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青奥会看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管理

2015-06-05余方亮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青奥会体育赛事场馆

温 阳,余方亮

(1.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南京 210014;2.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合肥 230009)

从青奥会看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管理

温 阳1,余方亮2

(1.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南京 210014;2.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合肥 230009)

对场馆运行模式下南京青奥会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大型体育赛事组织模式从“条条”转变成“块块”,场馆运行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风险也随之增加。以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风险的识别,构建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细则;接着以南京青奥会为例进行风险评估;最后提出了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的应对和监控措施,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

南京;青奥会;风险;场馆;风险评估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确保国家安全。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动荡和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南京青奥会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第二次成功举办的奥运赛事,有204个国家的3 787名运动员参加。布隆迪总统、马尔代夫总统、新加坡总统等外国元首、联合国秘书长、奥委会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出席了这一大型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1],如此高级别的赛事,对于南京而言还是第一次,但是经过紧张有序地筹备,为期12天的青奥会于2014年8月28日在南京奥体中心胜利闭幕,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为“完美无缺”。

青奥会规模大,影响广,使其容易成为恐怖组织攻击的目标[2]。而且参与者年龄大多为12到18岁的青少年特殊人群,自控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相对其他赛事更容易出现意外。因此,青奥会改变原有的自上而下、跨越多个场馆按照项目进行的“条条”管理模式,采用场馆化管理。以单个场馆为基本组织单元,通过组建场馆运行团队,由场馆团队编制落实运行计划,配置管理活动资源,实际组织馆内活动,进行“块块”管理模式,及时有效地解决安全隐患,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保障了青奥会的顺利进行。体育赛事组织模式从“条条”转变成“块块”,场馆运行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场馆运行风险从单一的执行风险扩展到资源配置风险、决策风险和执行风险。尽管场馆团队有效保障场馆组织竞赛活动的管理服务过程不确定性随之增加[3],然而青奥会场馆团队在赛前对赛事场馆风险源进行梳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和评估,分析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潜在的损失,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预案,有效保障南京青奥会的顺利开展。本研究拟通过总结南京青奥会场馆运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为今后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参考。

1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1.1 概念界定

当然对概念理解的不同将导致分析结果的差异,本研究拟从目标为导向识别风险,那么风险就可以理解为目标与结果的偏差。而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就应定义为在大型体育赛事的运作期间,有效保障场馆组织竞赛活动的管理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因素影响,使得场馆主任(总经理)的主观期望目标与客观实际结果产生偏差导致损失的众多不确定因素或事件。当然,可以理解为“场馆化”阶段场馆区域内,场馆团队围绕竞赛组织活动提供服务保障时出现的风险,主要包括场馆安全防范(交通疏散风险和安全保卫等)风险、场馆竞赛服务(观众服务、技术服务、媒体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语言服务、餐饮服务、票务服务、注册服务和市场开发服务等)风险以及场馆后勤保障(设施管理、环境维护和财物供应等)风险三大类。

1.2 以目标为导向的风险识别思路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识别是项复杂的工程[3],采用不同的风险识别方法,那么最终识别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从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目标入手,采用“目标特征—目标损害—风险因素”逆向追溯结构分解方法,利用特征映射理论,分别建立目标特征集合、目标损害集合、风险因素集合。由于集合理论要求集合中的元素不能够重复,以及映射理论规定值域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在定义域中有且仅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通过集合理论和特征映射理论来避免了风险因子交叉、重叠和遗漏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识别流程(见图1)。首先,从时间维度入手,分析大型体育赛事运行周期的职能目标,建立目标特征集合;接着,通过鱼刺图法初步绘制出损害目标的特征集合,结合专家风险检查表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完善目标损害集合;最后,将风险目标损害因子作为核查对象,编制专家问卷调查表,通过专家风险核查表对风险因素特征集合进行诊断、筛选或补充,初步构建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识别框架体系。

图1 以目标为导向的风险映射识别模型图

2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识别

2.1 目标特征集合的建立

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提出场馆运行的目标是在场馆内统筹规划、协调各方、整合资源,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安全、有序和高效的综合保障,为场馆内各客户群体提供热情、周到和文明的优良服务。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涉及到的人和物规模和数量都非常庞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目标特征集合的构建过程中,采用系统管理思想,从主体可控的角度,尝试从职能维度、目标维度和时间维度三维动态地识别(见图2),将复杂的、难以明确的系统结构进行分解,逐步清晰。

