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公的度职:通往“人神”之路①
2015-06-08龚德全
龚德全
(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25)
在现代民俗应用中,“端公”是“巫师”的指代性称谓。今川、陕、黔、湘、桂、滇等地,民众均约定俗成地将“巫师”称作“端公”。由于端公在贯通神(鬼)—人、圣—凡两域间扮演了极为重要的文化角色,故民间有“人无鬼神不祭祀,鬼无师人(端公)不成灵”之俗谚。而从实际的祭祀行为来看,端公此一文化角色不仅是作为人神间的中介而存在,其自身亦作为神灵的形象而出现。若此,端公就在祭祀行为中获得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身份——“人神”,即既是具有通神之术的“人”,又是可以施法弄鬼之“神”。正如弗雷泽在其名著《金枝》中所描绘的古罗马、古希腊“祭祀王”(神职与王权的结合)的形象:“不只是被当成祭司,即作为人与神之间的联系人而受到尊崇,而是被当作神灵。他能降福给他的臣民和崇拜者,这种赐福通常被认为是凡人力所不及的,只有向超人或神灵祈求并供献祭品才能获得。”[1]P12
端公作为“人神”的文化角色,在诸多《科仪》唱词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如《神门礼请科仪》唱词:“玉皇问吾谁家子,我替施主代拜人。南台鼓乐相送我,三台位前三上香。”[2]P184这里,端公是具有通神之术的“人”。而《团兵》科仪中:“敕吾身来非凡身,原是玉皇踩出身。身穿打邪龙凤衣,头戴五雷冠帽巾。脚踏七星罡步斗,高上金炉烧宝香。十五祭坛拜法场,差兵调将统诸兵。”[3]P35此时,端公已经是“差兵调将”的“神”了。
端公的“人神”文化身份,是其鬼神观念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不仅体现在端公驱邪逐魔的祭仪中,更体现在端公自身的文化承传中。本文即主要围绕端公神秘的“度职”仪式展开相关问题的讨论,藉此对端公的“人神”文化身份获得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
一、投师拜法
端公文化的延续、发展离不开教法、技艺的代代承传。按照端公坛内规矩,掌坛师具有授徒传艺的义务,若不传承,便被认为死后要当“游师”,永世不得超生。毫无疑问,此一不成文的坛内规约,为端公坛班的延续提供了最大可能的保证,这也是端公坛门能够延续几十代而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掌坛师授徒一般有“家传”和“外传”两种方式。所谓“家传”,即端公传给自己的后代,后代学成的艺一般叫“跟上艺”或“祖传艺”;“外传”即是将技艺传授于外人。无论是哪种传承方式,学艺人均要先征得师傅同意,写下《投师贴》后,才能正式成为坛内门下弟子。《投师贴》基本格式、内容如下:
具立投师文约人×××,自顾投拜×××老先生膝下为徒,专习清微淮南教典,艺成之后,抛牌安师,谢金×××,衣裳一件,鞋子一双。教者不教,谢金无问;学者不学,谢金照缴。今恐人心不一,立此投师文约为据。
立文约人 徒弟 ×××(押)
师父 ×××(押)
代笔人 ×××(押)
凭证人 ×××(押)
× 年 × 月 × 日[4]P87
此文约,师徒各执一份为据。自立约之后,师徒之谊有如父子之亲。在年头岁尽,生朝满秩,徒弟均须具礼拜师。师父传艺,除专门的口传心授外,还需让弟子跟班学艺,弟子每学会一坛,必到实际的祭仪中加以锻炼、提高。如此经过三年五载甚至长达十数年,待弟子各项法事仪程、技艺基本学成后,就要拜请并要求师尊祈神分拨护持弟子作法的兵将,颁授职牒、职衔、法物、法名等而举行出师仪式。此种出师仪式,西南各地端公有不同的叫法,像“请职”、“度职”、“过法”、“封牌”、“抛牌”、“抛牌过职”、“抛牌过印”等等名称,都是端公坛内传承的专用术语。