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改革经验分析
2015-06-05龙婷
龙婷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担负着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改革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目前成功的行业特色高职院校通过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来实现院校的协同创新改革,本文将对成功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改革的经验作出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行业特色;协同创新;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 02-0030-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5. 02-01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2011年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校庆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了: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项目科研攻关,在相关的领域内缺德实质性的成果,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这一论述对我国高等院校产学协同创新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为我国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传承技能知识和进行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之一,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国家的创新体系中包含了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系统以及技能创新系统。其中技能创新的根源是知识创新,而企业发展的根本是技能创新,知识应用的基础是知识的传播,而知识的应用是实现企业生产力的基本方式。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养和高技能的人才,通过创新教学体制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突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创新。
一、行业特设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改革中的优势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具有显著的行业背景,并且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进行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起点较高。行业特色高职院校与企业产业的联系较为密切,具有长期服务于行业发展的内在基础条件,其特色专业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国家或地方经济建设中研究重大课题的能力
(二)行业特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步伐稳健。行业特设高职院校在进行协同创新的过程中,率先聚集了优势专业群,并对这些专业群进行整合以及资源的优化。
(三)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丰富产学教育活动。因为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行业背景深厚,其行业影响力出色再加上独特的专业群优势,对开展丰富多样的产学活动的提供了条件。
二、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因为行业特色高职院校进行协同创新改革目的是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所以需要对院校内的协同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础,首先需要转变行业高职院校的培养观念,把传统的“学科为本”转变为“育人为本”,院校专业的设置要以育人服务为出发点,切实做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人才的脱颖而出。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把原有的“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综合素质的提升”,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科研实践是促使这种思想转变的重要途径。第三,在教学模式上把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和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做好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在这种思想转变的过程中要做好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方能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师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性,才能对校园内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以实现内部资源与外部创新理论的结合。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和学术两要素的协同。坚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院校校长负责,对党政分工合作关系进行处理,同时还要加强对学术委员会的建设,创造一个民主阳光的内部环境。2、进行院校专业之间的协同。要把院校各专业之间的界限打破,以促进各学科领域的交叉学习研究和集成创新。3、确立创新目标。结合院校自身的优势,制定出适合于院校协同创新的目标
三、建立一种共赢机制
互利共赢机制的建立是搭建协同创新的纽带,要实现互利共赢要在院校内实行产学研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产学研结合,因此便需要合作双方具有积极主动性和利益的共享。
(一)进行正确的定位。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合作,其创新主体是企业,协同主体是院校。在行业特色高职院校进行协同创新改革时要首先认识到这样的定位关系,然后两者通过有效的合作来实现协同创新改革。因为在企业中有对创新的需求,而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具有创新的动力,在这个产学结合的过程中是学校激活了企业。
(二)利益共享,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要实现实质性的合作,行业特色高职院校首先要具有远大的视野,对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内部机制进行改革,以建立一种能够激发创新活力的新机制,聚集各种创新要素,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创作出真实的成果,培育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最终实现协同合作双方的共赢。因此,在行业特色高职院校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构建有多方参与的管理机构,对于协同创新合作的总体发展路线进行确定,对合作各方的责任、权利、人员、资源、创作成果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责任承担和产权归属,以实现合作双方的互惠互利与持续发展。
四、搭建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平台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是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技术和设备。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联系。行业特色高职院校要与政府部门构建一种特殊的服务表达机制和反应机制。行业特色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教学服务和技术服务,用实际的技能培训和地方居民文化素养的等来赢取政府的信赖。此外,还要与地方政府制定定期汇报交流机制,并积极参与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种服务活动。endprint
(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产学研的指导思想,加大对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企业运作经营场地、通讯网络、办公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服务,让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在实践中的学习和操作提升其创新能力。此外,通过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同时对于学校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还是搭建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协同合作创新的平台的重要途径。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1995成立了院校工业中心,此工业中心遵循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工艺的原则,此中心中的各类实训室分别按生产流程、工艺流程、技术流程来规划和布局,设备上应用先进的设备,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方法,以真实或仿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学生掌握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企业知识,并且此工业中心在2000年通过了相关部门的评估,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中首家具有示范性质的实践教学基地。
(三)加强校企合作。因为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本身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但是与实际企业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在的行业高职院校采用产学模式来创新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技能和素养较高的人才,同时还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具体的操作方式是,1、与企业联合制定出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案,实现校园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2、实行双证书制度,用来实现校园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3、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企业项目,使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的培养人才。4、按照产学结合的模式与企业合作建立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1993年开始借用社会的力量,与各企业积极的合作,为学生间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中学习知识,增加实力。至2008年2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之间签订的校外实训基地就超过了760个。
(四)加大对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要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可以聘请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专家和企业专业人士,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来促进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紧跟产业发展,按照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组织院校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地学习,在教师返校后引入企业项目,再由企业协助学校老师返校建立自己的师生“项目团队”,并协助老师使之胜任“项目经理”岗位进行实际操作,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展望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就业是学生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首先要以就业为导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市场创新人才的需求进行正确的定位,将实操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其次,以社会实际岗位能力素质为方向,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既是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的教学内容方法的等教学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对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最后,加强对外部创新主体的合作,构建高职院校研究所、企业、地方政府之间资源共享与沟通合作的跨组织平台,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应用型人才。
六、结束语
协同创新是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创新性发展的影响重大措施。成功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在进行协同创新改革时,结合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合作共赢机制,搭建协同合作创新的平台的方式实现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院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男星,王春春.开展协同创新,提升教育质量——访南开大学校长龚克[J].大学(学术版),2012(8).
[2]赵鑫,肖玉平,黄荣林.“2011计划”与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J].职教通讯,2013 (2).
[3]邵云飞,杨晓波,邓龙江,杜欣.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
[4]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战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