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15-06-05秦兰昌

关键词:个性化心功能心理

秦兰昌

(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山东新泰271200)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秦兰昌

(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山东新泰27120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D.评分及心功能改善均为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不仅能缓解心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等级。

个性化护理模式;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抑郁;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是心血管病发病率显著增加的唯一病症,由于病症复杂,再入院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及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及自理能力,近年来,我们对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修订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症状均符合NYHA 111-1V级,经详细的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功能不全,其中111级41例,1V级19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3~79(65.7±10.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9例,中学及以上41例。病程:3~420个月,中位数36个月。住院次数:1次34例,2次17例,3次及以上9例。病因:冠心病31例,扩张型心肌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高血压病4例,其他3例。入选标准: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知情同意,并参与合作与检查,无智力及精神障碍。将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原有护理程序给与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给与相应处理。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特点制定、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①心理护理:患者发病后,因对疾病本身的担心而产生焦虑心理,担心疾病的治疗预后,由于过分担心以致食欲不振,失眠,烦躁,情绪易激动,不仅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还会加重病情[2]。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积极有效的回答,倾听患者的诉说,耐心解释并安慰,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陌生感,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患者增强意志力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生活的热爱和求生的欲望,提高抗病能力,减轻心理压力。②睡眠护理: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有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因此,要为患者提供舒适干净的病房,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指导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以免睡眠倒置,入睡前避免声音刺激,注意保暖防寒,晚上的各项护理尽量一次完成,以免影响患者入睡?3?。③饮食指导:心衰病人日常生活要格外注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蔬菜水果,热量和蛋白质不宜过高,限制脂肪多食维生素,根据病情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以预防和减轻水肿,服用利尿剂的病人,排尿多可适量增加盐和含钾食物的摄入。④健康教育护理: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的检查和评估,发放宣传册或在病房通道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栏,提供本病的相关知识,如告知心衰的诱发因素,避免感冒,疲劳及饮酒,用药指导等,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⑤家属支持:家属是患者最主要的精神支柱,告知患者的家属帮助支持患者,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做好患者的生活保障和后勤工作,使其处在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中,从而减轻恐惧焦虑抑郁心理,以乐观积极态度接受治疗[4]。⑥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详细交代出院带药的使用方法,告知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协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出现异常,及时电话咨询或来院就诊。

1.3 评价标准①心理状态:采用SAS.SD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两个量表均为20个条目。无抑郁:SDS评分<50分;轻度抑郁:SDS评分50~59分;中度抑郁:SDS评分60~69分;重度抑郁:SDS评分≧70分。轻度焦虑:SAS平分50~59分;中度焦虑:SAS评分60~69分;重度焦虑:SAS评分≥70分[5]②观察两组心功能转好程度。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不良心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不良心理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不良心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SASSDS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3056.53±8.6943.18±4.83*58.59±10.4149.29±1.21*对照组3056.78±8.7851.63±4.7757.46±10.4556.89±1.20

2.2 两组心功能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情况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验证了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护理中的重要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心理反应较为复杂,常合并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有研究显示,不良的情绪又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除了受病情的影响外,对治疗不了解,缺乏信心,担心疾病恶化及家属支持度较差等都是慢性心衰患者不良情绪的因素[2]。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不断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做好对患者的相关知识宣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睡眠护理,健康教育与家属支持都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

因此,个性化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和治疗,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1]岳爱学,权循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37-38.

[2]陈玉颜.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96-98.

[3]王丽霞,王丽香.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脑梗死在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43-44.

[4]吕云霞.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101-102.

[5]陈玉颜,彭思萍.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⑺:26-27.

R473

B

1004-7115(2015)08-0952-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6.044

2015-6-14)

秦兰昌(1975—),女,山东泰安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个性化心功能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心理感受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