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度和锥度的画法技巧
2015-06-08李明新
李明新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6)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人员的必修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机械制图是作为绘图设计人员掌握斜度和锥度的画法非常重要,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车工程、厂房设计、电力与电子、手机等电子消费品、通用机械制造、、电力机械、动力机械等方面的图形设计时都会涉及斜度和锥度的画法。而在手工绘制斜度和锥度时,特别容易出现错误或者出现标志不完整等情况,这样给加工和制造造成很大的损失。下面就斜度和锥度在手工绘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1 斜度
1.1 斜度的定义
斜度就是一直线(或一平面)相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并且,要理解“另一直线(或另一平面)”一般来说都是水平线(或水平面)。
1.2 斜度的计算
图1 斜度的计算
在如图1所示的RT△中,AB边对AC边的斜度为:AB对AC的斜度=tgα=1:n
在AB斜线上不管过哪一点(如B1,B2),作AC的垂线段(即 B1C1、B2C2)
必须强调:斜度值只与斜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有关,与斜线的长短无关。
1.3 斜度的标注形式
有∠1:n和1:n两种形式,要求符号中的斜线与水平线成30°夹角,并且高度与数字高度相同。
(1)对于第四种容易绘制错误的地方。笔者总结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如图2(b),分析图中的斜线是左高,还是右高。如果左高选,如果右高选。也就是要求斜线的倾斜方向与符号的方向一致。
图2 (b)选择正确的斜度标注符号
图2 (c)错误的斜度标注
(2)在引平台时,与斜线平行。如图2(c)。平台应与水平线平行。
(3)斜度的标注不用箭头,只用细实线引出。如图2(d)。
图2 (d)错误的斜度标注
(4)斜度符号写在1:n的前面。不能画成图2(e)。以上四个方面都是容易出现的错误,需要给予重视。正确标注形式如图 2(f) 。
1.4 斜度的画法
图2 (e)错误的斜度标注
图2 (f)正确的斜度标注
例:参照图3(a)在图中画全图形,并标注斜度∠1:5
图3 斜度的画法及标注
作图时,应根据给定的尺寸关系作出,把图架画出来,作图步骤如下:
(1)找斜度辅助线BC。做互相垂直的基准线,如果已知图上已有,最好利用已知图上给出的直线。对图3(a)共有两直角可利用。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该利用哪一个呢?这就需要根据给定的斜度来选,斜度符号为“∠”,要求右高,那么选右面直角作 Rt△,要求 AB/AC=1:5,如图 3(a),斜边BC即为所要求的斜度辅助线(在图中用虚线表示)。对于初学者是,这种选直角作辅助线Rt△的办法效果很好,避免在第一步出错。
(2)找已知点。根据上图分析:已知点为0,如图3(b)。有时图形的已知点需要按给定的尺寸关系找出。过已知点0作斜度辅助线BC(虚线)的平行线,即为所要求的斜度线。做平行线时强调用两个三角板平推的准确性和技巧。
(3)完成图形的其余部分,图线长度不够的要延长,多余的图线擦掉,最后注标斜度,如图3(C)表示。作图过程注意以下3点:①第(1)步,至关重要,如果这一步错了,结果就会跟要求相反。找斜度辅助线时,每次所作的位置可以不同,但结果一样,作辅助线Rt△时,要求Rt△尽量大,减少误差,力求准确。②第(2)步,找已知点也很重要。按平面图形的尺寸进行分析,找到已知点,然后过已知点作斜度辅助线的平行线即可。第(3)步,标注在前面已经讲了四类错误,在这就不谈了。
2 锥度
(1)锥度的定义与计算:
公式中的字符含义如图4所示。
图4 锥度的计算
(2)锥度的标注形式。用一顶角30°的等腰三角形表示锥度,如:<或>,底边长与1:n数字的高度相同。符号的指向应与锥度方向一致。
图5.a是一轴,标注在轴外面,并且左细右粗,选用<(锥尖在左)。
图5.b是一内孔,标注在中心线上,并且左宽又窄,>选用(锥尖在右)。
图5 锥度的标注
在锥度的标注中,也有四处容易出错(与斜度有类似之处)。①锥度符号不能写成和,不是直角三角形,而是等腰三角形。②引出的平台与水平线平行(和斜度要求一样)。③引出线不能用箭头。(和斜度标注一样)。④锥度符号写在1:n前面(和斜度要求一样)。
(3)锥度的画法。锥度在画法上和斜度有许多类似,可以根据前面斜度的画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掌握画法要领。
3 斜度和锥度的比较
斜度和锥度在定义、计算、标注和画法有区别,也有联系,下面重点把斜度和锥度在画法上作一个比较,着重强调两种画法上的区别。比如说要求作∠1:5和1:5。
图6 斜度和锥度画法上的区别
作∠1:5 时,需要作一辅助线 Rt△,如图 6(a)。 比例的前项“1”呈单项分布。
作1:5时,需要作一等腰三角形△,如图 6(b)。 比例的前项“1”呈双项分布
只要把斜度和锥度的定义、计算、标注理解性的掌控,作图时斜度和锥度的画法中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1] 钱克强.机械制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 王明清.融入信息技术的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3] 果连成.机械制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4] 王锡祉.画法几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