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优雅起来
2015-06-05许银萍
许银萍
近年来的河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对我来说可谓记忆深刻。因为我曾直接参赛,接受评委和教师代表的评说。我参赛的初衷,一是到教研室这么多年,想自我审视究竟还会不会上课;二是我一直崇尚余映潮老师“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当、活动充分、积累丰厚”的语文课堂追求,想找个机会亲自实践;三是想向一些优秀同行学习。
我去参与赛课时对自己与优秀选手的差距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但参赛后看到自己在课堂设计、掌控方面与优秀选手的差距,还真有点难以接受。静下心来,就需要对自己所上的课做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下面就参赛课《木兰诗》谈一些体会。
一、课堂设计还显粗糙,点拨引领不够优雅
整个课堂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导入—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概括情节—感悟形象—品析语言—当堂成诵。初看很完整,但细品,有些环节不够细腻。如每次朗读时,我没能做很好的点拨、引领,未能使朗读突出层次感,让学生读出情感和共鸣。在学生没深入理解文本之前就概括情节、感悟形象,显得生硬,学生感悟得也就不够深刻,课没上出应有的高度和厚度。
赛前,我们几人商讨时,都认为课堂设计没什么问题,只是看在课堂上怎样实施了。但现在回过头来想,问题偏偏出在课堂设计上。正如会后丁亚宏老师问我:《木兰诗》作为文言叙事诗,它与文言文之间的度该怎么去把握?一语惊醒梦中人,当初备课时我根本没去想过这个问题。
由此,我想到自己对这几年省优质课大赛的思考。余映潮老师曾说我们省优质课课堂教学存在八大问题。经过几年的打磨,大家拿到省里的课才渐渐去除了花里胡哨的元素,开始注重深入文本、品析语言。如今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文体的文本,设计出最佳的人性化解读方案。这是省优质课给我们传递出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向,也应该是今后几年语文课堂教学要探索的路。
二、教学语言不够精彩,课堂氛围不够优雅
人需要一种风度,一种气质。语文课亦是如此。优雅的语文首先是“文学”的语文。什么是“文学”的语文?就是说语文课要包含精致的情感和丰盈的想象。当年我们上学时,对《木兰诗》只是弄懂字义、会背诵而已。这是干瘪的、白开水式的教学。
若让我再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带领学生领略诗歌文字背后绚丽的情感世界。如抓住“旦辞……暮宿……不闻……但闻……”等句式让学生体味木兰行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迫。又如抓住木兰还乡时一家人的举动和木兰一连串的动作,让学生体会一家人因木兰回来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只有对文眼词句进行涵泳琢磨,才能真正体会《木兰诗》中表达的情感。这首经典的文言叙事诗可以激发和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体会语言中蕴涵的高雅情感。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去拥抱这些高雅的情感。看看去年省优质课比赛中获得好名次的课,不都是“以情胜出”的吗?这应该是我参加省优质课大赛最深的感悟。
三、教学方式缺乏动感,课堂感染不够优雅
本节课上虽然也有“选择一处文段,想象画面,品析语言”这一环节,但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像“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句,夸张而又形象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向战场的飒爽英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寒冷的夜晚,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的铠甲,生动展现了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的战斗生活。这些都是极富感染力的画面,而学生却没能认真地体味。究其原因,还是在之前的环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不够透彻。
亲自经历,才有切身感受。富有感情的教学风格可以让语文课优雅起来,这是我的收获,也是我今后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孜孜追求。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