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

2015-06-08张辉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瀑布文本语言

张辉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拓展训练应以语用为核心,以语言运用为主线来选准语用训练内容,设计拓展训练,借“说”“写”叩问文本,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的理解;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将所感受的言语现象转化为语用实践,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提高语言拓展的有效性。

一、以语言运用为主线设计语言拓展训练

(一)语言拓展训练——让抽象变具体

小学生的思维是具体而感性的。在与文本对话中,学生们常常因为文本内容过于抽象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从文本的教学需要出发,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发展言语能力的同时,将文本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苏教版四下《蚁国英雄》一文中,针对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这样抽象内容的陌生和理解上的艰涩,有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语言拓展训练。

师:同学们,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由此,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

生:我想到了邱少云。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邱少云为了不暴露战友,宁可被烈焰活活烧死,至死都没有吭一声,更没有挪动一点地方!他就像外层的蚁国英雄们。

师:说得对!还想到了谁?

生:我想到了《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的叶欣,她为了不让同事受感染,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她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换来了同事的安全。她多么像外层的蚁国英雄们!

……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借“说”“写”叩问文本,引导孩子进入文本语境与文本对话,强化了他们对文本语言的表达特点及语言的思想内容表现力的认识,建构了文本的意义。既实现了对“生命的价值”这一抽象而又艰涩的内容的理解,又实现了语言文字的运用目标,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语言拓展训练——让肤浅变深刻

苏教版五上《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由于文本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内容上无引人入胜的情节,加之文章列举的都是远离学生生活的人和事,而非孩子们切身的情感体验,所以,他们对文本很难提起兴趣。学完这篇课文之后,许多同学对“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这一道理的认识只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道理呢?一位教师在教授本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语言拓展训练:“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果学生不仅完全理解了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而且以一个个真实的个体生活体验作为话题,将对这句话的解读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来展开。比如,参加舞蹈训练班,每天坚持练最难练的“下腰”,累得腰酸背痛,大汗淋淋,有时候痛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每当自己要放弃的时候,耳边总是响起老师的叮嘱。于是他重又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咬紧牙关,坚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最终取得了成功。孩子们真实生活的情境和细节,都成为语言训练的素材,这篇课文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仍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这位老师在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遵循文本语境及意义逻辑,进行语言拓展训练,促使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由徜徉,在用语言叙说自己的经历的过程中,以自己的言语实践和切身的情感体验解读并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实现了“言”“意”的转换与融合,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三)语言拓展训练——让朦胧变清晰

理解、感悟是运用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写了什么”,更要引导体会“怎么写的”。借助文本,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适度展开语言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运用过程中感悟语言特点,领悟语言规律,会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有深度。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三下《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时,让学生仔细读这句诗,并说说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交流时,学生都说从中读出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教师评价说:“你们真聪明!”然后请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读出瀑布的“壮丽”。这句诗的教学就这样模糊着过去了。于是,庐山瀑布在学生的眼前只留下了“朦胧的印象”。

庐山瀑布的确很壮丽,如果教师在学生感悟到壮丽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追问:这短短的十四个字,为什么会让你感到壮丽呢?作者是怎样来表达的?哪些词句写出了瀑布的壮丽?让学生的理解由粗略到细致,这句诗很快就会在学生的眼前形象、生动起来。

先品味“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多么形象地让人联想到瀑布凌空飞泻、喷涌四溅,一个“快”字赫然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再品味“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瀑布“陡”“急”的形象悄然浮现在学生面前;“三千尺”极力夸张山的高峻,以及瀑布之“长”。再看“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字,用得若真若幻,空灵传神,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通过仔细品味,将瀑布的“壮丽”转化成了具体的“快”“陡”“急”“长”“神奇”,文字在语言拓展训练中变得具体鲜活,有声有色,学生的朗读也随之变得声情并茂。

《阅读教学原理》告诉我们,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经历对文字的解码、编码过程,才能实现对文本的意义建构,才能为阅读后期欣赏、评价、储存、运用做好充分的积淀。在学生对文本印象模糊时,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以言语活动为价值取向,适时地拓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运用实践中去解读文本,可以使学生理解文本深层的内涵与意蕴,让教学更有厚度和深度。

二、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语言拓展训练——在精巧生动处引导仿写

苏教版四下《鸟语》一文第十一节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整齐,音律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使表达情调和谐、感情浓郁,堪称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是学生阅读、积累、仿写的极好教学资源。

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真实生活的影像。只见屏幕上,一对对小燕子不辞劳苦地忙着捉虫子养育子女;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有序的队伍,在阵阵鸣叫声中向南飞去;一只苍鹰在狂风暴雨中凄厉地鸣叫,有力地煽动着翅膀,上下翻飞……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课文,并顺势问:“同学们,想想在鸟儿身上,我们还学到了些什么?”