从端公实际的文化行为来看,举行度职仪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对于新恩弟子来说,可使自己取得独立的主坛资格,同时这也是其在同行中受到尊敬的重要依据;其次,从传度师傅的角度来说,自己传授技艺的弟子能及时举行度职祭祀仪式,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技艺得以传承,更能使本坛班日益兴旺,教门常兴;再次,从社会舆论的角度来讲,新恩弟子举行隆重的度职仪式,乡里民众也会知道其已经取得独立的主坛资格,日后便会延请其人主持和运作相应的祭祀仪式,这也为其人职业前程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最后,从运作祭仪的角度来讲,只有举行了度职仪式,新恩弟子拥有了供自己役遣的雷坛兵将,接受了恩师颁赐的职衔、职牒、法名、法物等,其呈送给神明的文书才会有效,作法才灵。而且,度职时按仪式科范通呈了哪些神明,日后才能主持同样的科范,祈禀同样的神明。
西南各地端公坛内的度职祭祀仪式,因坛班、师承的不同,其结构亦有所差异。例如重庆巴南区接龙镇刘光利举行的佛、淮二门请职仪式,其基本结构为:(1)安师;(2)敬灶;(3)关发土地;(4)启白;(5)竖幡;(6)关申上元;(7)关申中元;(8)关申下元;(9)关誊录申;(10)上请佛表;(11)上星主表;(12)念经;(13)上请师表;(14)领牲;(15)拜忏;(16)请水;(17)上城隍词;(18)上昊天申;(19)迎圣;(20)利幽;(21)贡天;(22)分兵拨将;(23)坐桥传法;(24)交忏;(25)回熟;(26)圆满;(27)倒幡竿;(28)茅山传法;(29)安营扎寨;(30)安雷坛。而巴南区双新乡刘祥伦举行的道门请职仪式,其基本结构是:(1)安师;(2)请经;(3)庭参;(4)进灶;(5)关宣;(6)念经;(7)拜忏;(8)利幽;(9)上天师表;(10)祀献;(11)分兵拨将;(12)传法;(13)送神。[5]P761
不难发现,上述这两个度职祭祀仪式的结构虽有所差异,但从基本内容上分析却具有一致性,主要涵括了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将度职事宜禀告上、中、下三界神明,希望得到神明的恩准和护持;二是,拜谒主帅、副将,分拨兵马,驻扎雷坛,随时听候差遣;三是,传授法术、法物、敷宣职牒,恩赐法号、职衔。这里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涵括了若干仪式环节,颇为丰富。限于论文篇幅,我们撷取“分兵拨将”、“坐桥传法”、“抛牌颁职”这三项祭仪中的核心内容加以论述,事实上,此三项内容也是最能体现端公神鬼观念的部分。
二、分兵拨将
端公坛内举行度职祭仪,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请求祖师将新恩弟子本命所属的主帅、副将和兵马分拨给他,驻扎在新恩弟子度职时祀立的雷坛,听从调遣,护持作法。唯拥有了坛界兵将之神威,才能行驱鬼役神之法事,因此,新恩弟子度职时,传度师要首先确定他命属何种星君,受到何种星君的佑护,并将其归入相应雷坛,赐予相应法靖,以此得到坛神的庇荫,同时,还要从祖师那里恩获神帅将兵的护持。此外,传度师还需将新恩门徒的这些星君、坛靖和将兵等事宜禀天达圣,获得了神佛的恩准,因而具有了法力。此一环节就相当于新度职的弟子在神界那里“注册”了名号,神已知晓其人,以后便可在祭仪中通神、请神了。而确定新恩弟子的星君、坛靖、将兵等事项,依据的就是一套完整的鬼神知识系统。
测定新恩弟子所属何种星君,是以其出生时辰为依据。若子时出生的人,命属北斗第一位贪狼星君;丑时、亥时出生的人,命属北斗第二位巨门星君;寅时、戌时出生的人,命属北斗第三位禄存星君;卯时、酉时出生的人,命属北斗第四位文曲星君;辰时、申时出生的人,命属北斗第五位廉贞星君;巳时、未时出生的人,命属北斗第六位武曲星君;午时出生的人,命属北斗第七位破军星君。
测定新恩门徒归属何种雷坛,授予何种法靖,则以其生年甲子为依据,再按请职用的《天坛品格》(或称《天台玉格》)所载,即可确定其归属雷坛,应授法靖。如丁卯年出生,则归属“三界集神雷坛”,授予“洞真自然法靖”;庚午年出生,则归属“玄一守真雷坛”,授予“保性弘真法靖”;甲午年出生,则归属“灵真应妙雷坛”,授予“集灵感真法靖”;丁未年出生,则归属“守一静真雷坛”,授予“无为契真法靖”;癸亥年出生,则归属“玉堂静玄雷坛”,授予“通元会真法靖”;如此等等。
