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研究
2015-06-05邱鸿钟饶远立闫志来
邱鸿钟,饶远立,闫志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影响力”(influence)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词语,可以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人、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一个事件。影响力一般是指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动的能力。制造影响力和提高影响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事业提高社会声誉,促进产品营销的一种战略。影响力大小往往反映了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在群体或社会上的声誉或拥有的社会资源。用“影响力”作为主题词在互联网上检索,可以检索到80多万条相关信息。据说,美国心理学家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一书自1986年出版以来就成为一本畅销书,24年来被翻译成26种文字广为传播,全球销量超过300万册。“影响力”已经成为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中最流行的语汇。医院影响力可以定义为医院影响民众以及其他相关行为主体的态度系统的能力,是医院达成其经营目标或完成其使命不可或缺的要素[1]。医院文化影响力反映了群众能够感知该医院的服务、管理和品牌文化建设以及信息传播的程度。
本文基于2005—2013年全国中医文化建设的相关数据,探索了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的评价指标及其数学模型。
1 指数的构成要素及其评价数据的获取方法
就全国而言,中医文化影响力是一种行业产出的合力,既有中医医疗和健康服务的品牌知名度,也有中医发表论文形成的学术影响和中医师的人格魅力,以及在各种新闻媒体和著作中传播的中医文化。因此,从整体上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评价中医文化影响力,如图1所示。
图1 中医文化影响力的三个维度
1.1 服务影响力
从根本上讲,中医学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区别于现代医学的文化体系,中医文化的影响力源于几千年来在防治疾病,维护健康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简而言之,文化软实力归根结底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就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而言,其文化影响力最终综合反映在群众是否愿意去选择利用这个服务体系的自觉性、忠诚度和求医行为。因此,中医医疗服务人次总量既反映了中医文化在群众心目中所获得的信任和对促进健康价值的认同,也反映了中医院文化影响力最终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从这种意义上说,服务量和服务质量是文化综合实力的硬道理。
一般而言,“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康复和提供预防保健、接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与这些服务有关的提供药品、医用材料器具、救护车、病房住宿和伙食的业务。”[3]本研究初步采用中医院门诊量和住院人数来评价中医院医疗服务的最终产出,因为这个数据的统计途径和统计方法早已形成规范,具有较好的客观性。本次研究中关于医院服务产出量的数据来自2006-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1.2 学术影响力
中医学知识不仅是世界意义上的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能与现代医学并驾齐驱的科学技术体系,可见,中医药服务的有效性源于中医药学的科学性,而中医的科学性必须依靠中医工作者的科学研究及其发表的各类科技论文、中医文化研究和中医药管理等论文所形成的学术影响力。换而言之,在中西医碰撞,融合、汇通、结合等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医工作者除了临床服务的“实干”,还必须通过“研究”,发出声音,尤其是要让世界医学同行和学界认识中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中医服务才能在现代社会站得住脚,腰杆才能挺得直。中医科技、文化和管理论文和著作是中医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和重要载体,因此,发表论文的总量和出版著作的总量可以作为评价中医文化学术影响力的量化指标[5]。中医界发表论文的总量数据可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为文献检索源,以“中医”或者“中药”或者“中医药”等相关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
1.3 社会新闻影响力
医学亦是人学,中医人的各种社会行为和发生在中医界的各种社会事件都会成为影响中医行业形象和社会声誉的重要因素,而且在现代社会中,报纸、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公民健康信念、医学知识、求医行为和情绪的主要途径。一般而言,正面的积极的新闻报道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院形象,促进社会各界对中医药事业的了解,能够得到群众更多的支持、理解和赞誉;而负面的新闻报道则会损坏医院的声誉,导致患者对医院忠诚度的下降[4]。前期研究也显示,一个中医院的新闻报道总量与其服务量大小之间亦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由此可见,可以将新闻报道量作为衡量中医文化社会影响力的一个指标。新闻报道总量的数据可以按照年度以“中医”或者“中药”或者“中医药”为主题词,利用百度新闻高级搜索功能进行搜索获得。
选择统计年鉴、网络搜索和图书数据库检索的方式获取文化影响力指数评价数据,有助于避免因为被评价对象自己报送数据可能导致的数据滞后或失真,亦有助于实现从系统外部第三方进行评价的机制。
2 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的计算模型与方法
指数通常是指能反映某种自然现象、心理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总量变动的一个相对数,是解决多种不能直接相加的事物动态对比的一种分析工具,据指数考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个体指数是指现象总体中各个个别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它反映个别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动程度,例如,个别商品的销售量指数、价格指数等。而总体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是总体中各个个体指数的代表值。
本研究提出的“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既是一种动态指数,可以从指数的高低变化实时监测和评价中医文化建设的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是一种总体指数,可以从总体上观察中医服务、学术研究和社会新闻所产生的合力大小。
2.1 指数计算模型
设W为各项指标权重,X为各项指标的指数得分,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的计算模型如下:
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wiXi=((w1×中医院门诊量(x1)+w2×中医院住院人数(x2))+w3×中医药论文总量(x3)+w4×网络新闻报道总数(x4))
鉴于中医院文化影响力指数是一个综合性指数,需要采用动态综合评价方法(Synthetical Ecaluation)[2]进行多维度的评价。综合评价优于单一因素的评价,不仅适合于被评价对象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也便于对诸如负面新闻需要扣除一定比重的分数等特殊情况的处理。综合评价方法的涵义是:在时问区间[t1,tn]内,对相对稳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x1,x2,x3…xm来说,若能确定评价指标xj在不同时刻处的权中系数wj,那么,si在tk时刻的发展状况可由
来描述.式中f(.,.)为(结构待定的)综合评价函数,W(tk)=(w1(tk),w2(tk),…,wm(tk)T)。,xi(tk)=(xi1(t k),(xi2(tk),… ,xim(tk))T.