生:从苦口婆心的布谷鸟那里,我懂得了农时的重要。

生:从反哺母亲的乌鸦那里,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可贵!

生:从预报喜讯的喜鹊那里,我知道了给予别人希望和安慰的快乐。

生:从专治害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懂得了除恶务尽的道理。

……

遵循课文的语境、意义逻辑,在文本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处通过语言拓展训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恰当、个性地进行仿写,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内心的表现欲望,起到丰盈感受、深化理解的作用,还能促使学生将自己所积累的词句融会贯通,并运用学到的句式进行表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语言拓展训练——在典型的结构形式处引导仿用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文字的魅力不言而喻,思想内容、语言规范、情感态度、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都堪称典范。叶老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例子”言外之意是一种语言规律、语用示范,为学生的思维表达做出了很好的实例示范。

如苏教版四上《九寨沟》一文的作者以生动的笔触,饱含深情地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的自然景观。文中华丽的辞藻、清新的语句、重墨浓情的表达及所采用的总—分—总典型的结构形式,都给学生做出了很好的示范,都是“语用”训练的着眼点。一位教师在教学本课时,结合本单元作文训练(以写信的方式写一写家乡的美景以及古老的风俗),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以下语言拓展训练。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写一写家乡的美景及古老的风俗,怎么写呢?

生:我想先用一个自然段写我的家乡坐落在睢宁县西南,是一个风景如画、民风淳朴的好地方。

生:接着,我想写我们李集镇处在绿色田野包围之中,镇容整洁,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怒放。尤其是镇中心的小广场,亭台林立、杨柳依依、绿草茵茵……到了晚上,这儿灯火辉煌、人流如织、歌声轻扬、舞步飞旋,成了欢乐的海洋。

生:我还想写写我们家乡的风俗。爱做手工的习俗让李集镇呈现出一派商业繁荣的景象,产自李集的包网、项链、耳环、头花、鞋帮、头箍……各类手工制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吸引许多外地客商前来采购,商品远销国外……

师:你们有一双慧眼和一张巧嘴,让人一听到你们精彩的介绍,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最后,我想用一个小节来总结全文:李集镇风景如画,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真不愧为苏北的“小南京”!

教师先在阅读教学中理清文本的层次,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潜心会文”,并在头脑中“建模”,然后展开由文本到习作的语言拓展训练,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的写法,将文本的典型段式迁移、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了文本的示范作用。在此处适时地展开语言拓展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展开由此及彼、由文本到文外的横向思维练习,激活了学生的生活记忆,激发了他们抒发与倾吐的欲望,并且促进了语言与表达形式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语言拓展训练——在独特、别有韵味处引导仿写

苏教版四上《秋天》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语言活泼,想象奇特,拟人手法贯穿始终,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可谓为儿童量身定做的一曲秋的赞歌。文本中许多叙述描写匠心独具,别有韵味,是进行语言拓展训练、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好内容。

如《秋天》一文的第二节:“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和大胆奇特的想象,把秋风的顽皮、活泼可爱写得栩栩如生。特别是这一节中的“抓”“涂掉”等词,用得尤为贴切传神、别有韵味。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语言拓展训练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描写叙述的特点,并引导迁移运用。

师:“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秋风是怎样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的吗?

生:我从“抓”一词体会到了秋风像孩子一样的顽皮、可爱!好像闻到了秋风捎带来的桂花迷人的香气。

生:我从“涂掉”一词仿佛看到了秋风所到之处,夏天的痕迹好像被一块橡皮轻轻地擦掉,消失得无影无踪。空气不再热浪滚滚,路面不再热得发烫,树叶不再被烈焰晒得无精打采,蝉儿也不再扯着嘶哑的歌喉唱着那支催人入眠的歌谣……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能仿照这一节,用上拟人的手法写一段话吗?(课件出示寒风凛冽的画面,营造语用情境)

此刻,孩子们情绪高涨,一段段略显稚气的语句在笔下像淙淙的小溪涓涓流淌。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寒风在田野里撒野,

寒风在半空中吼叫;

寒风卷起漫天飘落的雪花,

把秋天的身影儿,

粗暴地抹掉……

教师在此处展开的语言拓展训练,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叙述描写特点的认识,并通过营造语用情境,进行迁移运用,引导他们仿写寒风,让他们经历了“吃进—消化—吐出”的完整过程,实现了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阅读教学语言拓展训练要以文本为学习语言的样本,以发展言语能力为价值取向,以学习语言为本,以语言带动对内容的理解,并迁移运用语言现象,上出浓浓的“语文味”;以语言运用为学习语言的起点与终点,让“语用”成为语言拓展训练的必然诉求,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语言,形成言语能力,从而提高拓展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瀑布文本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一起看瀑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瀑布
我有我语言
瀑布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