还要测定出坛内新恩弟子所属之治、气,其依据则是出生之日的甲子。根据弟子的生日甲子,再对照相应天日,即可确定其所属何治、何气。如生日是甲子甲辰甲寅的,则归属阳平治、左平气;生日是甲午戊子的,则归属北邙治、右察气;生日是丁丑己丑的,则归属真多治、右领神气;等等。
测定新恩弟子命占的主帅、副将,需依据如下口诀:
雷神旋转出天宫,多少时师不知踪。子辛丑邓寅赵遇,卯张辰鲁巳马公。
午王未殷申温值,酉康戌关亥方终。时师若然知此例,年月日时一般同。
以弟子出生年庚所占的地支,与上述口诀对照,即可找出其命占的主帅;以弟子出生的时辰,与口诀对照,即可找出其所占的副将。
新恩弟子所占的神兵,也是以其出生年庚来测定。如果出生年庚占子,其神兵数为一万三千零五十名;出生年庚占丑,为七万一千名;出生年庚占寅,为一万一千名;出生年庚占卯,为三百八十名;出生年庚占辰,为一千四百七十名;出生年庚占巳,为七百名;出生年庚占午,为一千名;出生年庚占未,为十万名;出生年庚占申,为一万名;出生年庚占酉,为三万名;出生年庚占戌,为八千名;出生年庚占亥,为五百名。这些所占神兵,以后要随时听从新恩弟子的调遣,协助其完成相关法事任务。若在法事运作中,自己的兵马不够使用,则还需向同门师兄弟来借兵以完成任务。例如“庆养牲坛”法事中有“放兵出坛”一仪节,端公排放东方兵马出坛的曲词是:
弟郎鸣角叫一声,排放东方青帝九夷兵。九九排来八万一,八万一千兵。八万一千神和马,八万一千马和神。神骑马来马驮神,神兵带住马缰绳。隔山休要失了寨,遇水莫要失了兵。失落一兵不成对,失落一马不成双。押赴统兵郭三郎,失落兵马你承当。(后对东方兵马进行按时回坛的嘱咐)戌亥二时放你去,子丑二时收你回。叫你去时你就去,叫你回时你就回。莫学赵巧送灯台,一去去了永不来……要好还是本宅好,三年两庆我王兵。休往他人坛内去,他人坛内受孤凄。[6]P191
在端公度职的整个祭仪中,“分兵拨将”仪式隆重而热烈,一般在新恩弟子家的地坝或屋仙空地上置驻扎兵马的五方营寨,在堂屋家龛处设置新测立的雷坛,在堂屋门口铺设接通内外的法桥。
三、坐桥传法
“传法”是新恩弟子度职祭仪中最为隆重的法事。佛教坛班称此坛法事为“颁恩请职传度科”,道教坛班称此坛法事为“告盟传度科”。因为在传法时,要高搭法桥,传度师高坐法桥一端向在另一端跪着的新恩弟子传度,因此,无论是佛教坛班,或者是道教坛班,都习惯称该坛法事为“坐桥传法”。
此坛法事程序颇为丰富,首先要由传度师启白圣真,祈请他们降临法坛,主盟修奉;再向新恩弟子宣扬三皈依,敷演九真戒,启发四大愿;之后进入传度之关键程序:“坐桥传法”。传度师向新恩弟子传法的内容包括:法服、法印、令牌、牛角、师刀、卦、科书、手诀、法水等等多个方面。需要说明的是,传度师所传之法术内容,如诀法之类,是弟子在平时就已掌握的内容,传度师只是于仪式上象征性地传授而已。此外,传法过程中还有一些极具象征意味的仪式,颇为有趣。如“入口传度”仪式,即传度师与弟子共同进餐时,师傅挟起一片肉,吃一半或咬一口,递给弟子,或将一碗饭,吃下几口,然后递给弟子吃。在端公们看来,这种师徒同吃一片肉、同吃一碗饭的象征性行为,不仅使弟子可以得到师傅的真传,而且可以将师徒二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除了“坐桥传法”外,端公坛内还有一种传法方式颇为神秘,被称为“茅山传法”,一般于“坐桥传法”的当天深夜进行。传法前要选择清洁向阳的山顶,作为传法地点,谓之“采山”。山上一般设一祭台,摆置相关祭品,燃点香烛,设香灯位,传度师于请神,安位,劝酒,通意,交钱之后,即开始传法。所传内容包括各种诀法、占卦、符箓、法讳等。其中,茅山传法的符箓,有的是传度师事先画好的一些单页符箓在此传给新恩弟子,也有的是将秘室的符箓抄本(他们称之为“符书”)在此传给新恩弟子。
传授符箓后,传度师与新恩弟子要“叩合同”。叩合同的做法是:传度师伸出右手,无名指和食指在下,中指压在其上;新恩弟子伸出左手,也是无名指和食指在下,中指压在其上。传度师的手掌轻轻压住新恩弟子的手背。师徒各自的另外一只手各拿一块卦,一齐掷之于地,要打到阴卦才证明学法心诚。最后,新恩弟子发誓说:“忘了天来不下雨,忘了地来草不生,忘了爹娘遭雷打,忘了师尊法不灵。”传度师也封赠新恩弟子:“有准有灵,十方显应。”新恩弟子叩头谢师,茅山传法至此结束。
