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5-06-05黄玉菁许雪芬廖新艺通讯作者

医疗装备 2015年14期
关键词:监护病房重症

刘 微,黄玉菁,许雪芬,廖新艺(通讯作者)

(广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广西赣州341000)

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刘 微,黄玉菁,许雪芬,廖新艺(通讯作者)

(广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广西赣州341000)

目的:分析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4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普通组和干预组。其中普通组患者护理方式为传统模式,干预组患者强化非语言沟通的运用。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和护理满意水平的差异。结果:干预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普通组,护理满意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非语言沟通可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利于病情转归。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非语言沟通;应用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危重,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不仅不利于休息和疾病治疗,不良心理还会引起躯体各种应激反应,不适感加重,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1]。本研究分析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非语言沟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 4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普通组和干预组。研究对象剔除合并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智力障碍、严重视力、听力和语言障碍者。将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成普通组和干预组。普通组患者20例,包括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7~73岁,平均(44.14±11.56)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原因包括心脑血管意外5例,多发性创伤5例,重症胰腺炎4例,重症肺炎3例,其他3例。干预组患者20例,包括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5~73岁,平均(44.19± 11.68)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原因包括心脑血管意外6例,多发性创伤5例,重症胰腺炎4例,重症肺炎3例,其他2例。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在性别、年龄、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原因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普通组患者护理方式为传统模式,加强巡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病情的变化。如遇异常情况及时给予急救处理。干预组患者强化非语言沟通的运用。(1)表情。部分重症患者病情严重,无法通过语言交流,但可通过面部表情,最常见的如微笑、眼神等对患者表达亲切感,减轻其焦虑感和不安心理,微笑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更放松接受治疗。(2)触摸。通过为重症监护患者擦身、按摩等指导,均可接触患者身体皮肤,虽然无声,但舒适细致的操作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安全感,让患者感受医护人员的关怀。(3)手势。手势在重症监护病房中也有重要意义,比如可通过点头微笑,传达对患者的支持和鼓励;通过摇头,示意患者不能进行某项动作;对探视的家属成员可隔着玻璃门窗通过手势示意,让患者家属放心。(4)语气。面对重症患者,通过降低音量、减慢说话节奏、语气更平和,语调较平缓,避免大声、快速、尖锐说话,可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爱。(5)其他方式。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其他非语言沟通方式,如小卡片发放等。

1.3 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和护理满意水平的差异。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SAS评分、SDS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护理满意水平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的计算为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所占总例数的比例。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比较:干预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普通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s)

注:与普通组对比,*表示P<0.05

组别SAS评分SDS 评分普通组(n=20)0.00070.0001 56.13±9.4158.25±9.51干预组(n=20)49.25±7.83*50.24±7.65*t 3.6734.467 P

2.2 护理满意水平比较:干预组护理满意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水平比较[例数(%)]

3 讨论

沟通属于人与人之间重要交流方式之一,其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种,在临床上,若为普通病房患者,则护理人员跟患者、患者家属间常通过语言传递基本信息和护理关爱,但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来说,由于病情严重,生命危在旦夕,部分患者无法动弹,无法言语,因此多数情况下需要采用非语言沟通与患者进行交流。非语言沟通为通过语气语调的调整、体态、身体动作和空间距离等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其具有多渠道、多功能、真实、具体等特点,通过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包括手势、表情、抚触、语气等,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心理,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对护理人员更加信任,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从而对预后有益。本研究表明,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非语言沟通可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利于病情转归。

[1]高文娟.非语言沟通培训在老年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101-102.

[2]赵艳庚,孟欣荣,赵春红,等.浅析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16(5):290-290.

[3]姚佩佩.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5(12):373-373,374.

[4]刘洋,王素凤,宋红香,等.非语言沟通对神内机械通气患者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906-907.

[5]叶国玲,刘韶珠,邹丽华,等.重症监护室护士护患沟通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6):526-528

[6]李京凤.浅析非语言沟通对临床神经内科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27(12):118-119.

R473.6

B

1002-2376(2015)10-0185-02

2015-08-10

猜你喜欢

监护病房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换病房
病房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神奇的太阳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