为了研究医院文化影响力的整体输出情况,还需要引入权重系统和综合测评值,即[k0+T-1]的整体输出水平为
在式(2)和(3)中,Wj(k)为权重函数,对任意的 w,有wj(k)≥0;rij(k)为s i在k时刻关于评价指标 xj的测评值;T为已知正整数。最后根据总分并赋值,然后予以加总排序。
2.2 计分规则
(1)设定各个指标的基期的个体指数为100,报告期的个体指数的计算方法为:是指报告期的个体指标值,P2是指基期的个体指标值。
(2)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3)计算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3 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的评价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次研究选择了2005—2013年全国中医院的住院人数和诊疗人次、中医药论文发表数量、中医药新闻数量。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3.2 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以各指标年度增长率作为标准,对原始面板数据进行统一化处理,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
以2005年为基期,个体指数分别为100,对其他各年份求出相应的个体指数,使用R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做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如下[7]:根据表3,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为:
表1 2005—2013年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指数相关数据变化情况
表2 统一化处理后的系数矩阵
表3 各指标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3.3 全国中医文化影响力综合指数与近9年指数变化走趋
以2005年为基准点,将其各项指数及综合指数设定为100,其他年份的指数则根据上述权重(权重经过归一化处理,加总等于1)和计算模型,计算出各分项指标和综合指数,最终得分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2013年的指数为272.3,8年间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增长了272.3%,年平均增长率为13.34%。
表4 2005—2013年全国中医文化影响力综合指数
根据该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全国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将达到654点。
根据近9年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计算结果,绘制出指数变化走趋图如下。
图2 2005—2020年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及趋势图(2020年为估计数)
4 讨论与展望
①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是一个开放的评价体系,鉴于影响文化影响力的因素较多,为简化评价模型,目前暂时只采用了三组数据容易获取,争议较小的指标,随着统计口径和统计途径的规范化,未来可以考虑引入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服务人次、中医药科技著作总数等更多的评价因子。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是一个可以随文化建设状况波动的指标,上没有封顶,提示文化建设永无止境。
②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数可以按地区和医院、企业等单位进行分解研究与评价,也可以演变为中医院文化影响力和中医药企业文化影响力,可以在各地和各单位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本文认为,从竞争力评价向影响力评价的转变更加符合医院的公共事业性质,尤其是对于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来说,医院属于福利型经济类型,文化影响力建设更加有助于引导医院管理者注重医院的内涵建设,而不再是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
③为何唯独中医行业需要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而相比而言,似乎综合性医院就不那么强调文化建设,这是一部分中医行业管理者存在的模糊认识问题。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这个认识问题不解决好,中医文化建设就得不到根本性的重视,或者说,只会将中医文化建设当做挂几幅书法作品和树几尊塑像的工作而已。事实上,无论是对于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来说,还是对于中医学的世界地位来说,中医文化建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直接影响到群众信不信中医药,来不来中医院求医问药,关乎到中医药在世界植物药贸易和产业中的占有份额和社会声誉的大问题。中医文化影响力最终将有助于中医药产品与服务产出的规模与水平。中医文化建设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医事业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继承与创新中医药事业的原动力,中医行业的决策与管理者们应有像引进现代科学技术那样的热情,积极主动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④要充分认识中医药事业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多元战略价值,中医文化建设对于增进中医行业的凝聚力和强化特色优势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然而,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和现代医学,以及社会办医竞争的背景下,不少中医院的员工自觉放弃了中医原创思维和运用传统技术的优势,长此以往,以致于中医思维能力下降,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弱化,因此,借助于从医院外部第三方评价机制来促进中医院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投入具有一定的意义。
5 结语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服务产品和服务态度、服务流程、服务质量和服务感受等诸多方面,如何评价文化建设的成效一直是管理上的一个难题。本研究表明,如果将医院文化建设视为一个系统,就可以从论文论著、新闻报道、服务人次等产出来评价这种建设的实际成效,提高评估的效率。研究显示,本研究推荐的评估方法是可行的,评价标准是公平公正的,结论也是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但因开展本研究的时间尚短,纳入研究的样本有限,尤其是中医文化建设的外延十分宽泛,文献检索和网络搜索时的主题词不易准确把握,因此,取样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我们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方法,进一步增进评价的动态性和智能化程度。
[1](美)科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等]著.《影响力》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邱鸿钟,豆晓莹.我国医院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循证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2(2):11-13.
[3]孙振球,徐勇勇.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3):485,486.
[4]财政部、税务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00)第42号文件.
[5]安文,魏广芬.熵模糊物元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中的作用[J].统计与信息技术,2010(6):76-77.
[6]王扬勇,潘雪.论新时期医院与新闻媒体沟通协作[J].湘潮(下半月),2012(5):81.
[7]林万莲,陈冰.广东省医院管理期刊文献量统计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09-310.
[8]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