲劳状态。本次训练运动员血尿素及肌酸激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值之内,这表明运动员对赛前训练负荷的安排较为适应,无明显的疲劳堆积及肌肉损伤。赛前运动员血尿素及肌酸激酶更是降到了整个训练的最低值,非常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时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及较好的竞技能力。

正常情况下,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时,血清睾酮水平变化范围不大,且伴有血清睾酮增加的趋势;但长期的大负荷训练则会导致血清睾酮水平则会下降,尤其是运动员处于疲劳、过度训练或机能状态不好时[4-6]。整个赛前训练,运动员睾酮、皮质醇随着训练负荷的不同而呈现出相应的变化特点,但总体而言运动员睾酮、皮质醇都处于正常值范围之内,而T/C变化特点基本与睾酮一致,这表明整个赛前训练阶段尤其是临近比赛时运动员机体代谢状态较佳,无明显代谢紊乱情况发生,非常有利于运动员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及力量、速度能力的保持,对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7]。

综上,本次赛前8周训练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期间无明显的疲劳堆积,且比赛前运动员更是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表明此次赛前训练训练负荷的安排基本合理,运动员对运动负荷、运动强度都较为适应。但从训练刺激、训练效果累计而言,本次训练负荷的安排较为“平稳”未对运动员形成有效的训练负荷刺激,即训练负荷为低水平无效重复。运动训练的本质即为机体结构与功能不断的“适应与破环”的建设过程,因此一个有效的训练计划应针对性的使运动员保持一定的高尿素水平,此点在今后训练计划的安排上应加以注意。

[1] 黎明话, 汤长发, 欧阳江琼. 红景天苷对运动后自由基及能量代谢的改变的影响[J]. 中国应用生理学, 2012, 28(1): 53-56.

[2] 马 力, 薛 鹏, 沈建宇. 蚂蚁水提物抗疲劳的研究[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2, 28(5): 443-445.

[3] 冯连世, 冯美云, 冯炜权. 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方法[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4] 崔 恩. 补充蒺藜对中长跑运动员睾酮、EPO及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影响[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5(2): 170-173.

[5] 种焕朝, 吕新颖. 运动引起性腺轴睾酮分泌特征的研究进展[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28(4): 92-95.

[6] 姜铁汉, 陈 勇, 屈红林, 等. 优秀田径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52): 10509-10512.

[7] 宋 刚, 包呼格吉勒图. 长期运动训练对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睾酮、皮质醇和睾酮/皮质醇的影响[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3(3): 275-277.

2015-02-10

2015-03-03

G804.5

A

1000-6834(2015)03-229-03

10.13459/j.cnki.cjap.2015.03.009

△【通讯作者】Tel: 13965852170; E-mail: shaowei123456@yeah.net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睾酮皮质醇
浅谈睾酮逃逸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运动员低血睾酮与营养补充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正说睾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