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2013年中成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5-06-07陈立,赵滨
陈 立,赵 滨
(1.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铜梁区分局,重庆 40256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1医院,北京 102206)
中药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指导应用于临床,并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药性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作为我国特有的药品种类,中成药在现代医疗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成分的不确定性,其药品不良反应(ADR)时有发生。近年来,已有中成药发生严重ADR的报告,可能与药品质量相关,也可能与用药不当相关。因此,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已成为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对重庆市铜梁区2013年中成药ADR报告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对铜梁区2013年度上报的ADR进行检索,共获得中成药ADR病例184例,采用国家ADR监测中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参考李利军等[1]提出的ADR应严重程度分级标准,1级:轻微的ADR症状或疾病,停药后很快好转,无需治疗;2级:造成患者短暂损害,不需住院或延长治疗时间,需治疗或干预,易恢复;3级:造成患者短暂损害,门诊患者需住院,住院患者需延长住院时间;4级:造成患者永久性损害(系统或器官永久性损害,“三致”,残疾等);5级:对生命有危险(如窒息、休克、昏迷、紫绀等需急救的症状);6级:死亡。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结果
患者性别与年龄:184例中成药ADR中,男92例,女92例,男女比例 1∶1;年龄 3~92岁,18岁以下 22例(11.96%),60岁以上 81 例(44.02%)。
中成药种类:184例中药ADR中,发生ADR前5名的中成药见表1。
给药途径:结果见表2。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其中免疫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详见表3。
ADR发生时间、因果关系、程度分析及预后:184例ADR中,发生时间给药 60 min内 89 例(48.37%),60 min~1 d 61 例(33.15%),1 d 后仅 4 例(2.17%),不详 30 例(16.30%);因果关系评价“肯定”64 例(34.78%),“很可能”74 例(40.22%),“可能”39 例(21.20%),“可 疑 ”5 例 (2.72%),“无 法 评 价 ”2 例(1.09%);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 ADR,1 级 83 例(45.11%),2 级 93 例(50.54%),3 级 8 例(4.35%),无 4,5,6 级,其中 3 级以上为严重ADR,包括呕吐、腹泻2例,过敏反应2例,肝功能异常2例,皮疹(严重)1例,呼吸困难加重1例;从预后看,经临床治疗后死亡 0 例,痊愈 111 例(60.33%),好转 69 例(37.50%),不详 4 例(2.17%)。
表1 ADR涉及的前5位中成药[例(%),n=184]
表2 中成药ADR给药途径[例(%),n=184]
表3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2.2 分析
患者性别与年龄:184例中成药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年龄3~92岁,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18岁以下患者比例也较大。老年患者和未成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差,肝肾解毒能力差,较易发生ADR;此外,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需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中可能出现药物相互反应,或者由于配伍禁忌导致毒性反应,因此用药期间应加强监护、合理用药,防止发生严重后果[2]。
累及系统/器官:本研究结果显示,由中成药引起的ADR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在皮肤主要引起皮疹、瘙痒;在消化系统主要引起呕吐、腹泻及肝功能异常;累及呼吸系统可引起胸闷、气促、咳嗽等症状;累及循环系统主要症状为心悸及局部静脉炎;免疫系统主要为过敏反应;发生在神经系统主要为头晕、头昏等症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ADR发生的系统和原发疾病无必然联系,说明即使药物是针对某一特定系统或疾病,但仍可引起全身其他系统/器官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实际用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对各种可疑问题应及时作出处理[3]。
给药时间:89例ADR发生于用药前的60 min内。大多数ADR是药物短时间内进入体内所致,其中静脉用药途径占大多数,可能由于静脉直接输注药物,短时间内药物成分进入血液循环,易在短时间内引起免疫应答,产生过敏反应。而超过1 d发生
的ADR主要是七叶皂苷引起的局部反应。这提示一般局部发生的ADR大多发生于用药后很短时间内,医护人员应在用药期间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尽快停药,可有效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4]。
给药途径:中成药在静脉给药时更易发生ADR。静脉用中成药注射剂作为新近出现的剂型,近年来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在改善血液循环和改善睡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ADR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可能是由于中成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含有很多易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还与不合理用药及超适应证用药有关。中成药注射液含有微量鞣质蛋白质等具有双键的化合物,若与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含有电解质的输液配伍,易发生盐析或与钙离子形成溶解度较小的络合物,其聚集会使混合液体中的微粒显著增加,一旦超过人体耐受程度,会导致ADR的发生[5-6]。此外,输注量过大,输注速度过快,导致短时间内血液中富集大量药物成分,均可引起ADR[7-8]。而外用和肌肉注射的ADR发生率较低,仅为2.72%和1.63%,且主要为局部反应,主要是由于药物有效成分集中在局部组织,不能在全身形成高浓度分布所致[8]。
严重程度:8例严重ADR包括肝功能损伤、全身过敏反应及原发病加重,但严重程度均为3级,仅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表明发生ADR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有效预防严重后果的发生。
预后:184例中成药ADR中,总体预后良好,大多数ADR都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可见,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安全性较高。
3 结语
中成药作为我国特有的药品种类,其医疗功用的主要依据是中医的辨证施治,但在现实应用中,由于中医中药相关培训不足,导致除中医师之外的大多数医师只根据西医的诊断和药品说明书为患者开具药物,而不注意中医辨证,因此导致ADR的发生率升高。同时,中医辨证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分类方法已不太适用于如今细分的学科和疾病,仅凭辨证施治又很难找到相应的药物及处方。如发生ADR最多的血塞通注射液,其功能主治为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中风偏瘫、瘀血阻络证,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死、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见瘀血阻络证者[9]。其主要用于改善微循环,但由于需用此药的大多数患者为慢性病患者,需多种药物联用,尤其是与西药的联合用药是导致ADR发生较多的原因。而且,我国尚无一套完整统一的炮制方法和质量监控标准,各地区标准仍存在着差异,加上因中药材成分复杂,很难制订出客观完善的质量标准,因此各生产企业加工出来的中药质量有所不同,中药材质量控制缺乏保证,也是导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发生的重要因素[10]。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统中成药得到了充分利用,无论在临床工作还是市场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药物配伍,合理选择适应证,并在用药时予以密切监护,做好急救准备,可有效防止严重ADR的发生。同时,建立完备的ADR监控体系,及时发现、报告ADR,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李利军,胡晋红,王 卓,等.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的制定及药品不良反应严重指数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1):9-13.
[2]万 英,张 涛.谈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49.
[3]施志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原则[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0):7 551 - 7 552.
[4]谢晓燕,李清芳,张惠霞,等.505例注射液七叶皂苷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4):229 - 231,234.
[5]赵久荣,王永惠,马祖文.复方丹参注射液的配伍变化与预防措施[J].医药导报,2005,24(10):958 -959.
[6]吴垣墙,李昌煜.235例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9,6(4):221 -226.
[7]朱 敏.1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4):64-66.
[8]范天骄,卢小兰,李全良,等.370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4):81 -82.
[9]王 丽,尹 桃,朱敏文.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09,6(4):227 - 231.
[10]WS3-B-3590-2001(Z)-201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