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景椿《济南老街巷》评介

2015-06-05宫婕

文教资料 2015年6期
关键词:街巷济南文献

宫婕

摘 要: 本着对故土的热爱,肩负着历史传承责任,唐景椿先生致力于济南老街巷历史文化研究数十载,于2005年出版《济南老街巷》一书。本书特点:记述严谨,学术性质浓厚;诗书穿插,文学文化性强;图文并茂,标题准确生动;故人故事,记录百姓生活。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学者治学的严谨态度与毅力、研究选取的角度均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 济南 街巷 乡土情 文献

本着对故土的热爱,肩负着历史传承责任,唐景椿先生致力于济南老街巷历史文化研究数十载,于2005年出版《济南老街巷》一书。因缘际会,笔者阅读此书,初以为只是对济南的旅游指导和宣传类书籍,但读后,笔者认为唐先生此书对我国区域文化研究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应该引起文学、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视。于普通读者而言,有此书在手,相当于同时拥有一个济南博物馆内容的详细图文资料、一个济南街道的图文版地图、一个济南老百姓们几百年来衣食住行的回忆录、一个有关济南的历史传说、诗作佳篇的文学汇集,可以永久保存,可以随手查阅;于学者而言,笔者看到了一位文化研究者的执著,并被深深打动,唐先生的治学态度值得后辈反思和学习。

一、记述严谨,学术性质浓厚

唐先生在前言中对济南进行了宏观介绍,追溯历史源头,“从1964年田家庄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和1928年章丘城子崖出土的‘龙山文化遗存考证,远在6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先民繁居”。“明洪武元年,置山东省,那时济南周长有12里48丈2尺砖城,并挖了阔5丈深3丈的护城河”。这样的数字性记述、文字性描述在每一个街道的方位、占地面积、年代变迁,每一个建筑的大小样式上都有体现,如“大板桥街、小板桥街、曹家巷、至德院街”篇记有:“大板桥为一石拱桥,其拱圈石九顺八顶桥面长8米,宽4.1米,面积为32.8平方米,桥栏杆为条石所砌,六柱五间,在抱鼓上有花纹雕刻,桥净高2.5米,桥东北侧有石阶可下至河边。”这样的记述宛如文字版地图,沿着历史脉络,一条街道从古至今的样貌变迁就通过文字浮现在读者眼前。

除了精确数据,历史性材料引入使此书不同于其他地区介绍类书籍,多了一份厚重。唐先生以历史发展眼光记录每条街道的变迁,其作主体第一部分即为“沧桑巨变老街巷”,通过历史文献查找每条街巷的变迁,“西门大街”篇:“泺源桥是座古老的桥,现在能查到的较早记载,是北宋时苏澈的《齐州泺源石桥记》。”文化常识的介绍,不仅使此书充满智慧,更能普及文化常识,扩大读者群。济南的街道有很多是以古代官署、机构、官职等命名的,作者言简意赅、点到即止,将文化常识普及于中,如介绍“都司门口”时写道“元代设置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与副都指挥使等官职。明代在各省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有都指挥使一人,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隶属于京师的五军都督府”。介绍东、西辕门街时,语言轻快“为什么偏要叫‘辕门呢?据载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在险阻的地方时,便用车子当屏藩,在出入的地方把两辆车子仰起来,使两车辕相接,成一半圆形的门,叫‘辕门”。书中大量资料的归纳整理也是让笔者叹服之处,唐先生在“附”中整理了很多诸如“济南的故名、雅称”、“大明湖故名、雅称”,在“分门别类老街巷”章节中整理了“以古城墙和城楼命名的街巷”、“以泉水命名的街巷”、“以传说、古语、典故、佳话命名的街巷”等23大类,让人敬佩,八年半的军旅生活给了唐先生军人铁一般的毅力,值得后辈学者学习。这与唐先生多年来借着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在各大图书馆博物馆苦读、查找资料,虚心向学者请教是分不开的。

二、诗书穿插,文学文化性强

书中穿插有古人诗作,古代诗人题字、评说。更有今人以诗文会友,互赠表达对故乡济南的热爱的诗书汇集整理,偶有儿歌、韵文呈现,灵动,有文学文化内涵。著作开篇是徐北文、冯兆荣、塞风、李恭临、彭连友的赠诗题字;“估衣市街”篇后附作于“中华民国”十六年,历城县学禀生陈冠杰撰《集云会馆建筑市楼记》;“耐人品读的县西巷”开篇是一首歌谣:“南北钟楼并县西,后宰门东菜园子。察院兴隆大厅前,对盛牛头也涉计。县前县后米廒门,全与县西南北直。从此南北成干线,县西路上行车急。”对将要介绍的县西巷进行提纲式总结;“古诗中的黄冈”、“古诗中的舜井”、“古诗中的芙蓉街”将明末诗人王象春的《黄岗》原文呈现,唐代诗人魏炎的“舜井”诗鉴赏分析;除叙述中穿插文学文化知识,引用古代典籍外,“历史记载老街巷”集中将济南地方志《历乘》、清乾隆《历城县志》、《续修历城县志》的相关史料进行摘录。全书列举文献资料几百处,题字、评说几十处,足见丰富与厚重。