图2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管理三维结构图

三个维度中采用其中任何一个维度为主线,剩余的两个作为辅线进行实际风险管理操作。大型体育赛事整个生命周期时间节点比较清晰,易于识别,因而,本研究以时间维度作为主线,分析赛前计划阶段、筹备阶段、赛时运行阶段以及赛后恢复阶段等四个不同阶段场馆运行的职能目标,分别建立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目标特征集合。

2.2 目标损害集合建立

因果图法直观方便,能够很好地分析风险事故与风险源之间关系[5],由于目标集合元素不多,目标损害集合的初步确定采取因果图法。因此,全面系统地观察和分析妨碍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各阶段目标实现的众多因素,找出其因果关系,形成鱼刺图(如图3),初步确定目标损害集合。

在经过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聘请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实践操作经验较为丰富的专家和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较为权威的41名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小组。通过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意见征求,并归纳统计,剔除或修改目标损害因子。每一项损害因子与目标特征因子依据映射原理完成映射转换,最终形成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目标损害集合。

2.3 风险因素集合

在明确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目标损害因子后,将其作为核查对象,编制专家问卷调查表,组织风险核查小组,通过专家诊断、实地考察以及亲自参与赛事等途径确定风险因素。针对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每个目标的损害因子,遵照映射原理来寻求其风险因素,并整理和归并风险因素,最终形成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因素特征集合。通过层层映射关系避免了指标的交叉、重复和遗漏,最终形成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的风险识别框架体系。

2.4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本研究对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的风险识别框架体系进行了两轮德尔菲法专家论证,最终形成了由三个一级指标(赛前筹备阶段风险、赛时运行阶段风险、赛后恢复阶段风险)、九个二级指标(场馆运行计划风险、场馆人力筹备风险、场馆财力筹备风险、场馆物力筹备风险、场馆安全防范风险、场馆竞赛服务风险、场馆后勤保障风险、赛后人和物撤离风险、场馆赛后财务风险)和二十七个三级指标(客户群服务计划制定风险、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制定风险、场馆运行任务和程序制定风险、场馆空间布局风险、人力资源规划风险、人员招聘和选拔风险、人员培训与演练风险、人员考评与激励风险、场馆团队建设风险、场馆运行财务预算风险、场馆运行财务控制风险、场馆临时设施建设风险、场馆永久性建筑设施管理风险、场馆物资供应风险、安全保卫风险、交通消防疏散风险、观众服务风险、医疗卫生服务风险、技术服务风险、包括餐饮、语言、票务和市场服务等其他的服务风险、场馆设施管理风险、场馆环境维护风险、场馆财物供应风险、场馆人员撤离风险、场馆建筑设施受损风险、场馆资产流失风险、场馆财务超支风险)等风险因素构成的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的风险评估体系。

3 场馆运行风险评估——以南京青奥会赛时风险为例

3.1 南京青奥会场馆简介

南京青奥会28个竞赛项目将在三大场馆区26个不同的竞赛场馆举行(见表1):其一是奥体中心区,以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核心的五大场馆;其二是“人文风景区”,由玄武湖风景区、钟山风景区和老山国家森林公园、金牛湖风景区四大风景区组成的七大场馆;其三是“大学城场馆区”,由南京江宁大学城地区的体育场馆设施为核心的三大场馆。

3.2 评估方法

评估南京青奥会场馆运行赛时阶段风险的目的是分析比赛进行过程中场馆运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源,对风险进行排序,为赛前风险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依据,有效进行风险管理。因而,我们首先需要通过风险检查表法,对赛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系统全面地例举和分析,形成赛时风险清单;接着采用列表排序法[7],邀请第二届青奥会筹委会各个部门负责人以及南京亚青会各个场馆团队负责人组成专家组,根据筹办的实际情况,采用的是5级评判,对即将到来的比赛中场馆安全管理、场馆竞赛服务以及场馆后勤保障三个方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结果的严重性(S)以及风险的可控性(C)三个指标逐一打分;最后,对每一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结果的严重性(S)以及风险的可控性(C)的指标评估分值进行相乘得出风险量[8]。对各位专家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首先进行类内单排序,接着进行风险因素总排序,具体结果如表2。

表1 南京青奥会竞赛场馆一览表[6]

