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

2015-06-05马小梅

医疗装备 2015年14期
关键词:实质征象肺动脉

马 科,马小梅

(同心县人民医院,宁夏吴忠751300)

16排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

马 科,马小梅

(同心县人民医院,宁夏吴忠751300)

目的:探析16排CT在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对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检查,再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患者肺血管征象以及肺实质征象。结果: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中,64例患者可见肺动脉扩张情况,确诊率为96.97%,其中31例患者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多排螺旋CT图像还显示患者均存在单侧或双侧不规则性充盈缺损以及肺动脉内造影剂偏心性等情况,但受累动脉的外膜依然保持光整。患者主肺动脉直径以及左右动脉直径值以及与正常值之间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主要肺实质征象包括马赛克衰减、毛玻璃影、结节影、结缔组织病、条带样影以及小叶间隔增厚等。结论: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可切实提高确诊率,尽早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并接受治疗,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肺动脉高压;螺旋CT;直径;肺实质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病因比较复杂,心、肺以及肺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1]。该病症的主要特征为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根据相关报道研究,由于肺动脉高压与很多疾病的临床特征较为相似,因此给该病症的临床诊断以及鉴别诊断都带来了较大困难[2]。在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下,多排螺旋CT逐渐在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不错效果,为该病症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探析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在36~67岁,平均(50.3±5.7)岁。31例患者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20例患者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9例患者为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6例为结缔组织病。

1.2 方法:使用16排CT机对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检查,间隔与层厚均为8mm。之后进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于前臂静脉利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造影剂的剂量为2ml/kg,注射流率保持在3~4.5ml/s。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层厚为1mm,重建间隔为0.6mm,窗位40HU,窗宽400HU。15s后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在膈顶到主动脉弓水平范围内进行容积扫描。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有无肺动脉栓塞情况、右心房室的大小、肺实质变化情况以及心脏病变等,同时测量患者升主动脉以及主肺动脉的直径。均于轴位像上进行测量,以肺动脉主干层面的测量结果来判定肺动脉主干分叉水平,侧狼位置为肺动脉分差近端3cm内最宽处。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肺血管征象结果: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64例患者的造影检查结果可见肺动脉扩张情况,确诊率为96.97%,其中31例患者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多排螺旋CT图像,还显示患者均存在单侧或双侧不规则性充盈缺损以及肺动脉内造影剂偏心性等情况,但受累动脉的外膜依然保持光整。患者主肺动脉直径以及左右动脉直径值以及与正常值之间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下表1。

表1 患者肺血管征象结果[(±s),cm]

表1 患者肺血管征象结果[(±s),cm]

组别测量值正常范围tP主肺动脉直径2.98±0.331.2~2.67.696<0.05 4.43±0.412.0~4.08.587<0.05左肺动脉直径3.01±0.301.2~2.67.814<0.05右肺动脉直径

2.2 患者肺实质征象的结果:患者的主要肺实质征象包括马赛克衰减、毛玻璃影、结节影、结缔组织病、条带样影以及小叶间隔增厚等,详细结果见下表2。

表2 患者肺实质征象的结果[例数(%)]

3 讨论

肺动脉高压主要是由血管重塑于收缩以及原位血栓形成致使肺部循环阻力增大,导致右心负荷增加,而引发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右心衰竭,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肺动脉高压早期患者右心室尚能发挥代偿作用,随着肺动脉压的进一步升高甚至超过右心室代偿能力后,右心室与肺动脉就会扩张[3]。由于肺动脉位于胸腔中,因此无法利用体表测量的方法准确测得患者肺动脉的压力。

右心导管检查可以测量患者肺动脉压,但是具有一定的有创性,因此不可多次使用,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在这样的情况下,16排CT逐渐应用到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中来,并得到推广。本次研究采用16排CT对患者进行检查,确诊率达到96.97%,原因在于16排螺旋CT检查不仅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肺动脉信息,比如动脉直径等,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纵膈、肺实质以及心脏结构进行观察[4],进而明确诊断,有效提高了该病症的确诊率,为患者的早期确诊与治疗奠定基础。有临床研究专家认为,CT检查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可以系统了解患者的肺部因素,甚至做出趋向性诊断[5]。

综上所述,16排CT在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可切实提高确诊率,尽早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并接受治疗,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1]李莉,郭应林,刘白鹭,等.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8):1134-1137.

[2]黄锐.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肺动脉高压[J].中国医疗前沿,2013,10(2):86-87.

[3]龚碧云,丁旭恩.多排螺旋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35):39-41.

[4]马建勇,张雷,高煜,等.肺动脉高压的多层螺旋CT表现[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4):671-672.

[5]刘鹏,郭顺林,雷军强,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多层螺旋CT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4):264-268.

R445.3

B

1002-2376(2015)10-0045-02

2015-08-14

猜你喜欢

实质征象肺动脉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