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方漆器:600年的传承与复兴之路

2015-06-07文/莫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大方县漆器大方

文/莫 凡

大方漆器:600年的传承与复兴之路

文/莫 凡

把生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制成日常器具及工艺美术品—这就是“漆器”。在器物的表面上,优美的图案构成的那个色彩绮丽的世界,是古代中国人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成就。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人就认识到漆的性能并用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是中国有名的“国漆之乡”。这里出产的漆器由于优良的防腐、抗潮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而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漆器也从稀有到普及,最后升华成艺术品。

“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

驾车行驶了5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抵达了大方县,见到了大方彝族漆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高光友先生。

高光友1964年生于大方县理化乡,年轻时从事农民画创作和研究,年近30岁时喜欢上了漆器制作,他拜中国漆艺家杨少先为师,潜心学习漆器制作。20多年来,高光友凭借自己深厚的美术功底和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在漆器工艺制作方面获得广泛赞誉。2010年,他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高光友虽然才50岁出头,但两鬓已经斑白,在从事漆器制作20多年的历程中,他见证了大方彝族漆器的辉煌,也感到古老工艺品发展的艰难。我们问他对这些年的辛苦有何感想,他说:“大方漆器是彝族文化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是彝族传承下来的不可多得的财富。我是彝族人,热爱本民族的文化,所以传承和保护彝族漆器制作工艺,自然责无旁贷。”

如今,大方漆器作为“贵州三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别致的造型样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漆器的历史源远流长。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件朱漆木碗,其内外壁均有一层薄薄的朱红色涂料,并微有光泽,这就是用调和的生漆涂成的。从遗址的年代来推断,漆器工艺在中国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东汉年间,生活在今贵州大方一带的古彝人在狩猎和征战中发现,用一种具有刺鼻气味的树木汁液来涂髹皮胄、马鞍和箭筒之后,这些物品更加经久耐用,从此发现了漆树的价值,学会了使用生漆。此后,他们以水牛皮为胎坯,用色调漆涂髹,制成酒具、茶具等,成为大方漆器的雏形。

生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液汁,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还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泽,光彩照人。经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表明,大方所产的生漆质量极佳,漆酚含量达70%以上,具有燥性强、漆膜光洁、耐磨、耐高温、耐腐等特点,有诗称赞“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荡起虎斑色,担起钓鱼钩”。

大方漆器正是因为采用当地的生漆为主要原料,才名扬中外。

82个环节,纯手工制作

高光友告诉我们,大方漆器发展于明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洪武年间,彝族女政治家、贵州宣慰使奢香夫人,把大方土漆研制成的“朱漆”作为贡品上贡,取得“皇家认证”,得到官方支持。此后,大方民间髹漆艺人在革器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改革,自创了皮胎漆器,制作出了艺术效果和实用价值兼备的漆器工艺品。

到了清代,大方漆器走向成熟,日臻完善的皮胎工艺独树一帜,其防潮、防腐、保色、保味的特点及牢固性均在其他胎料之上。而大方漆器特有的隐花、隐纹装饰,更是透出中国艺术的婉约之风。

这时,大方漆器跻身中国顶尖漆器流派之列。据《乾隆通志》记载,“黔之革器以大定(大方的古名)为最佳”,其皮胎漆器与北京雕漆、山西云雕、四川推光雕漆、福州脱胎漆器齐名,并独创了具有深浅变化、淡雅含蓄、古朴别致的隐纹装饰技法。到了清道光年间,彝族漆器家庭作坊遍及大方大街小巷,大方因此博得了“漆城”之名。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的万国博览会上,贵州大方漆器获得银奖,随后与茅台酒、玉屏箫笛并称“贵州三宝”。

高光友说:“制作漆器是一个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的过程。大方的彝族漆器工艺无论什么品种,都要先进行设计,然后进入胎坯、灰地、漆地、装饰等过程。从生漆收割、胎坯制作到漆器形成,一共有50多道工序、82个环节,且都是由手工完成。”在他眼里,漆器是漆的艺术,漆器设计要求材料、造型、装饰三者统一,而首先要突出漆质本身的自然美,即以单纯的造型、简洁的装饰来突出漆质的美。

“非遗时代”的复兴梦

然而,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大方漆器虽然创造了无数辉煌,却也经历了不少坎坷。在大方漆器的繁盛时期—清道光年间,各类漆器作坊达数十家,从南到北形成了“漆器一条街”。但进入新世纪之后,国营漆器厂因为体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大潮,渐渐失去了生产和发展的活力,经营举步维艰。2008年,很多国营漆器厂正式宣布倒闭,职工们开始自谋生路。

谈到当时的状况,高光友唏嘘不已:“那时候,人们就业的方式增加,而制作漆器待遇低,工艺也比较复杂,做一件成品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当时的年轻人对此根本不感兴趣,宁愿选择外出务工……”

所幸在当地的许多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大方县提交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对这项技艺的保护、传承以及合理开发进行了积极的努力。2008年8月7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方县的“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赫然在列。2009年3月,大方漆器协会成立,这项古老的技艺终于赶上了“非遗时代”的快车,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旅”。

近几年来,大方县开办“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培训班”,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这对大方漆器的传承、发展、保护、利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光友谦逊地说:“为这项古老技艺呕心沥血的,还有很多值得尊敬的前辈,在很多方面,我都需要向他们学习。”在我们看来,自觉的文化责任,是传统文化生存的主要条件。正是这些大师对大方漆器的痴迷和坚持,才让彝族髹漆技艺的独特文化和艺术魅力历久而弥新。

(陈云云摘自《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大方县漆器大方
白布河畔苍鹭飞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2021,可爱一点不好吗?
同心筑梦:奢香故里好大方
夏日荷景
漆器收藏三问
OFFICE LADY之精美大方型美妆必备单品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妈妈,你大不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