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位置CBA篮球运动员技术与体能分析
2015-06-05李彦龙袁焰张稼旭
李彦龙+袁焰+张稼旭
摘要:为全面了解不同位置CBA男子篮球运动员技术与体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高CBA联赛整体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CBA球队国内球员投篮、传球、运球等技术和力量、速度、耐力等体能分析。研究发现,CBA球员整体耐力素质较好,前锋和中锋球员的脚步移动技术较好,但其他方面技术及体能有待加强。建议球员应进行短时间大强度训练,提高队员的速度素质,中锋队员应进行非稳定状态下的核心区力量训练,提高身体对抗能力。
关键词:CBA运动员;不同位置;技术;体能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5)01-0033-04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是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的中国最高等级的篮球联赛,中国篮协为使比赛更具观赏性、竞技性、技艺性,制定了《篮球运动员技术和体能测试与评定手册》(简称手册),组织全体国内CBA球员进行测试,并结合手册达标成绩标准,筛选可以参赛的球队和球员。为全面了解国内不同位置CBA球员的技术与体能整体水平,笔者将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不同位置球员优势及不足,为CBA球队根据球员位置的需要及测试情况,制定科学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国17支CBA男子篮球运动员224名,其中后卫53人,前锋93人,中锋78人,平均年龄23. 29±3.92岁,身高197.75+9.03cm,体重96. 57+14.18 kg。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读秀中文学术搜索、维普期刊、万方数字资源、CASHL开世览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检索、购买并研读了相关的资料,为研究的论证和分析提供依据。
1.2.2 实验法 实验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本人作为测试组成员,参与了CBA球员的体测,获得第一手测试数据。
(1)测试指标及处理。通过实验法测试身高、体重、伸臂高、内、外线强度投篮、运球折返“8”字上篮、大三角脚步移动、全场攻防技术、快速双手胸前传接球、负重深蹲、卧推、原地上一步纵跳摸高、3/4场冲刺跑、15m×17次×4组跑等指标,其中负重深蹲和卧推通过体重计算深蹲、卧推体重指数(深蹲、卧推体重指数=深蹲、卧推/体重×100%)。另外,在进行运动员投篮能力评定时,结合投次、中次和完成时间的综合情况,综合分析队员投篮技术水平。
(2)测试方案。本研究测试共分4次完成,其中技术测试2次,体能测试2次。各球队测试顺序按上一年度比赛排名进行,排名靠后的球队先测试,篮管中心在测试前6个月,将测试指标及要求发放给球队,并进行专门指导。第1次进行投篮测试,使用两块篮球场,一块供做准备活动,另一块实施测试(在两个半场分内、外线同时进行)。每队平均测试时间为50 min。第2次进行运球折返“8”字上篮、大三角脚步移动、全场攻防技术、快速双手胸前传接球4项技术测试,测试在两块篮球场地进行。按传球→“∞”运球→大三角脚步移动(三项用一块场地)→全场攻防(一块场地)顺序依次测试。每队平均测试时间为50 min。第3次进行力量与纵跳测试,力量测试在力量房进行,按深蹲→卧推(两项同时进行,相互交换)→纵跳顺序进行,每队平均测试时间为50 min。第4次进行3/4冲跑与速度耐力测试,在两块篮球场地进行,按3/4冲跑→15x17x4顺序进行。每项测试指标的具体测试方法见《手册》。
(2)测试场地与器材。标准篮球场地、力量房、互成90度角的水泥墙面、篮球、秒表、比赛计时钟、锥形桶、标志点胶带、划线胶带、软尺、卧推凳、杠铃架、杠铃杆、2.5~20kg杠铃片、起跑位次标志号。
1.2.3 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不同位置测试数据采用One-Way ANVOA进行统计分析,在方差检验过程中,使用Option-homogeneity of variance检查方差是否齐性,方差齐时,使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时,使用Dunnett's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位置CBA球员身体形态
研究发现,不同位置CBA球员年龄相近,中锋年龄稍大,后卫年龄偏小些,但三个位置间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身高、体重和伸臂高则中锋大于前锋大于后卫,且三个位置间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说明在身体形态上面,中锋占据空间优势,符合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形态规律特征,且CBA男篮国内不同位置球员的身体形态符合篮球运动对后卫、前锋和中锋队员的需求,且平均身高高于29届奥运会其他参赛国,使运动员占据了一定空间优势,说明我国CBA各球队在运动员的选材上,注重了形态学指标的应用。