表2 第二届青奥会场馆运行赛时风险评估表(n=20)

3.3 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在对南京青奥会场馆运行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价之后,对安全防范、竞赛服务和后勤保障三个方面类内单排序。统计结果分析如下:首先,从南京青奥会安全防范风险因素的风险量排序可见,排在前三位的风险是群体性拥挤、踩踏事件、聚集闹事和爆炸或扬言爆炸;其次,从南京青奥会竞赛服务风险因素的风险量排序可见,排在前三位的风险是竞赛信息处理系统出错、食物中毒和赞助商权益受损;最后,从南京青奥会后勤保障风险因素的风险量排序可见,排在前三位的风险是场馆停电、场地器材故障或损毁以及场馆物质供应不及时。

在每项二级指标类内单排序分析后,接着识别出的所有风险因素的风险量进行总排序,排在前八位的风险分别为:场馆停电、群体性拥挤和踩踏事件、竞赛信息处理出错、聚众闹事、场地器材故障或损毁、食品卫生不合格、爆炸和扬言爆炸、物资供应不及时、劫持人质及交通工具以及投掷物品等八类,并针对这八类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

4 场馆运行风险应对

既然场馆运行风险可以理解为目标和结果之间的差异,由此可见,有效避免风险的最佳途径就力求达到场馆运行的目标[9]。既然风险可以理解为目标与结果的偏差,那么围绕场馆运行目标采取科学合理的场馆运行管理方法是有效避免风险的最佳途径。

4.1 科学地进行场馆运行设计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体育场馆赛事期间人流量大,但是场馆的空间是一定的。从人均站立面积对应不同的人流状况表,当个体站立空间减少到0.14平方米,即达到了拥挤事故通常发生的“临界密集度”值,容易造成集体性拥挤,甚至发生踩踏事件。为了保障场馆人流的顺畅,赛前需要根据场馆建筑特点和现状条件,对场馆的空间、人行流线和车辆流线进行合理地安排和布置,保障赛事期间人员和车辆能够顺畅地进出场馆,以减少场馆人流拥堵而产生集体踩踏事件或场馆运行紊乱等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

4.1.1 场馆功能分区和注册分区

我们应以客户群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供的服务能否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群为总原则进行场馆功能分区。可以将场馆分为边界、前院、后院以及竞赛场地等四个区域,把场馆内的不同人群进行空间分隔,便于管理,减少危及人员安全的事件发生。对场馆前、后院要进行严格区分,前院为观众活动提供空间和服务,后院为持证人群活动提供空间和服务。而注册分区是对场馆内不同人群通行权限的区域划分,应保证持同种证件人群空间连续性。在总体空间分配上,依次按照运动员—官员—贵宾—电视转播—新闻运行—工作人员的优先顺序满足持证人群的用房及空间需求。

4.1.2 场馆流线设计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内人多、物多,流动频繁,每个功能区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和隔离,各类流线经过这些区域,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根据人车分离原则、前后院分流原则和客户群分流原则,设计顺畅的场馆人员和车辆流线,可以防止各类人流和车流的交叉或混流产生的风险,提高场馆车辆和人员的“流动”速度。

4.2 围绕客户需求完善场馆竞赛服务

进入场馆的每一类客户群由于角色不同、职责不同、与赛事的利益关联程度和关注点不同,使得其在场馆内的需求也随之有差异,即使是相同的要求,其服务的流程、服务的标准以及服务的区域也不尽相同[10]。为了防止场馆各客户群不满意竞赛服务的风险发生,我们需要分析客户群的服务需求,本着“以人为本”和“服务适度”为原则为不同客户群量身定制服务标准。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和实施。只要坚持把场馆客户群体的需求作为场馆运行竞赛服务工作的出发点、把贴近场馆客户的需求当做推动场馆运行竞赛服务工作的落脚点、把场馆客户的基本需求作为评判场馆运行竞赛服务工作的监控点以及把场馆客户反馈结果作为评定场馆运行竞赛服务工作的标准,那么场馆运行竞赛服务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4.3 提供强大有力的场馆后勤保障

一项圆满的体育赛事离不开可靠的场馆设施、设备保障,以及清洁的场馆环境。场馆设施管理人员分班次值班,保障24小时在岗,确保场馆的设备、设施全天正常运转。对于,在赛事期间必须进行每日巡视检查场馆固定建筑物、临时构建物和场馆附属物等,对各类设施定期维护和安全检查,及时处理解决安全隐患。

