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着光走
2015-06-08徐佳倢
徐佳倢
若有一天,回忆再成不了回忆,我们该怎么办?
——题记
记忆里的家,有洒满阳光的大院,有淳朴老人的乡音,有袅袅炊烟的烟囱,有亭亭芊芊的芦苇。
记忆里的家是梦里的家。
记得儿时,我们是自然的孩子,是原生态的孩子,是放养的孩子……枕着夏夜的蛙声入睡,静谧的星光织成一张似有似无的丝网,流淌在水面上与田野里。我常常想:如此细腻温柔的境界需要多少积蓄才能孕育出哟!
记得儿时,我吃遍百家饭,脑海里老人刻满岁月斑驳的面孔与爽朗亲切的笑声完美地交织糅合在一起。
可如今,想着想着,那种温暖的记忆却成了酸涩的泪水在眼圈里打着转。
到家正是傍晚,夕阳西斜,满地橘黄,恍惚到不太真实。站在村头望去,田野少了,多了纵横的水泥路;那些槐树再也遮不住视线了。抚摸那低低的树桩还依稀能辨得出当年。河道也干涸了,苍白的芦苇在风中颤抖着诉说旧时的昙花一现。
早就该知道,有一些东西已经消失了,不是吗?我低下头,内心涌进失落的洪潮。
一直向西走,我想走到村庄的尽头。逆着夕阳,绚丽华美的阳光刺痛双眼,视线渐渐模糊。渐行渐远的故乡,宛如美得不真实的泡沫,轻轻一触,便在我的眼前缓缓破碎、消逝,然后一切归于平静,仿佛那些美好从不存在。
身前的路多么明亮,但身后长长的影子却仿佛是大地的一道长长的伤疤,那样突兀地镌刻在这片养我长大的土地上,挥之不去,刻骨铭心。
夕阳愈斜,身影渐长,我追逐着梦寐以求的光明,却不曾想到背后的土地在无助地哭泣……
难道就该是这样吗?
夕阳下,我不禁摇了摇头。
※【点评】
文章以一个问句作为题记,引发读者思考,读来耐人寻味。全篇采用对比手法,将记忆中的家与现实中的家相比较,形成强烈的反差,彰显出人们对于时光流逝、韶光不再的无可奈何之感。多种修辞手法灵活运用也使文章润色不少。结尾自问自答,言已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指导老师:崔益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