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纪念馆的双重功能与党史文化建设

2015-06-04栗荣

红广角 2015年4期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

栗荣

【摘 要】革命纪念馆是一种物化存在,它是在中共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保存了中共大量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遗存物。同时,革命纪念馆还不仅仅只是一种物化存在,它还充当着记载、宣传、纪念和保护中共历史的角色。革命纪念馆的精神价值功能,对党史文化的建设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更是如此。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双重功能;党史文化建设

革命纪念馆——这里特指以保存、收集、研究、宣传中国共产党历史遗存物的纪念馆,不但是一种历史物化载体,而且更是一种延续革命历史生命的精神载体。作为一种现实存在,革命纪念馆是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的纪念场所,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研究党的历史、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党的革命历史的重要机构,也是推动和促进党史文化建设的重要部门。因此,在中共中央提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积极发挥革命纪念馆的历史宣传功能和现实教育功能,对于党史文化建设将起着其他物质载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革命纪念馆的物化与精神双重功能

以展示中共革命历史为中心的革命纪念馆,应当被看成是党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革命纪念馆的物化与精神双重功能,早在1985年文化部颁布的《革命纪念馆工作试行条例》中就已指出:“各类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近、现代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并依托于有关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是有关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和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从这段规定中可以看出,革命纪念馆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是纪念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的事件或人物,而非别的历史时段的事件或人物;第二,突出的“革命”特征,也就是说,革命纪念馆只是为延续革命精神而创设,纪念的对象也只是与革命有关的事件或人物;第三,革命纪念馆必须依托相关的革命遗址、文物资料、革命遗物等而存在。

革命纪念馆在党史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物化的和精神的双重作用,这是因为革命纪念馆本身所拥有的功能所决定的。

革命纪念馆在物化功能方面具有多重的表现形式。革命纪念馆以收集、保存、保藏等等手段,汇集了中共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大量文物资料。这些文物资料以物化的形式,“收藏”着中共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因此,革命纪念馆的物化功能,首先就是以物质形态保存了中共历史。历史对人类来说,是精神价值的延伸。就这个层面而言,收集和保藏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资料,也就是保存了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党史文化建设就是要弘扬这些精神财富,而要弘扬这些精神财富,革命纪念馆就是最好的物质载体。同时,保存中国革命历史文物资料,也可以为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提供史料,中共的革命和建设历史面貌,也可以在这种物化的载体中得到体现。

但是,如果将以中共革命和建设为主体的革命纪念馆,仅仅看成是一种物化存在,是远远不足以显示革命纪念馆的存在价值的,也不能显示革命纪念馆在建构党史文化中的积极意义的。因此,应当把革命纪念馆看成是一种精神价值的存在,并且塑造这种存在的文化建构意义。

革命纪念馆的功能从物化意义转换成精神意义,这种转换的意义形式具有如下几种:

第一,纪念意义。革命纪念馆保存的实物现今都已成为具有历史价值的纪念物品,当人们要纪念中共革命历史的光荣历程时,必须借助这些纪念品才有可能,并且直观纪念品也很容易使参观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增强革命信念。

第二,教育意义。革命纪念馆展示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革命传统和光辉历程,便于人们尤其是普通民众了解革命历史,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利场所,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载体,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第三,陶冶意义。革命纪念馆的丰富馆藏,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人说过,“历史是现实的艺术,对于陈列馆物品的欣赏,就是对于历史的欣赏、理解和感悟”①。通过对革命纪念馆藏品的观摩欣赏,可以产生高尚的情感,培育进取的精神,让人民群众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还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性情。

总之,革命纪念馆在党史文化建构中,能够发挥价值的、道德的、审美的等功能。党史文化建构除了以文本、语言、符号、仪式等等手段来实现之外,还必须通过像革命纪念馆这种物化的形式来塑造。革命纪念馆以其物化的形式,表征中共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与现实的精神,这种表征过程,就是党史文化的建构过程。

二、历史书写:革命纪念馆的文化建构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中共逐步认识到收集和保护革命历史遗物、宣传革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而革命历史文化相对于中共进行的实实在在的革命实践而言,只是一种抽象性的表达,它需要借助一定的具体的物化形式来呈现。由此,中国革命历史“选择”了革命博物(纪念)馆这一表现形式,也就是说,革命历史催生了革命纪念馆的诞生,反过来,革命纪念馆也成为承担记载、宣传、纪念和保护这部历史的角色。

早在1932年1月,中共在苏维埃大会决议中就明确提出:“死亡战士之遗物应由红军机关或政府收集,在革命历史博物馆中陈列以表纪念”、“死亡战士应由当地政府帮助红军机关收殓并立纪念碑”②。1933年5月,中共成立了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具体工作由中央教育部负责。这更加体现出中共对革命纪念馆和革命历史遗产的重视。6月29日,中央教育部代部长徐特立在《红色中华》上发出了一份关于中央革命博物馆征集陈列品的启事,指出“中央教育部决定建立革命博物馆”,希望“各机关,各群众团体,及个人,帮助搜集下列各种物品寄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其中,征集的物品包括五类:一、关于革命的文件(一九三三年以前的);二、关于革命的各种物品;三、像片;四、旗帜、印章、徽章等类;五、私人的物品③。同年11月,为了迎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徐特立和沙可夫再次在《红色中华》上发出了《革命博物馆启事》,以这些文物征集和保护工作为前提,中央革命博物馆终于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正式开放。endprint