三、图文并茂,标题准确生动

徐北文先生在此书的序言中写道:“本书介绍了一千三百多条老街老巷,并配以照片,有的照片因拍过不久,原址拆除,已成历史孤证,更足珍贵。”书中还配有各界人士提供的手绘老地图、唐先生亲自查找的历史典籍插图等,可谓图文并茂、生动可感,具有文献价值。

书的章节安排上结构清晰,富有文化气息且准确生动。全书共分八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者、友人的题字、赠诗、序言,有温暖、艺术之感,《济南老街巷》既是唐先生的作品,又离不开各界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对家乡、对文化怀揣热忱的人士的共同努力,作为文化学者,我们应该时刻保有这份对家乡、对文化的热爱。第二部分开始进入主体部分,名为“沧桑巨变老街巷”,采取历史眼光,引用具体文献记录街巷的变迁。第三部分名为“市民喜爱老街巷”,记录了20余条市民喜爱的老街巷,在这部分记述中,这些老街巷变成了一种符号,串起了济南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他们喜爱这些街巷是因为它们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商店、饭店、旅店、澡堂,味儿最正的油旋儿、儿时的冰棍儿、德成油铺、福祥茶庄……第四部分为“诗情画意老街巷”,讲述的是一些有着或奇幻或震撼神话传说的老街巷,这些故事或见诸文献记载或口耳相传,真假虚实更为这些老街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无法不爱,“云彩眼”的故事、赵孟頫倾情绘鹊华、曾巩修建北水门……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不再是客观的记录评述者,而是这些故事的主角,更有“济南地名数字趣”、“济南地名与颜色”、“济南地名与五行”……当知识成为一种乐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求知若渴”?第五部分,“难以忘却老街巷”是济南老百姓的回忆录,当然也有唐先生儿时的游戏。难以忘却的记忆,这些老街是这些记忆的见证;第六部分为“分门别类老街巷”,将街巷依名字来由分类整理,足见唐先生治学的严谨和执著;第七部分为“历史记载老街巷”,是历史上记载老街巷原文的摘录汇总,方便查阅;第八部分为“激励编撰老街巷”,收录了唐先生在编撰过程中收到的帮助和评价。小标题的设置除了直接用街巷命名外,偶有巧设如“耐人品读的县西巷”,下分“地下文物地上古迹耐读”、“旧事逸闻传承历史好读”、“积淀丰厚老街谜团难读”三个板块,足见作者匠心。

四、故人故事,记录百姓生活

关于“铁牛山”有:“笔者来到位于济南府文庙东南角的庠门里街,找到街道负责人王秀芝老太太。据说从前有个人想看一下‘牛到底有多高,就沿牛周围向下挖,这一挖竟挖出了泉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炼钢铁时,有人把铁牛用吊车拖出去想炼钢铁,但因太重不好拉,又因太韧不好砸、锯而丢在一旁。她带我到埋铁牛的‘馍馍房门南,我还真挖到了‘牛腿。2001年铁牛被挖出,现存于济南博物馆。”“水胡同里忆泉水”中:“旧时,每天一大早,担水、运水的人们穿梭不断,把条条水胡同搞得人来车往,很是热闹。一进水胡同,总是给人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使人感到清爽惬意……后来这些地方逐渐用上了自来水,而且随着居民楼的大批兴建,人们再也不用挑水了,因此一些水胡同的街名也就逐渐消失了,现在只有一条‘水胡同保存下来,当人们走过水胡同或看到这条街民时,仍能联想起那时没有自来水只能挑水或买水用的年代。”这些小故事亲切可感,出自济南老人之口,唐先生为完成此书,做了广泛的田野调查。正如记者张波1998年载于《开发时报》的文字一样:“唐先生几乎跑遍了泉城的山山水水,为了写好塔林,他几上灵岩寺,公园门口有一个卖糖葫芦的,知道不少关于墓塔的掌故,但是听一个故事必须买一个糖葫芦。于是唐景椿边吃边记,到后来卖东西的被他感动了,怎么也不肯让他多买了。”实在让人动容。

本书显示了作者在治学过程中一个个坚实的足迹,为区域文化和乡土文化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将各学科精髓相融合,汇集为“济南街道”一点,进行深度挖掘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后辈学者应将这种治学态度和研究角度进行传承与弘扬,这是精确的学术研究与广泛的田野调查的结合,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雅”与“俗”的互相渗透,让我们期待学界有更多优秀作品能将文化知识与“乡土情”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唐景椿.济南老街巷.中国文化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街巷济南文献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雨中的街巷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老城区街巷整治后评价工作体会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