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2015-06-08游识猷
游识猷
想象这样一辆汽车,有引擎,有方向盘,加装了火箭助推器,但没有刹车,没有保险杠,没有安全气囊——青春期的少年,跟这样一辆车没太大区别。如果不曾愤怒,不曾叛逆,不曾发神经,我们简直不足以自称曾度过青春。处在这个阶段的人类又可称为“中二病患者”,因其“发病期”大概在初二前后。
儿童以上,成人未满,身高快速变化,激素剧烈波动,而大脑的“自制区”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善……我们都曾度过这样的中二期,满怀着“我是与众不同的”“没有人理解我”“是世界错了,不是我错”的信念在世上横冲直撞,认为自己心底受过很深的伤并因此莫名悲愤,坚持做着被周遭人视为白痴但自认帅气的事情——“那天夕阳下的奔跑,是我逝去的青春”。
在人类演化史上,青春期与其说是必经环节,不如说是生产力发达导致学习期延长的奢侈品。在远古时期,一个人高马大的少年,已可被视为成人,能战斗,建立社会地位。青春期时我们的大脑会过度乐观。这时候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角”,刀枪不入,气运所钟,风险只会发生在其他“愚蠢的人类身上”,哪怕自己做种种危险行为,也不会有什么意外状况,再说了,“一次而已,不会出事的”。心理学上,这叫“个人神话(personal fable)”,父母眼中,这叫“无脑”。
而且,青春期的大脑还没完全学会“共情”, 即所谓“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能力——人类从五岁开始才逐渐习得,一般到三十岁左右才会完全掌握。伦敦大学研究者就曾发现,成年人在行动前,会更多地思考“我的行动会如何影响他人”,同时激活克制冲动的前额叶皮层;而青少年在行动前,大脑里活跃的是负责简单行动的颞上沟,“会不会给别人添麻烦”这种念头压根就没出现在他们脑中。他们难以理解父母的担忧,为了摆脱“控制”,会做出许多毫不体谅的行动。父母眼中,这叫“无情”。
青春期的大脑到底学会了什么呢?学会了独立自主,学会了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父母期待青少年先学会像成人一样负责,但青少年首先学会的是要求像成人一样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通过推理归纳,他们能观察到父母教导中的言行不一,能指出父母要求里的自相矛盾。父母们痛苦地发现, “我说啥你做啥”的好日子一去不返,青少年天天“顶嘴”,满口“歪理”,分分钟都在“无理取闹”。
总而言之,在父母眼中,青少年就是一个无脑无情无理取闹还专干蠢事的奇葩存在。天下当然有“不是的父母”。尽管父母会认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但养育这件事,从来都是充满互动的双向过程。父母在教导人情世态、“社会化”下一代的同时,青少年也会给“知识陈旧落后”的父母带来最新的时代观念,从而“社会化”父母。在此过程中,越是拥有开明心态、愿意接受新知的父母,越可能赢得青少年的信任。
青少年爱父母,并非因为父母是完美无缺的人类;父母爱青少年,也不该带有“你必须完美”的附加条件,而应该在了解的基础上接受青少年的本来模样。自认父母关爱并会支持自己的青少年,可以成长为所谓的“安全型依恋者”,他们适应性更好,社交能力更强,也更能在困境中平复情绪,找到合适出路。而依恋类型是焦虑或回避的青少年,则会更带有敌意,也更可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在冲突发生时,强制顺从或者回避争论都不是解决良策。最好的办法,是勇敢表达出我们自己的意见,然后平等交流。当然,这需要父母拥有控制自我情绪以及找出多种方案的能力。身教胜于言传,这两项能力能传递给孩子后,他们会拥有更高的自尊,更少的负面情绪,更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最终成长为身心健康的独立个体。
★结语
“听话”曾经是中国人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的基本用语,而现在,家长和老师们一个最深切的感觉是:孩子们越来越不听话了!这里面传达着一个基本信息:家长和教师的权威正处于飞速瓦解之中。
权威在我们社会中是客观存在的,家长和教师的权威得以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政治和经济因素,但维系师长“权威”的最主要因素,还在于知识和经验。传统的社会中,知识的流向是单向的——年幼者总是通过其长者的“耳提面命”方可获得,无论是生活的知识还是生产的知识,无不如此。至于经验,由于任何信息的丰富都必然要经历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所以,年幼者在其长者面前,总是会显得“无知”一些。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所讲述的黄蓉、郭靖百般“巴结”洪七公的故事,就是年幼者向拥有知识和经验的“权威”长者服输膜拜的经典喻证。
但在当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意味着人类有史以来“代代相传”的资讯流动方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书籍、报纸,尤其网络的出现,使得孩子与大人在获得信息时完全有可能站在同一起点上。想想,如果“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就刊登在《武林》杂志——五块钱一册,郭靖、黄蓉还会老老实实地给洪七公打理伙食烧小菜么?在这个意义上,长者权威的削弱又成了社会进步的标志。
然而,我们是信息时代的受益者,却不能就此心安理得获得优越感。没有前一代人的奠基,今天的我们不会轻而易举享受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多想想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双眼吧——在每一个家庭,无论孩子与父母之间出现多少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我们相信,爱与陪伴终会化解一切,融化一切。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者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