在全面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中共仍然没有忽视革命纪念事业的建设。1937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为了纪念红军诞生十周年,成立了“红军历史征编委员会”,并指定徐梦秋、张爱萍、陆定一、丁玲等十一位同志为委员,负责收集、整理十年来全国的红军战史。红军历史材料征集的项目很多,包括历史(各部红军的产生和发展)、战史(各个战役和重要战斗)、长征史(片断的或全部的回忆)、纪念品(牺牲同志的或缴获的)、奖章(牺牲同志的或自己的)等等①。1939年5月,值抗战两周年之日,八路军政治部决定在延安举行抗战两周年展览会,向前后方部队及各界人士征集展览品,包括“(一)历次战斗所获之胜利品;(二)历次战斗经过之通讯、照片及图画;(三)历次战斗牺牲烈士之照片、传略及遗物;(四)抗战领袖及部队生活之照片或画像;(五)暴露敌军兽行、敌国困难及敌寇阴谋之照片、图画或统计表;(六)前后方民众参战动员之各种材料等。”②展览会这种形式,就是战争年代的一种党史文化建设,它在精神层面上极大地增强了军民抗战的信心。

在征集纪念品、开办陈列展览会的同时,中共还试图建立革命博物馆,以更好地发挥其文化教育作用。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周扬在文教提案中提出“为提高边区人民对中国文化及中国革命之意识与对于革命史实之具体了解,并加强其对于革命之信念”,建立历史博物馆。1946年4月召开的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上,文教提案再次提出“为使边区各种革命历史纪念物品及革命领袖之史迹永留于边区,以便教育干部及群众起见,建议在延安建立陕甘宁边区革命历史博物馆。”③然而,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中共试图在陕甘宁边区建立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愿望并没能达成,但是历次征集文物、纪念品和举办陈列展览的种种尝试,对边区军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争取革命胜利带来的精神鼓舞和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由此可见,革命纪念馆是在中共领导的革命过程中,在中共不断强化革命历史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反过来,革命纪念馆也在革命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广大军民以凝聚革命力量的作用。正是在这种双方相互影响的关系中,革命纪念馆才能体现出建构党史文化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这种关系也一直延续到建国后,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这种互为关系的历史功能,更需要在党史文化建设中发挥建构性的作用。

三、革命纪念馆在党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学界对于党史文化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认为“党史文化体现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④还有的认为,党史文化反映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与行为文化四个层面上⑤。尽管存在界定的不同,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党史文化的内涵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即物质文化或者是物态文化,也就是“有形党史文化”⑥。革命纪念馆就是一种物态文化,它不仅仅对革命遗迹、遗址、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保藏,与此同时,还利用遗迹遗址建立的场馆和革命文物举办各种陈列和展览,是党史文化大众化的一种重要媒介。党史不同于其他历史,同样,党史文化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也是有区别的,尽管二者有一些重合的部分。党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大众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同时,党史文化作为现当代历史文化的一种,还具有抽象性,这就决定了党史文化不会也不可能自己“自我呈现,它只能借助各种具体的、感性的、审美的等等形式来体现。”①在这其中,革命纪念馆就是这种“具体的、感性的、审美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尤其是普通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大大扩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革命纪念馆也相继免费开放,成了普通民众充实文化涵养的重要选择对象之一。

对于革命纪念馆来说,它对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或者重要节日的纪念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而“纪念既是一种文化,寓文化于活动之中,又兼具传承文化、生成文化、传播文化的功能。……中共举行纪念活动的过程,也是党史文化建构的过程。”②从开展纪念活动来弘扬党史文化这个层面来看,革命纪念馆显然有更多的优势,因为党史文化精神通过革命纪念馆中的具体存在物质,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民众面前,因而更加具有感染力,这比空洞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普通民众历来有纪念这种心理传统,在情感上也更容易接受这种文化宣传方式。

革命纪念馆还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党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③。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精神需求也随之扩展,旅游也成了节假日的首选,红色旅游因此成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兴产业而发展起来。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又下发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再加上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工作,也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革命纪念馆是依托革命遗址、遗迹而建,本身就包含在红色旅游资源之中。在这种旅游资源中,革命纪念馆一方面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陈列、展览来彰显蕴含在党史文化中的精神;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研究保存在馆内的文物史料,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这两方面的工作,都为红色旅游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余论

中共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文化建设,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决定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④在积极推动党史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革命纪念馆应当积极地为宣传、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做出应有的贡献。

革命纪念馆在党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打造和创新文化品牌,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革命纪念馆更应以其特有的优势,大力弘扬党史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助理馆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革命纪念馆
浅论革命纪念馆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新时期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革命纪念馆文物征集工作之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革命纪念馆的发展与创新思路
浅谈革命纪念馆教育功能的发挥
追寻“红色”足迹
红色文化与革命纪念馆的发展
浅谈革命纪念馆讲解工作的认识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再论考古调查和发掘手段在革命纪念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