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不同矫正方式的双眼视功能研究
2015-06-05王宏
王宏
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天津 300020
近视为临床较常见的眼部疾病,多见于青少年群体,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1]。近视眼常因辐辏功能、调节异常出现视疲劳,需保证舒适、清晰、持久的良好双眼视功能。目前临床主要建议佩戴SP矫正真性近视眼,虽取得一定矫正效果,但对双眼视功能的改善不尽如人意。根据相关研究发现[2-3],RGP矫正近视眼能够防止近视屈光度加深,适用性高。为探讨近视眼患者佩戴硬性透气角膜接触镜(RGP)和框架眼镜(SP)矫正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及价值。笔者2013年3月—2015年1月间选取120例近视眼患者,分别给予其RGP和SP进行矫正,旨在改善双眼视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20例近视眼患者,按矫正方式不同分为RGP组和SP组,每组各60例。RGP组:男18例,女42例,年龄 8~16 岁,平均年龄(11.3±0.7)岁;SP 组:男 21 例,女39 例,年龄 9~17 岁,平均年龄(12.4±0.9)岁。 全部病例均经眼部健康检查、角膜地形图、医学验光、双眼视功能检测确诊;联合光度处于-2.50~-7.00D之间,散光度≤2.50D,每年度数增长≤0.75D,两眼联合光度相差≤1.00D;均无眼部器质性病变,无其他病史。排除曾行屈光不正矫治术、斜视矫治术者和显性斜视者。
表1 两组患者矫正后的双眼视功能比较(x±s)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佩戴前均实施眼部常规检查,包括眼底、眼前部、眼位,排除相关禁忌。SP组选用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的依视路非球面镜片,折射率为1.60,行主觉验光,并矫正到最佳视力。戴SP3个月后复查双眼视功能。RGP组选用日本生产的Menicon Z硬性角膜接触镜,屈光指数:1.439,以 136×10-11(cm2/s×mLO2/mL mmHg)为DK值;首次试戴镜使用-3D(平坦角膜曲率值)试戴片,待患者逐渐适应30~40 min后,对角膜(镜片下)荧光图像进行分析并仔细观察,选用最佳配适状态基弧试戴片,矫正至单眼最佳视力,确定屈光度数和基弧,检测双眼视功能。戴RGP3个月后复查视功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矫正后的双眼视功能(AC/C比率平均值,远、近距离水平隐斜,远、近距负、正融像性聚散)。AC/C=(双眼前加+1.00后的测量值-近距隐斜值)/1。远、近距离水平隐斜:采用Von Grade法测定。远、近距负、正融像性聚散:采用平滑聚散检测。
1.4 统计方法
集数据录入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 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矫正后的双眼视功能比较,RGP组的AC/C比率平均值、近距离水平隐斜、近距负融像性聚散、远距负融像性聚散等数值均优于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距离水平隐斜、近距正融像性聚散、远距正融像性聚散等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近视眼患者临床视疲劳症状主诉有头痛、眼痛等,随着视光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双眼视功能作用已引起广大眼科医生的高度重视。临床可通过佩戴RGP或SP矫正近视眼,均在不同程度影响双眼视功能(如聚散、调节)。近视眼患者配戴常用SP矫正视力时,由于光学镜片的设计不能将物象良好地完全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产生离焦效果。RGP具有矫正视力优秀、安全性高、舒适度好、佩戴方便等特点,较SP的光学性能更高,易被近视眼患者所接受[4]。该研究显示,RGP组的AC/C比率平均值、近距离水平隐斜、近距负融像性聚散、远距负融像性聚散等数值均优于SP组,两组远距离水平隐斜、近距正融像性聚散、远距正融像性聚散等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此结果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5]。说明近视眼配戴RGP的矫正效果较SP更好,可有效改善双眼视功能。AC/C比率正常值为3:1~5:1,可为临床诊治双眼运动异常提供依据。近视眼配戴RGP矫正可增加内隐斜,减小外隐斜,这可能与配戴过程中调节、集合离正视眼更接近有关。同时,RGP矫正有足够的灵活性,更加舒适、清晰。SP矫正双眼视功能较差的因素:高度近视者因镜片放大率、厚度、重量等,减少配戴次数;轻度近视者使用间断,仅看电影、开车时配戴。
综上所述,与SP相比,近视眼患者配戴RGP的矫正效果良好,可改善双眼视功能,有利于患者视力矫正,值得推广。
[1]林靖淇,周美好.框架眼镜矫正和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眼90例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8):1144-1145.
[2]赵春娟,费安裕,林咸平,等.硬性高透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矫正超高度近视眼比较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4,22(1):61-63.
[3]唐平,王康宏,陈梨萍,等.框架眼镜与角膜接触镜矫正对人眼光学性能的影响对比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4,30(4):344-346.
[4]李疆,于姣.探讨配戴RGP前后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变化[J].中外健康文摘,2013,25(40):36-37.
[5]周超,闫斌娴.青少年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镜1年后的调节滞后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5,18(5):92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