2.2 不同位置CBA球员运动技术
2.2.1 内、外线强度投篮通过后卫和前锋自投自抢3分篮,中锋自投自抢2分篮或捡球转身跨步投篮,外线队员Ss完成一次自投自抢,记录累计投中15次所耗的总时间。内线队员则4s完成一次自投自抢,记录累计投中20次所耗的总时间。投次、中次及完成时间可用于反映运动员在规定时间内的投篮命中率。测试结果显示,后卫和前锋的投次、中次及完成时间接近,综合看,前锋在较短时间内,中次高于后卫,但两个位置的球员比差异不具显著性。中锋由于投篮次数要求较后卫和前锋多,所以,中次和完成时间均大于后卫和前锋。三个位置球员完成时间/中次计算每次投篮时间分别为5.4s、5.3s、4.5s,均高于《手册》标准要求(5s、5s、4s),说明三个位置的CBA球员的投篮技术有待加
2.2.2 快速双手胸前传接球队员站在距两个相 互垂直的墙面3m处,对墙快速胸前传球。该指标 反映队员传球技术。《手册》要求后卫和中锋的达 标标准为8.6s,中锋为8.8s,测试结果表明,后卫、前锋和中锋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显著性。说明CBA球员均需提高传球技术水平。
2.2.3 运球折返“8”字上篮 队员运球到罚球线、中线折返,接着绕罚球圈和中圈“8”运球上篮,记录时间,用于放映运动员控制球和快速换手运球上篮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后卫和前锋运球技术好于中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后卫与前锋间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三个位置球员与《手册》要求的运球时间(34s、34s、37s)比,用时均稍长,但接近标准要求,说明CBA球员的运球技术仍需强化。
2.2.4大三角脚步移动队员沿3分线内的大三角依次做起动跑、转身、碎步、滑步、交叉步、抢过、后退跑等防守脚步快速移动与转换。该指标的测试用于反映队员脚步移动灵活性。结果表明,前锋用时最短,其次是后卫,最长是中锋,后卫和前锋明显好于中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后卫与前锋间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三个位置与《手册》标准比较发现,前锋(28.OOs)和中锋(29.32s)均好于标准值(29s、31s),后卫(28.3s)与标准(28s)接近,说明我国球员的脚步移动技术较好。
2.2.5 全场攻防技术 通过队员在全场做4种不同的运球变向后上篮,并以冲跑、转身、后退跑、滑步、交叉步等防守移动步法,快速返回到3分线与端线交点处,做出夹击。该指标可反映队员全场快速运球变向技术,快速攻守转换意识与紧逼防守移动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后卫用时最短,其次是前锋,最长是中锋,且后卫、前锋与中锋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后卫与前锋间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后卫、前锋、中锋全场攻防用时均大于标准(42s、43s、45s),说明全场攻防技术均有待改进。
投篮、传球、运球、脚步移动及全场攻防技术测试结果显示,CBA国内球员仅脚步移动技术较好,而其他技术则均较差,这严重制约CBA球队的发展,没有良好的技术作为支撑,比赛很难取得胜利。2012年不同位置球员的技术测试结果,应引起所有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这是球队获胜的基本条件。
2.3 不同位置CBA球员体能
2.3.1 原地上一步纵跳摸高 受测者原地站立一脚固定,另一脚向前上一步,固定脚与其并步,双脚跳起摸高,该指标可反映运动员的专项弹跳爆发力。测试数据显示,后卫纵跳高于前锋高于中锋,且三个位置球员两两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纵跳数据与《手册》标准比发现,后卫、前锋、中锋三个位置球员测试结果(79.05cm、75.31cm、69.52cm)均低于标准(80cm、78cm、70cm),且前锋与标准相差最大,后卫和中锋接近达标标准,可见,CBA球员尤其是前锋队员应
2.3.2 负重深蹲、卧推(3RM) 3RM指可以完成3次的最大重量。负重深蹲可反映CBA篮球运动员下肢肌肉专项力量,卧推则测试队员上肢肌肉专项力量。结果显示,中锋的上下肢深蹲和卧推均好于前锋好于后卫,且后卫与中锋、前锋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卧推和深蹲体重指数则与上述结果截然相反,即后卫好于前锋好于中锋,这与不同位置队员的体重存在明显差异引起的。测试结果与《手册》标准比(卧推体重指数:120%以上,负重深蹲:140%以上),除后卫负重深蹲达到标准要求外,其余均低于标准,且中锋距达标要求更多,说明CBA球员的力量素质有待加强。
