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胜仗,零感染
——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

2015-06-05王锦秋洪建国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博拉防护服医疗队

王锦秋,洪建国,张 芸

·读者来信|LETTERS TO THE EDITOR·

打胜仗,零感染
——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

王锦秋,洪建国,张 芸

To win the battle against Ebola with zero infection: Report on the third batch of medical teams of army forces fighting against Ebola in Sierra Leone

WANGJinqiu,HONGJianguo,andZHANGYun.DepartmentofPolitics,No.302Hospital,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Beijing100039,China

埃博拉,本是一条美丽而静谧的河流。如今,它却演化为一种“超级病毒”的代名词。2014年5月,这种丑陋而又凶残的病毒悄无声息地潜入西非塞拉利昂。所到之处,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惨遭吞噬,一个又一个无辜的家庭支离破碎!

疫病无国界,患难见真情。自去年9月起,由解放军302医院抽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分三批奔赴西非塞拉利昂执行为期半年的埃博拉疫情防治任务。2015年1月14日,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22名队员赶赴前线战斗(图1)。这是一支屡创奇迹、屡建战功的英雄集体:2003年抗击“非典”,他们舍生忘死,打响了北京抗击“非典”的第一枪;此次援塞抗埃,他们牢记习主席提出的“打胜仗、零感染”的精神,再次冲到最前线,与灾难相搏,与时间赛跑,与疫魔抗争,为西非人民铸造了一道抵御“疫魔”侵袭的生命防线。

图1 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部分队员20日抵达塞拉利昂弗里敦机场

1 勇士备战紧,闻令赴天涯

常言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2014年12月,302医院提前一个月开始筹划部署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准备工作。得知医院准备第三次组队援塞抗埃时,全院人员主动请缨,踊跃报名,“我去!我去!”请战声此起彼伏,重现了2003年抗击“非典”时争先恐后、勇往直前的动人情景。任务面前,全院上下只有一个声音:绝不辜负习主席的期望,绝不辜负军委和总部的重托,绝不辜负抗埃需求的呼唤!

2014年12月16日,302医院院长姬军生宣读了第三批援塞医疗队48名预备队员名单,一场向灾情、疫情战斗的号角就此吹响。队员们遵从高标准,从练军姿开始,严格组织队列训练,努力练就精气神。队员们个个都是冲锋的战士,练体能、强体魄,力斩疫魔。防控组、医师组、护理组、医疗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各自分头组织,加紧备战。

为逼真模拟非洲疫区高热环境下的实际感受,302医院在院内布置了30℃左右的高温培训基地,并用电暖气吹、火炉烤,增加湿度。队员们要穿上11件防护服,经过36道流程,不但走路不方便,呼吸也很困难,不一会儿,队员们已是大汗淋漓,医疗保障组孙志强组长笑着说:“这是医疗队的特色训练课目——‘耐热’训练,不亚于在桑拿天穿羽绒服逛大街,真是要命!”

在这20多天里,第三批援塞医疗队还组织了埃博拉防控、西非常见传染病、穿脱防护服、实用医学英语、当地风土人情、个人心理、外交礼仪等知识和技能培训。经过层层严格考核,最终43人成为正式队员。他们来自302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科、临床检验科、感染护理科等学科专业,大都参加过抗震救灾、抗击“非典”,防控“甲流”,亚丁湾护航,赴海地、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执行人道主义救援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经验丰富,训练有素,医技精湛,作风过硬。

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长、302医院副院长段惠娟介绍说,较前两批援塞医疗队相比,第三批医疗队有两个新特点,一是新增了专家组,包括全军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王福生,军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成员、著名防疫女专家赵敏,及全军医院感染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首席防控专家庄英杰,3位专家实地调研,科学指导,有力防控。二是护士长的比重加大。针对埃博拉患者感染风险高、护理难度大等情况,此次抽调了16名常年工作在传染病护理一线的护士长,占到护理总人数的近90%。

疫病无国界,患难见真情。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员坐飞机、乘快艇、搭汽车,经过33h的长途跋涉,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太平洋、大西洋两大洋,行程一万多公里,目的是救治更多的埃博拉患者,发扬“白求恩”式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2 援塞交接棒,情驻弗里敦

2015年1月15日,一下飞机,第三批先遣队员尽管日夜兼程很疲劳,时差还没倒过来,但都想第一眼见到分别两个月仍在执行抗埃任务的第二批援塞医疗队的兄弟姐妹。“亲人相见,分外眼红”,在弗里敦驻地,待队员们测量完体温,确认无发烧后,队员们尖叫地拥抱在了一起,泪花瞬间打湿了脸颊,在工作区门外,第三批医疗队先遣人员与第二批队员们进行了合影留念,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第二批医疗队队员也为第三批队员进行了最细致的带教和无保留的传授,从整体病房的布局,到库房物资的定位填充;从工作流程的熟悉,到细节要求的严格防护;从我方人员的培训,到与塞方工作人员的交流,无不体现出事无巨细、战友情深。