四、抛牌授职
在度职的传承仪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项,即传度师向新恩弟子传赐“牌带”。①由于该仪项是整个祭仪中最为隆重的环节,因此人们有时就以“抛牌”来代指整个度职仪式,称为“抛牌过职”或“抛牌过印”。②牌带在祭仪中的作用就是法师凭借此物可以调动各路神将神兵,降临法坛,护持作法。这从“牌经”的偈章中就可十分明确地看出来:
头戴三台并七星,手拿三卷鬼名经。
脚踏三步鬼神罡,手拿牌印合会兵。
金牌浩浩,敕令洋洋。
皇马下坛,点队旗枪。
天师赐金牌,老君赐玉印。
金牌不乱打,玉印不乱开。
金牌三下响,玉印一时开。
吾师兵马两边排,青鬃白马两边排。
左打三下,祖师领兵护吾身影。
右打三下,本师领兵藏魂魄形。
浓霜一降,百草低头鬼神惊。
是神由我牌中所管,是鬼由我牌中所收,
只有湖广灵佛大庙停兵歇马之场不由我牌中所收。[7]P768-770
“抛牌”时,法师要将牌带左右翻打,以显示其调兵驱鬼的作用。“抛牌”之后,还要由传度师举行“封牌”法事,即将圈点完毕的“牌经”打上驱邪伏魔印,折叠成正方形装进弟子的牌盒内,盖上卦板,用墨笔画上讳,取阴卦,在讳上盖印,再用一尺二寸红绫布将牌盒包缝好,并缝上仙带。③
抛牌、封牌后,传度师就要为新恩弟子授予“职牒”(或称“职箓牒”)。“牒”,即禀天告地、奏神启圣的牒文,分阴牒和阳牒两种。请职的阴阳牒文,主要是将新恩弟子请师颁职的因由,祭祀仪式的内容和程序,祈请宗师颁授的坛靖、将兵、职衔、法术、法物,以及新恩弟子的誓愿等禀告天地、奏启神明,使受职者日后独立主坛的资格得到确认。阴牒焚化,仰请三天扶教传奏仙官赍送至护持新恩弟子作法灵验的主帅麾下;阳牒给与新恩弟子长生佩照。阴阳牒文的内容完全相同,只在牒尾标明其各自的处置有别,即右牒仰请三天扶教传奏仙官准此(阴牒),或右牒给付法事臣△△△长生佩受(阳牒)。
端公阳牒的外封和内文④
阴阳牒文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写明举行请职祭祀仪式的时间、地点和因由;第二,写明请职祭仪的内容和程序;第三,写明祈请宗师颁授坛靖、将兵、职衔、法术、法物等;第四,写明新恩弟子的誓愿。其中,第三部分内容最为丰富,对于新恩弟子来说,也最为重要,而因教派、坛班、师承有别,其写法也各有差异。例如云南昭通镇雄县一带端公职牒上所记雷坛、法靖,及颁授法术、法物的基本写法为:
今据玄孙△△奏请转陞职箓事窃照都功职箓弟子△从道多年修持日久忠诚敬事勤奉无亏,谨依《天台玉格》明科当宜转陞品级,今查台格命系△甲△相△雷坛△法靖,今就△坛相应陞授。上清三洞一雷经籙△△之职,准拨△△天君当坛启叩十极上圣四府万灵,给授印符、咒水、宝剑、经科、衣冠、笏简、妙诀、神书传度,许以济物利人代天宣化,祛邪除魅保病禳灾,度死超生祈晴祷雨,催生保产附体圆光,修真有度进退无魔,功行日增再俟陞转须至牒者。
右给付上清经籙弟子△△佩受
太岁△年△月△日于△坛给[8]P106-107
虽然由于教派、坛班、师承以及新恩弟子生辰八字的差异,造成西南各地端公职牒上所记的具体内容有别,但从涵括的项目类别上看却是相同的,均将颁授的坛靖、将兵、职衔、法术、法物等信息一一详细记录。这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牒已经成为了通神的“凭证”。同时,在端公坛内,职牒也是端公的“职业证书”,只有经过抛牌过职仪式,授予职牒者,方能掌教作法,否则只能跟着师傅做。若有人违反此一规约,天地鬼神将不予认可,而其人死后亦不能归坛,而成为无坛无庙的“游师邪鬼”。因为在端公的观念中,他们是替天行道者,他们的司职也是上天神灵所规定和赋予的。