2.3.3 3/4场冲刺跑在篮球场地端线与对侧的罚球线之间冲刺跑,反映运动员专项快速反应和起动加速能力。结果显示,后卫较前锋快、前锋较中锋快,且两两间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达标标准(后卫:3.2s,前锋:3.3s,中锋:3.4s),中锋的速度素质距标准要求最大,说明CBA球队训练时应注意速度素质的改善(见表5)。
2.3.4 15mx17次×4组跑在篮球场地两边线之间折返17次,共跑4组,组间歇2 min,可以反映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结果显示,后卫耐力素质好于前锋好于中锋,其中不同位置间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耐力素质测试结果与《手册》标准(后卫:62s,前锋:64s,中锋:66s)比发现,CBA球员均好于标准值,说明我国CBA球员在耐力素质上占据一定优势。
综上体能测试结果可见,国内球员的耐力素质较好,但速度、力量及爆发力均较差,而篮球是一项高强度、激烈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比赛时,前锋和后卫的快攻需要以磷酸原和糖酵解完成供能,中锋需要有大量的身体接触性对抗,也需要无氧供能来满足运动需求,而机体的无氧供能能力是决定运动员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可训性因素。所以,CBA球员应加强无氧能力的训练,提高机体磷酸原储备量及机体耐酸能力,增加快肌纤维面积,进而提高速度素质。另外,CBA球员的力量素质令人堪忧,上下肢的力量素质均较差,而篮球运动需要各位置队员应具备很好的力量素质。所以,加强对抗非稳定情况下的力量素质势在必行。目前,进行该方面训练的较好方法为核心力量训练,各球员应在原有训练计划中加大力量训练的比例,改善球员的力量素质,提高队员的身体对抗性,适应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趋势,提高我国篮球在世界中的竞争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我国CBA各球队注重运动员选材,不同位置CBA球员身体形态方面,中锋年龄稍大,后卫年龄偏小些,但三个位置间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身高、体重和伸臂高三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中锋优势明显。
(2)通过对CBA球员内、外线强度投篮、快速双手胸前传接球、运球折返“8”字上篮、大三角脚步移动、全场攻防技术指标的测试,反映队员完成规定任务所用的时间超出了标准要求,说明在有时间限制下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需要加强。
(3)通过对球员原地上一步纵跳摸高、负重深蹲、卧推、3/4场冲刺跑、15mx17次×4组跑指标的测试,显示球员力量和速度素质不足,需加强力量与速度素质的训练。3.2建议
(1)球员应进行短时间大强度训练,提高队员的速度素质,中锋队员应进行非稳定状态下的核心区力量训练,提高身体对抗能力,进而改善CBA球队的整体水平。
(2)在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中,在注重身高的同时,应注重高矮的搭配,一味强调身高,在获得高空优势的同时,也势必使球队缺少了速度与灵敏性,在遇到全场紧逼防守时,由于队员全是高个,缺少了速度和灵巧,在破紧逼时,显得无能为力。
参考文献:
[1] 洪平,张三璋,陆永明,等.中国篮球协会篮球运动员技术和体能测试与评定手册[Z].中国篮协,2013.
[2] 金慧娟,吕荷莉,陈志强.第29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队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3):25-29.
[3] 商勇,刘翠萍,娄德玉,等.CBA篮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年龄及比赛常规技术统计指标发展变化的比较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7):52-54.
[4] 胡安义,舒刚民.对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能量代谢特点及训练方式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29-32.
[5] 韩涛,张世林.篮球不同位置球员体能训练特点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5):36-37.
[6] 徐鹰.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作用的影响和分析[D].吉林大学,2012:21-22.
[7] 靳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