当然,如果场馆主任(总经理)和场馆业主并不相同,则两者负责的范围也不同,那么场馆主任(总经理)可以与场馆业主签订《场馆使用协议》,界定清楚场馆主任与场馆业主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将场馆后勤保障风险转给场馆业主。场馆使用协议需要将风险的责任归属明确,包括场馆移交给赛事组委会时场馆的基本条件和标准,赛事期间场馆的准入通行权限、场馆的管理权限、相关工作的落实责任、场馆设施以及水电气等的供应等。

4.4 落实场馆安全措施

场馆安全是场馆运行重中之重的工作,场馆团队应结合场馆和赛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方案和应对各类危及场馆运行安全的应急预案。动员场馆内所有人群进行场馆安全知识普及,提高赛事参与主体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而对于风险量大的风险事件,还需要进行模拟演练,使之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如应对。

从场馆封锁到赛事结束期间,可以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九大措施减少安全防范风险的发生,保障体育场馆的安全。其一,部署专门力量在场馆的安保封闭线内24小时巡逻控制,在场馆外围安保封锁线以内进行巡逻控制,防范事件的发生和及时处置非法侵入事件;其二,在进入场馆的进口处安排安检人员和配备安检设备,对持票持证进入场馆的人、物和车辆进行检查,从而保障场馆内人员人身安全。为了防止大量人员拥挤在场馆入口处可以采用“远端安检”,在驻地或训练馆等封闭区进行安检,由“干净车”直接驶入封闭区,而无需再次安检以减轻场馆入口处安检的压力。同时可以在入口处通过现场广播告知观众入场须知及其注意事项;其三,对于场馆内部,需要在看台入口、安全疏散通道、观众坐席等重要部位安排安保人员巡逻,及时应对临时发生的安全风险事件;其四,对于场馆的关键区域比赛场地需要专门安排安保人员,以及时制止、处置观众攀爬围栏、观众冲进比赛现场等阻扰赛事正常进行的行为;其五,对于贵宾休息室、贵宾看台、奖牌存放室等重点区域也需要部署人员,防止风险的出现;其六,对于场馆消防安全,需要在赛前检查场馆消防安全措施实施情况,安排值班人员及时消除场馆内发现的火灾隐患;其七,在体育场馆的外围,交通民警对人员和车辆进行交通疏导和调度,确保场馆内各类人群进出便利,车辆停放整齐,通行状况良好;其八,为了服务场馆内的客户群,有必要在场馆内或周边设立报警服务站来提供报警服务、失物招领服务以及赛事有关的咨询服务;其九,配备勤务增援人员防止场馆内的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由场馆安保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直接调动这部分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尽可能减少场馆运行风险的损失。

[1]张锋.2014年南京青奥会公共安全风险及防范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1):88-91.

[2]陈亚君,基于非传统安全理论对南京青奥会安保风险的研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5):21-24.

[3]温阳.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运行风险识别与评估[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3.

[4]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29.

[5]肖拥军.旅游地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60.

[6]百度百科: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hes-aUycwsYP26alxMGa Oe56BR2wfTY7gZRdLgyDm281affpSfLq6L1uPFPdGf8SaFZDy8LC 4yrtRw7DF59NK,2014-12-26.

[7]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9-121.

[8]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1.

[9]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北京奥运会工作人员读本[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6-67.

[10]鲁勇.场馆运行论—北京奥运会启示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158-161.

Operation risk management of large sports venues from the Youth Olympic Games

WEN-Yang1,YU Fang-liang2
(1.Dept.of P.E.,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 210014,Jiangsu,China;2.Dept.of P.E.,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nhui 230009,Hefei,China)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risk identification,evaluation and response under venue operation mode of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The organization model has transformed from vertical management to unit management that takes each venue as a unit.Risks increased as the venue operation content changed.By taking the operation risk of large-scale sports venu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authors first established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rules through risk identification;next,risk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by taking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 as an example;finally,risk response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large sports venu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isk management.

Nanjing;Youth Olympic Games;risk;venue;risk assessment

G80-052

A

1009-9840(2015)03-0007-06

2015-01-1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ss14136)。

温阳(1978- ),女,江西赣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青奥会体育赛事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场馆风采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南京青奥会掠影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