总之,经过神秘而隆重的“抛牌过职”⑤仪式后,新恩弟子就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大法老师,可以开始独立掌教作法,其在度职祭仪中所领受的坛靖、将兵、职衔、法术、法物,也可以在其日后的行祭中被随意调遣和使用。但是,值得特别提出的一点是,当法师逝世后,在其弟子为其举行的“开天门”祭仪中,还需将他所属的主帅、副将及其统辖的兵马解除现职,复归雷坛,各还靖治,并将他们重新分拨;让一半兵马留给亡师,为其镇守坟墓,引其同登仙品,此为阴兵;另一半为阳兵,按其临终前的遗嘱,分拨给各徒弟名下若干,以护持弟子行坛作法。此外,法师在生前主持和运作祭仪时所使用的法具,诸如令牌、师刀、法印、宝剑、卦子、锣鼓、衣帽、科书以及印制疏牒文书的印版等,也要按其临终的遗嘱,分传给各位门徒。由此我们看到,端公的一生其实都在神鬼的世界中往复周旋,如果说隆重的度职祭仪,使其在天界“注册”了名号,那么特殊的“开天门”葬仪,则又使其回归了天界。而无论是通往“人神”之路的“度职”,还是通往“天神”之路的“开天门”,其在西南各地端公中的文化表现都是相通的,这又一次证明了西南端公文化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的文化事实。
注 释:
①牌带包括押笏和牌带两个部分。押笏由两块约长一尺、宽一寸五分、厚六分的木方做成,木方一面凿成凹状,二凹面扣合时形成中空,便于装放牌经等物;押笏外边有一个统罩它的布筒。牌带用各种颜色的新布叠缝而成,布条约长一尺、宽一寸二分,底端平直,尾端呈尖角状。押笏里要装一样特别重要的东西,就是“牌经”。“牌经”,系使牌带具备法力的经宝,有的端公称之为“灵书”。此外,押笏里面还要装一些物件。装这些物件叫“装脏”。装脏物件有:珍珠、玛瑙、两天、琥珀、八宝、海马、隔山叫、隔山应、虫蜕壳、四脚蛇、蜈蚣虫、穿山甲、大蜂、五色线等。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有的端公的“牌”是空着的,当有人入坛学法者,便将“牌”启开,把写有为学法者充当引坛师、交换师等姓名的“合同书”装入牌内,存入坛门,亦为“抛牌”。
②在请职祭仪中,传度师需向新恩弟子传赐牌带和法印,故称“牌印”。按坛内规矩,只有通过过职仪式的端公,才有资格拥有牌印,因此在端公坛内,牌印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③牌带之“仙带”(亦称彩带,俗称牌巾),一般由36名未婚少女来制作36根彩带;而牌盒则是请人到深山采来象征洁净的“雀不落”树木制成牌盒。
④此阳牒为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普饵镇端公掌坛师张道云先生(法名“张法荣”)持有,笔者于2013年7月20日赴该地进行田野调查时,拍摄了此阳牒正文的全部内容。关于张法荣的请职时间、因由,领受的坛靖、将兵、职衔、法术、法物等信息,正文中皆一应俱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来端公本人所持有的“阳牒”,是用“外装”(用黄纸折成类似于信封样)密封起来的,平时不示于人,一般在其去世时焚化。但笔者前去调查时,张道云先生还是亲自拆开了外封,让笔者一看正文的内容。这显示出端公民俗信仰的某种松动。
⑤在西南地区,端公的度职其实分为两种,这里所谈的“抛牌过职”,又称“奏大职”;还有一种被称作“奏香水职”(贵州道真一带亦称“八庙职”),相对于“抛牌”,“度香水职”的仪式规模要小得多。取得“香水职”的端公,允许独立从事一些小的驱鬼祈神活动,但不会像“抛牌”的端公一样,可以独立掌坛,主持较为大型的祭仪活动。
[1][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M].徐育新等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2][8]郭思九,王勇.云南省昭通地区镇雄县泼机乡邹氏端公庆菩萨调查[M].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5.
[3]周明阜,张应和,谢心宁编撰.沅湘傩辞汇览[M].香港: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1992.
[4]冉文玉主编.道真古傩[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2.
[5][6][7]胡天成主编.民间祭礼与仪式戏剧[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