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的追求与献祭
——评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

2015-04-11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奥菲利哈姆雷特正义

金 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新乡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精神的追求与献祭
——评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

金 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新乡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劳狄斯杀兄夺嫂、篡夺王位。为了杀死克劳狄斯这个奸佞,哈姆雷特开始了为父报仇、匡扶正义的人生之旅,进而实现其形而上的终极精神目标。最终,哈姆雷特成功复仇,但是代价巨大。尤其是善良、美丽而又深爱着哈姆雷特的天使般的奥菲利娅成了最无辜的牺牲品。或许,牺牲在人类获得发展的过程中无法避免,但是必须减少或消除无辜的献祭。因此,理性、审慎的态度和行为必须战胜感性的冲动。

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斯;终极目标;精神;献祭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在自己的不朽名著《哈姆雷特》中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奋勇前进的人类楷模形象——哈姆雷特王子。哈姆雷特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善良与正义的化身。他追求精神独立、内心平静的形而上的终极人生目标,在不断与邪恶的斗争中使人的有限性得以超越与提升。但在这位男性楷模奋而前行的人生之路上,却有一位醒目的、无辜的、善良的“牺牲和献祭”,那就是美丽纯真的奥菲利娅。

一、哈姆雷特的人生追求:为父报仇、匡扶正义

在父亲未亡前,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这种快乐首先源于哈姆雷特所崇拜的父亲。老哈姆雷特是一位英武绝伦、治国有方的国王,他通过自己的英勇奋斗击杀了挪威王老福丁布拉斯,获得了部分挪威国土和勇士的荣誉。他威震四邻,连英格兰王都慑于其威向丹麦国朝贡。因为拥有这样的父亲,王子本人也深受普通百姓爱戴。其次,国王与王后琴瑟和鸣,感情甚笃,王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了爱情的幸福与崇高,于是对大臣波洛涅斯之女奥菲利娅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这样的家国环境造就了王子性格的单纯、开朗,心灵的自由、快乐。同时,王子本人在威登堡大学接受先进的人文主义教育,具有相对进步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对人持肯定态度,强调人的精神的伟大、人的情感的崇高,正如王子本人所言:“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332

哈姆雷特的快乐生活很快被一系列人生巨变扫荡得无影无踪。正在大学学习的哈姆雷特急匆匆地赶回丹麦为父送葬。从此之后,欢快的笑容再也没有回到王子的脸上。但是,不幸的事接踵而来,母亲很快嫁给了王子的叔父克劳狄斯,叔父成了丹麦的新王。仅仅在父王下葬后的两个月,母亲就改嫁了,哈姆雷特突然觉得爱情是多么飘渺、虚幻,女人是多么脆弱、多么不值得信任。除了忧郁还有愤怒,王子又对人和人生的价值产生了疑问、对人类的崇高情感产生了怀疑、对所受的人文教育产生了疑惑。加之,三十岁的哈姆雷特被叔父抢走了王位,他心中充满了对母亲和叔父的怨恨。

但是老王哈姆雷特是被谋杀的,王子在得知父亲死亡的真相后显得疯癫异常。哈姆雷特原本感觉父亲的暴亡很是蹊跷,但苦于无证据,所以当父亲的鬼魂说是自己的弟弟、当今的新王毒害了他的性命时,王子说:“啊,我的预感果然是真的!我的叔父。”[1]312父亲惨死的真相使得哈姆雷特原本主要针对母亲和叔父的不满与憎恨扩大到了对所有人、所有的情感都持怀疑态度、都不再信任。尤其是哈姆雷特已经不再相信友情和爱情。当好友霍拉旭想要帮忙时,他回答“你们可以去照你们自己的意思干你们自己的事,因为各人都有各人的意思和各人的事情”[1]315。而对与自己相爱的奥菲利娅,哈姆雷特也是彻底的不信任,甚至不断地恶语相加“去进尼姑庵吧”[1]347,那将是最好的归宿。此时的哈姆雷特怀疑一切,决定单打独斗,开始装疯卖傻进一步查明父亲被害的实情。

但是,哈姆雷特装疯装得并不成功,他的行为表明他很冲动。“他的伪装之所以失败,乃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他流露出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危险的且难以理解的突变。”[2]因此,哈姆雷特惊动了克劳狄斯。克劳狄斯先后让哈姆雷特的儿时好友和奥菲利娅去试探哈姆雷特的真实内心,但未成功。接下来,哈姆雷特利用戏中戏“捕鼠机”重演了克劳狄斯杀兄夺嫂、篡夺王位的过程。此计果然使克劳狄斯暴露了自己的罪恶,他惊慌失措,回到寝宫开始祈祷,这一切被哈姆雷特躲在帷幕后听得一清二楚。“祈祷”是克劳狄斯在全剧中仅有的一次承认自己的罪行,但是他的祈祷却流于形式,他不但还占着罪恶之果即王位、王后和他自己的野心,同时还紧锣密鼓地设计要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此时,是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最好机会,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死毫无防备手无寸铁的奸王,“杀父之仇、夺权之恨,使哈姆雷特对叔父怀有不共戴天之仇”[3]。但是由于缺乏理性的思考和个人对复仇的极端看法,哈姆雷特决定在克劳狄斯祷告时放过他,为的是使他永堕地狱。在大多数时候,哈姆雷特的思想都极为混乱,一方面急于铲除邪恶,另一方面他过于愤世嫉俗、多愁善感,使他失去主动权。但是,这次错失良机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悲剧的发生。这进一步表明哈姆雷特在复仇和匡扶正义之旅途上太缺乏审慎的理性。

