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就业能力调查分析与对策*

2015-06-07张敬环任瑞仙吴建荣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大学生

张敬环,任瑞仙,吴建荣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采矿系,山西 阳泉 045001)

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就业能力调查分析与对策*

张敬环,任瑞仙,吴建荣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采矿系,山西 阳泉 045001)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前大学生所存在的就业准备不足和就业能力欠缺的问题成为影响其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要从自我做起,合理定位并做好职业规划,为大学四年做好学习规划,通过做中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就业准备;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但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做好就业准备并通过提升就业能力来提高竞争力。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习得、综合素质的开发所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目标,适应社会需求,并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1]。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分析就业形势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求职应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2]。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大学生的主观因素,使其就业能力的提升贯穿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全过程。

二、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就业能力现状与调查分析

课题组以大学生就业准备和就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大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了解、就业期望与就业性质和就业准备状况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围绕研究目的和内容编写了《大学生就业准备和就业能力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7.4%。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大学生就业准备和就业能力的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如下。

(一)大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了解

调查显示,95%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少部分人仍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还不了解。针对当前的就业状况,大学生所持有的态度如图1所示:83%的应届毕业生会选择就业,其中59%的人选择就业后择业,仅有12%的人选择先择业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择业观是比较理性的,通过先就业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为以后职业发展打基础。调查还表明,影响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大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业指导课程不能很好地为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应届毕业生缺乏实习经历、工作经验,不具备企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没有竞争力;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以及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等等。

(二)大学生就业单位性质定位与就业期望

大学生对于就业地域和单位性质的选择上,虽然沿海开放城市、外资企业和党政机关仍为其首选,但是选择中小企业就业和去中西部就业的比重也大大提高,也有部分学生考虑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对于择业首要考虑的问题,41%的学生选择工作的稳定性和经济收入,47%的学生选择单位发展及个人发展空间,8%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否对口,4%的学生选择生活环境。对于薪酬待遇问题,47%的学生选择月薪2000—3000元,38%的学生选择3000—5000元,15%的学生选择2000元以下。这些都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明显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能够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定位,能够正确对待能力、现实与期望之间的矛盾。

图1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三)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状况

调查显示,对于“您从什么时候关注就业信息的?”这一问题,67%的人选择大三和大四,33%的人选择大一和大二。对于“您认为最能帮助就业的因素有哪些?”的问题,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这些因素也就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就业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而选择实践动手能力和相关的工作经验占的比例最大。说明能力是决定大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因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首要问题,是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重要的竞争性资源。

图2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自身因素

调查显示,在 “您是否做过职业规划”的问题上,有 19%的同学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16%的同学通过学校老师或者培训机构做过职业规划,65%的学生只是知道应该进行职业规划但没有付诸实施,说明多数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要明确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进行自我定位和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在求职方式和途径的了解上,大多数同学是通过传统的校园或者社会的招聘会,也有部分同学关注网络招聘、媒体、朋友圈等的招聘信息(如表1)。

表1 大学生的求职方式和途径

对于“所在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看法”这一问题,78%的学生认为没有太大作用。其原因在于,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只是流于形式,内容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不高,仅仅是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等的介绍。而大学生所希望的就业指导课,不仅能帮同学分析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方向、就业程序、就业政策等,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同学进行职业规划,进行应聘技巧和心理的辅导,联系用人单位实习,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如表2)。

表2 大学生所希望的就业指导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自我做起

(一)做好大学四年学习规划

大学是寻求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场所,制定并不断完善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是完成学业的前提。大学生活可以很轻松,很单调;也可以很丰富,很紧张,决定权在于自己。大一和大二是综合素质的准备阶段,要通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大三和大四是专业积累和就业准备阶段,要明确自己毕业以后找工作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大一是大学的开端,首先要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除学习基础课程外,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大二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对自己所选专业的认识和深入了解。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进行职业规划,逐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大三主要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利用网络和实习等渠道充分了解将来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其他技能。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要找机会去实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大四是就业准备阶段,要积极做好求职就业的心理准备;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机遇和挑战,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实习提升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增加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借助多种平台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合理定位,明确职业规划与人的动态变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观念是顺利就业的关键。大学生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做好从基层做起,灵活应变的心理准备。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自我,面对职业选择时不能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多考虑一下“我能干什么”,而不是只考虑“我想干什么”。其次要正确面对社会的竞争压力,过高的期望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合理的期望反而会降低压力。大多数学生将就业难归因于国家、社会、学校等外在因素,而忽略了内在的个人因素,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社会需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以及兴趣、爱好、能力等,并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环境,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要实现的职业理想而进行的方向性预案。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只有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后,才能在求职时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同时要意识到人的个性虽然具有稳定性的一面,但也会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比如人的兴趣、能力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习体会而不断调整;还要意识到职业冷热的变迁,没有哪一门热门职业是常青的,进行职业规划时不能脱离社会和市场需求。因此,进行职业规划也应根据变化的情况做适度的调整。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强调学习应该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出发,不能与社会需求脱节,并在实践中学习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实践少,对社会了解少,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改进的重点方向。学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重构教学内容,增加操作性、技能型和应用性的综合课程;要加大校企合作的步伐,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缩短学生与社会的差距,把课堂教学、课外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3]。 同时大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如图书馆资源、人际资源、网络资源、学习资源等,使自己在忙碌中学到知识,在清闲中学会与人相处。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使个人潜质得以发挥。大学生在实习单位和社团中通过与不同的人交往,可以不断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这些都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平台。

[1] 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5):91-92.

[2] 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1):54-55.

[3] 胡春阳,刘晓艳,金怀玉.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47-150.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eparation for 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Ability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Jinghuan,Ren Ruixian,Wu Jianrong

(DepartmentofMining,ShanxiInstituteofTechnology,Yangquan045001,China)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is the key to enhancing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he shortage of employment preparation and poor employment ability have become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their successful employment. In this situation,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should start from themselves,and reasonable positioning and good occupation planning should be made.Besides,four-year study in university should be well planned,and learning by doing is a good way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college students;preparation for employment;employment ability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规划课题(GH-131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5-04-20

张敬环(1979-),男,山东潍坊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0.015

G647;C913.2

A

1008-6285(2015)10-0065-04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