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国别掉队
2015-06-04冯昭奎
冯昭奎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这是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中的一句话。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基本内涵,2014年6月3日习主席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有进一步阐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要表现
其一,在信息技术领域,作为20世纪最重大科技发明之一的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目前,拥有30亿用户的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而在互联网基础上出现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不但可以让人们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还可在几秒钟内完成海量存储,这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其二,能源技术领域,革命正风起云涌。《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则为我们描绘了能源革命的宏伟蓝图: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普及和推广;“能源自给型”建筑物的不断建设和增多;储能设备迅速开发和进步,数以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农场里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生产出绿色能源以满足自需并将剩余电力出售给公共电网,也就是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生产的能源,就如同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信息一样。与此同时,“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数十亿人和数百万组织连接到能源互联网、物联网和服务互联网,从而使人类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全球协同共享中分享其经济和生活。
其三,在工业技术领域,工厂自动化将朝向“智能工厂”发展。德国政府在2011年11月提出“工业4.0”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工厂(SmartFactory)”。在智能工厂里,互联网将工厂里的所有机器设备联系起来,使之能自律地协调动作,再利用“大数据”,对有关设计、开发、生产、出货、流通等所有数据“一条龙”地进行采集和分析,而且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正在大幅度地扩大,已经超出了工业领域。智能工厂不仅可望前所未有地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杜绝整个供应链条中的一切浪费环节,还可望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例如,传统的工厂在每天下班后会停下大部分或全部机器,到了第二天早晨上班时再把机器重新开动起来,这一停一开就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而智能工厂能够根据全部机器开动程度的变化,实时地调整能源供应,从而大幅减少能源消费量。又比如,传统的工厂会有很大部分员工下班后要回家,第二天再来上班,这一来一回也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还有员工为路途往返、交通堵塞而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等,而智能工厂可实现网上作业,即使蓝领员工也不必每天到工厂“报到”而可以就近上班或在家上班,大大节省了能源。
其四,在制造技术领域,3D打印技术将可能使号称“工业之母”的模具不再必要。比如用现在这种传统方法来生产汽车,车身的外形是用钢板在模具(模子)上轧制出来的,一个昂贵的模具要用来压数以万计的汽车,这样同一型号汽车的外形才会一模一样。过去美国三大汽车制造企业使用的轧制模具点名要用日本制造的,因为美国造的模具轧制3万次,就磨耗得不能再用了,而日本造的可轧制6万—10万次。然而,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日本擅长的模具技术优势将可能风光不再,因为3D打印不需要事先做模具,就可以直接把汽车的车身乃至各种零部件打印出来,而且完全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定制生产。有专家预测,使用大型3D印刷支架来打印整栋建筑都将成为可能。
其五,在机械技术领域,机器人的用途将不断扩大。2011年“3·11”大地震引发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最早进入反应堆的机器人居然不是号称“机器人王国”的日本国产机器人,而是美国制造的军用机器人“PackBot”,这不能不使日本的机器人产业蒙羞。当然,促使日本提出“机器人革命”的更主要原因是生产年龄人口的减少,而机器人被认为是克服生产年龄人口减少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的一个关键。无论是制造业、农业,还是服务业,机器人都可以在很多场合承担工作,特别是能够“心甘情愿”地从事人们所不愿意从事的“脏、险、累”及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不仅能够在制造业大显身手,而且可以在农林渔业、医疗护理、旅馆经营、防灾减灾等广泛领域发挥作用。机器人和工厂智能化的发展,不仅影响“如何”制造产品,而且影响“在哪里”制造产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追求廉价劳动力而把工厂设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现在有了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加上“页岩气革命”大幅降低了国内的能源成本,导致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工厂迁回本国,从而给长期受益于发达国家企业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目前,围绕“新科技革命”在科技发展史上的定位和定义,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作者杰里米·里夫金主要从能源的角度,将“新科技革命”定位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的“工业4.0”发展战略则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有学者提出“第五次”“第六次”科技革命;或强调网络技术及信息化的重要性,将“新科技革命”定义为“互联网革命”;或强调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将“新科技革命”定义为“新能源革命”,等等。这向我们提出了“孰为新科技革命”,即有关“新科技革命本身”的研究课题,为此需要结合国内外科技界之力,结合自然科技界与社会科学界之力,努力达到一个能够为多数国家、多数学科、多数行业所基本接受的有关“新科技革命”定位与定义的“最大公约数”。
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思考