二、被爱所俘的天使少女奥菲利娅

《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娅是大臣波洛涅斯之女、雷欧提斯之妹,出身贵族,天真、单纯、貌美、善良、贞洁,深受父兄的宠爱。在剧中有关她的剧情仅有一百五十行左右,但因其美好品性和十分凄惨的命运,奥菲利娅却震撼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奥菲利娅第一次出场的情形是她因为被哈姆雷特热烈追求而受到父兄的训诫。兄长雷欧提斯即将去法国学习,临别时他以年轻人特有的思维来揣度王子对妹妹的情感,“也许他现在爱你,他的真诚的意志是纯洁而不带欺诈的;可是你必须留心,他有这样高的地位,他的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为他自己也要被他的血统所支配”[1]305。奥菲利娅很顺从地表示要记住哥哥这很好的教训,让他看守着自己的心。紧接着,父亲波洛涅斯以一位老于世故的家长身份也对二人的情感做出了评论:“我知道在热情燃烧的时候,一个人无论什么盟誓都会说出来;这些火焰,女儿,是光多余热的,刚刚说出口就会光消焰灭,你不能把它们当作真火看待。……对于哈姆雷特殿下,应该这样想,他是个年轻的王子,他比你在行动上有更大的自由……简单一句话,不许你一有空就和哈姆雷特殿下聊天。”[1]308奥菲利娅非常恭敬地表示一定听从父亲的话。从训诫中可以看出,父兄是发自内心地毫无功利地爱着奥菲利娅,希望她得到真爱获得幸福,免得在爱情之路上受到伤害;假如遇到不负责任的父亲和兄长,为了给自己攫取更大的王室恩宠就会鼓励奥菲利娅积极与王子交往。

奥菲利娅第二次出场时哈姆雷特已经开始装疯,他跑到少女住处以一种疯癫深沉、无语的方式在向少女诀别。此时的他已经见过父亲的鬼魂,已经开始痛恨一切、怀疑一切,已经不再相信什么纯洁的爱情,对人对事都有着比较极端的看法,但他毕竟深爱过奥菲利娅,所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再见一次自己的女神。少女被王子疯狂神情和举动吓到了,无助的她向父亲诉说着王子的巨大变化。

第三次出场时,奥菲利娅无意间充当了克劳狄斯试探哈姆雷特的工具。半疯半傻的哈姆雷特因为母亲匆匆与克劳狄斯结合而极端地认为美丽和贞洁不可能并存于一个女人身上,爱情和婚姻都是有罪的,他不但否认自己曾经爱过奥菲利娅,还数次对她恶语相向“进尼姑庵去吧”,“或者您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1]348。哈姆雷特的疯癫使得奥菲利娅痛心和绝望到极点,她发出了凄惨的哀叹: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和谐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1]348-349!

三、正义得以伸张,美丽化为无辜的牺牲

在观看戏中戏“捕鼠机”时,王子枕在奥菲利娅的膝上,二人之间的对话进一步显示哈姆雷特对于女人的不信任,认为女人的爱情像戏的开场词一样短。哈姆雷特由装疯已经进入真的半疯状态,他不仅继续伤害着奥菲利娅的情感,而且还彻底向克劳狄斯暴露了自己内心的仇恨,使奸王感受到王子对他是个巨大的威胁。克劳狄斯一面派波洛涅斯去王后寝宫偷听母子谈话,一面设计准备送哈姆雷特去英格兰受死。不幸的是,躲在帷幕后的波洛涅斯被哈姆雷特误当成奸王刺死了。

失去爱情的奥菲利娅又承受着失去父亲的痛苦,双重的打击击溃了一位不谙世事的纯情少女的心理防线,她真的疯癫了。奥菲利娅来到王宫,以痴呆的样貌出现在众人面前,口中唱着让王后和国王难以捉摸的歌谣,实则是人在失去理性时真情的流露:既绝望于爱情的逝去,更痛心于父亲的无端离世,从歌谣中可以“看到奥菲丽娅这一朵五月的鲜花,芬芳的玫瑰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之中所遭受的爱的压抑以及自身的不幸”[4]。