“带上口罩先吸气再吐气,看有无泄漏”,“打开防护服,先要看有无破损”,“两人相互检查,看有无暴露在外的皮肤”,“垃圾箱盖子要轻开轻合,避免病毒飞溅”……在中塞友好医院,第二批医疗队医师们告诉第三批的医师:“平时看似简单的戴口罩、穿衣服、脱鞋子,在抗击埃博拉一线,却与生命安危息息相关。稍不注意,放松警惕,比“非典”SARS病毒防护级别还高的埃博拉病毒就会趁虚而入!所以不能出现半点马虎。”

第二批医疗队员刘兵对第三批的刘利敏说:“在这里,工作分班次,每个班次又有主、副之分,主班需要进入病房,完成病房内的工作,而副班则负责在外配合主班的工作——填充耗材,打扫卫生,晾晒套靴等。”刘利敏提及这晾晒套靴,她说简直就是“噩梦”!在队员所穿戴的11件防护用品中,只有套靴是重复使用的,所以每次脱下后都要经过彻底消毒浸泡。而这个消毒水浓度达最高级别,散发在空气中,特别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当刘利敏第一次进晾晒间,虽说她之前就知道这消毒水的厉害,还专门带上了防护口罩和眼罩,可她还是低估了其威力:刚刚弯下腰准备清洗时,一股刺鼻的气味凶猛地灌进鼻腔,伴随着强烈的咳嗽,鼻涕眼泪一股脑儿地往下流,好一会儿她才缓过来。

为传好“接力棒”,第三批援塞医疗队专家组专家王福生、赵敏,认真听取了第二批医疗队的工作经验,接连开展了一次传染病知识讲座、查一次埃博拉患者病房、组织一次患者病例讨论等“五个一”活动,为第三批医疗队员做了表率。

“抗埃”就是一场接力跑,能力和速度对成绩至关重要。1月18日,我军第二、三批援塞医疗队,在弗里敦市举行了任务交接仪式。交接过程中,第二批援塞医疗队秉承“负责任、无保留、一站式”的交接原则,认真传帮带,仔细教经验,确保了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先谴队员能够顺利接替工作,实现无缝对接。短短4d时间,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已基本掌握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和治疗中心的运行模式。

3 提振精气神,亮剑埃博拉

面对致死率高达90%的埃博拉病毒,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员面对凶残的“恶敌”,以勇敢和责任为支撑,以健康与生命为代价,直面生死,临危不惧,与埃博拉疫魔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战斗,他们竭力把埃博拉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防控力就是战斗力”。每天一上班,队员们先看到防控组队员身穿防护服,背负几十斤重的消杀器具,穿梭在“病区”“缓冲间”“垃圾房”等地,不停喷洒消毒液,清洗复用防护用品,清理大量垃圾。

每次进入病房前,不管是否口渴,队员们都要强迫自己大量喝水,从开始穿上第一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队员们就开始流汗。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服、防水隔离衣、3层手套、4层鞋套、面屏……层层的防护用具将队员们身体的每一寸肌肤与外界隔绝。这个在出发前训练了无数次的流程,尽管队员们已驾轻就熟,也需要20min左右才能完成。

进入病房后,队员们在厚重的防护用品包裹下,平时很简单的动作都显得如此费力,大家要时刻注意保持匀速工作状态,这不仅是为了节省体力的需要,还是防护的需要,避免因动作幅度过大,出现皮肤暴露而被感染的危险。尽管如此,很快队员们的衣服就湿透了,护目镜也会随之模糊起来,呼吸加快,缺氧憋闷症状出现,队员们要在身体能承受的有限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的问诊、观察、生命体征采集及药物发放等诊疗工作。这些平时医护人员得心应手的工作,在身着11件防护用品、30多度高温的环境下,显得异常艰难……

查完房,队员们要经过几重缓冲间,多次高浓度消毒液从头到脚无缝隙的全身喷淋消毒,才能逐层脱去身上的防护用品,多数时候,因为体力消耗及大量出汗,到这一步时,两手相搓的力气都快没有了,但为了生命安全,必须坚持且不敢有半步差池,即使到最后一步经流动水淋浴后出来,满身都还是浓浓的消毒液味道,随着呼吸不断烧灼着呼吸道。

截至1月28日,我军第三批医疗队累计收治埃博拉留观患者38名,确诊埃博拉患者9名,确诊埃博拉患者治愈出院5名……援塞抗埃的战斗还远没有结束,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依然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前线奋战着、拼搏着……

(2015-01-21收稿 2015-01-29修回)

(责任编辑 潘奕婷)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3.018

王锦秋,硕士, E-mail:hjg302@163.com

100039 北京,解放军302医院政治部

猜你喜欢

博拉防护服医疗队
集成有散热功能的防护服
援非医疗队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直面“埃博拉”之惧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