历史上,我国曾因错失了两次产业技术革命而遭到“落后挨打”的厄运,这一次新技术革命我们决不能再错失了,为此,提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要营造尊重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文气氛,通过电视等媒体将广大民众引向尊重科技而不是引向“拜金主义”。应该承认,在当今中国,覆盖全国的电视节目大多缺乏科技内容甚至不见科技,一味地追求“收视率至上主义”,不少电视剧等节目充满着争权夺利、声色犬马的内容,所宣扬的不是科学精神,而是“享乐至上”和“拜金主义”。笔者曾对中国的电视节目与日本的电视节目做过多次随机比较(如在1周时间里日本NHK与中国CCTV的电视节目的科技含量比较),发现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台节目很少有科技内容,而在日本NHK或其他电视台,既有介绍科技发展前沿的专题节目,又有具体介绍制造业等各行各业的企业,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的节目。中国的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会担心一说到科技,受众就会将遥控器或注意力转向别处,然而,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收视率或发行量而轻视科技宣传,甚至把专门的科教频道搞成电视剧频道。确实应该承认,社会公众对科技宣传的关注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素养水平政府应该对电视台等媒体的科技宣传多加引导和支持,而不能完全听任市场力量摆布。
第二,要耐心扎实地继续做好工业化的“功课”,并大力加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迎接新科技革命,决不意味着我国可以越过工业化这个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现在,我国确实在不少工业技术领域依靠自己的力量达到先进水平,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确实通过收买国外的企业,获取了国内尚未研发出的先进技术。但是,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包括科学与技术、教育与文化、企业与管理、经营者与劳动者的素质水平等在内的全面的社会体系与发展阶段,工业化既不能用钱“买来”,也不可能“跳过去”直接进入“后工业社会”,尤其是它必须与“现代化”同步发展。而据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发达国家已全部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是:美国、瑞典、丹麦、芬兰、日本、挪威、韩国、澳大利亚、德国以及荷兰。”“中国仍未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在世界131个国家中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排第69位;第二次现代化排名第60位。”(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
当然,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今后的工业化道路会越来越多地融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要素,而信息化与网络化将日益成为从工业化途中迈向新科技革命前沿的桥梁。
第三,打破西方对我国尖端前沿高技术封锁。美国不仅依靠从全世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等措施提高其尖端技术研究水平,而且通过加强盎格鲁撒克逊五国同盟的紧密军事技术合作和协同关系(“盎格鲁撒克逊五国同盟”已经制定、设立的计划和组织有美英加澳陆军计划ABCA、航空航天相互运用性协议会ASIC、三项海军关联计划、合同通信电子委员会CCEB、多国间相互运用性协议会MIC、技术协作计划TTCP等),还通过加强与日本之间的军民两用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以增强其军事技术霸权国的地位。而上述国家都是旨在防止对中国出口可能转用于军事高技术的《瓦森纳协定》(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目前共有包括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40个成员国)的成员国。
所谓“可能转用于军事的高技术”,大多数是军民两用的尖端前沿高技术。如何突破这一封锁线,既需要我们加强自力更生的自主技术创新,同时也要加强对科技先进国家的科技外交和高科技企业合作,特别是在我国“技术弱项领域”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其实,当今世界上即便是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国家也存在各自的“技术弱项领域”,也仍然需要从国外引进更先进的技术以补己之短。比如,美国擅长设计和制造整套武器系统,而日本擅长制造武器系统中的高端零部件,日本为美国F-35战机供应高端零部件就成为美日武器技术取长补短的一个重要案例。
第四,在国际标准化竞争中增强外交影响力。据笔者了解,虽然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占全球半壁江山,但连一家太阳能电池标准测试中心都没有。目前,全球有3家太阳能电池标准测试中心,分别位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国内的太阳能企业不得不找外国的标准测试中心来测试产品。
如何在高技术产品的标准化竞争中夺取主导权,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高科技比拼的一个制高点。目前,围绕国际标准化的外交交涉的主要场所就是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以及其他国际标准化机构。
世界主要国家都想以本国的科技实力为后盾,在国际标准化竞争中大力增强外交影响力,以避免出现明明是本国拥有先进技术,却陷入必须采用别国技术标准的窘境。这意味着国际标准化竞争固然主要依靠本国的科技实力,但也离不开“外交影响力”。这或许可称之为“科技”外交中的一个分支——“标准化”外交。
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竞争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激烈。当前,中国已成为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大国,有一定技术实力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标准化竞争中争夺主导权。为此,中国不仅要抓住最新的科技革命机遇,继续大力加强环境友好型的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建设新能源产品的标准测试基地,积极培养标准测试专业人才,而且要高度重视在新能源等高技术标准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外交竞争。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对于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我们既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也需要找到与科技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首先是有关发展科技的战略意义方面的认识差距),找到自身的弱点和面临的挑战,找到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可以说从我国的整个舆论氛围看,我们对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总体上还缺乏应有的热情、觉悟、责任心和紧迫感。为此笔者想大声呼吁: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国别掉队!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日本研究所原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