此时闻知父亲死讯的雷欧提斯也回丹麦了,他带兵闯入王宫要为父亲报仇,却目睹了妹妹的疯疯癫癫。在克劳狄斯的花言巧语下,雷欧提斯决定与其合作杀死哈姆雷特,就在二人密谋时,王后带来奥菲利娅溺水而亡的悲惨消息。“她爬上一根横垂的树枝,想要把她的花冠挂在上面,就在这时候,一根心怀恶意的树枝折断了,她就连人带花一起落下呜咽的溪水里。……可是不多一会儿,她的衣服给水浸的重起来了,这可怜的人歌儿还没有唱完,就已经沉到泥里去了。”[1]397纯洁美丽的奥菲利娅就这样溺水而亡,她的死是偶然中的必然。原本是天真无邪的贵族少女,生活幸福而平静,哈姆雷特的热烈追求燃起了少女心中爱的火焰,此后处于热恋中的纯情少女有了对爱人的牵挂、担心和期盼,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平静。不幸的是,王子的疯癫击碎了奥菲利娅对未来爱情的幸福憧憬,心中再无爱情的甜蜜,有的只是失望和痛苦。慈父的离世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恰如哈姆雷特不能承受父亲死亡的痛苦一样,娇花般的奥菲利娅更难以承受这根“最后的稻草”,她疯了、傻了,到处胡言乱语、到处疯跑,直到跑到溪水边落水而亡。就这样,奥菲利娅成了哈姆雷特复仇之旅的最美丽、无辜的牺牲。

哈姆雷特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正义的代表,尊重生命、倡导自由和精神解放。为了铲除邪恶、伸张正义,他进行着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得有失的奋斗。克劳狄斯是人文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代表,为了一己权欲、情欲和野心不惜行天理难容之恶,并且为了继续占有恶果又设计了种种奸计谋害兄长的独

子哈姆雷特,最后不得善终。奥菲利娅是天使的化身,她高贵、美丽、善良、单纯、温顺,她的牺牲意味着正义战胜邪恶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要有无辜的人为之献祭。哈姆雷特的复仇之旅是正义的,是充满矛盾和曲折的,但缺乏理性和审慎的态度和行为,使得他复仇的代价是何等的惨烈。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个人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5]。

四、结论的话

在剧中,哈姆雷特发出了“存在还是毁灭”的叩问。活着还是死亡呢?再芬芳的花朵也要化成泥,再伟大的人儿也要变成土。每个人都免不了变成尘土,但人活着时,可以用智慧和力量把腐朽化为传奇,把庸俗转成高尚,把短暂存在转为永恒精神——这就是生命的价值,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活着,就是为了追求生命的价值、永恒的精神。为了追求生的意义和永恒精神,哈姆雷特进行了不惜牺牲爱情和生命的奋斗,他不再是一个单一具体的人,而是人类的代表,是正义、善良和肯定的化身。克劳狄斯是邪恶与否定的化身,二人的较量就是正义与邪恶、肯定与否定的斗争,正是这种矛盾的斗争促进了人类的成长和进步。而人类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要付出代价和牺牲,正如美丽无辜的奥菲利娅的“献祭”。但是有些牺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假如王子在克劳狄斯祈祷时一剑刺过去,就可以避免以后一系列不幸的发生。如今,人类的发展到了崭新阶段,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无限福祉,但是疾病、污染、战争、核武器、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成了人类向前发展的“邪恶”,在与这些“邪恶”的抗争中,在人类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当代人都要理性、审慎地思考,以避免和减少无辜的牺牲和代价。

[1] [英]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Ⅳ[M].朱生豪,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2] 刘小枫,甘 阳.丹麦王子与马基雅维利[M].罗 峰,编/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112.

[3] 田俊武,王成霞.哈姆莱特形象的另类审视——从人际交往看哈姆莱特人性中恶的一面[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77.

[4] 吴秀琼,李其金.哈姆雷特的语体风格及其戏剧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44.

[5] 刘献丽.《哈姆雷特》的悲剧与人生抉择[J].电影文学,2007(8):30.

Spiritual Pursuit and Sacrifice——CommentonHamletandOphelia

Jin Li

(TheGraduateSchool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2488,China;TheForeignLanguagesSchoolofXinxiangCollege,Xinxiang453003,China)

Claudius,Hamlet's uncle,killed his elder brother,married his elder brother's wife,and usurped the throne. In order to kill Claudius,the evil man,Hamlet started his journey to revenge for his father and uphold justice,and finally completed his spiritualized pursuit. In the end,Hamlet avenged with giant cost. Especially,Ophelia,a kind,beautiful young lady,who fell in love with Hamlet,became the most innocent sacrifice of the revenge. In some sense,sacrifice is inevitable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enterprise and development,but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or eliminate innocent sacrifice. Thus,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at the rational attitude and behavior with prudence overcome the perceptual impulse.

Hamlet;Ophelia;Claudius;final pursuit;spirit;sacrifice

2015-06-16

金 莉(1978-),女,河南平顶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新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和文艺理论。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0.025

I106.4

A

1008-6285(2015)10-0102-03

猜你喜欢

奥菲利哈姆雷特正义
表演哈姆雷特的经历
对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大班科学活动: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小影子们的大世界
法律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