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洛茨基、斯大林及其他

2015-06-04郑异凡

同舟共进 2015年5期
关键词:布尔什维克政治局苏维埃

郑异凡

《同舟共进》2015年第2期刊载了两篇涉及苏联历史的文章,一篇谈斯大林的妻子之死,一篇谈托洛茨基之死,内容都不错,但涉及苏联史的几个地方有误,需澄清一下,不为批评,只为普及一下苏史知识。

【十月革命中的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在十月武装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说“他一手领导了十月革命”,有点过头了。举行十月武装起义的最高决策者是列宁,隐蔽在地下的列宁从1917年9月起就不断催促党中央发动武装起义。列宁的倡议,在党内遇到严重阻力,尤其是两名重要领导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顽强反对举行武装起义。托洛茨基原属区联派,1917年7月与布尔什维克派合并,在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缺席当选中央委员。七月事变后不久托洛茨基被捕,粉碎柯尔尼洛夫将军叛乱后获释出狱,并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这就意味着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苏维埃,他在苏维埃下设立军事革命委员会,着手具体组织武装起义事宜,委员会的主要成员是布尔什维克和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军事革命委员会是十月武装起义的具体组织和指挥机构,为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正因为如此,宣布推翻临时政府的《告俄国公民书》是以“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名义公布的,其中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业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列宁全集》第33卷第1页,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所谓从政治上领导起义的政治局,实际上并不存在,是斯大林在1924年伪造的。列宁是10月24日晚上到达领导起义的指挥部所在地斯莫尔尼宫的,而起义工作在24日早上已经开始,早上召开中央会议做出起义的具体部署,分派各中央委员到各关键部位领导起义工作。这时原先反对起义的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也转过来参加起义工作,24日早上召开的中央会议就是加米涅夫主持的。斯大林没有出席这次会议,据说是在《真理报》编辑部。斯大林在纪念十月起义胜利一周年的《十月革命》文章中高度评价了托洛茨基的作用:“起义的全部实际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同志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可以坚定地说,无产阶级很快转到苏维埃方面来与军事革命委员会善于做日常工作是分不开的,这些方面党首先并主要应该归功于托洛茨基。”这篇文章载于1918年11月6日的《真理报》,后来此文收入《斯大林全集》第4卷时上述评价被删去,中央编译局所藏的《真理报》刊载的此文也被剪去,所以复印的这天《真理报》就开了天窗。这完全像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真理部的所作所为。文字可以删去,但实际事实是抹杀不了的。可以这么说,没有列宁的决策就不会有十月武装起义,而没有托洛茨基领导的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具体实施,也不会有起义的胜利。

顺便说一下,斯大林这篇文章的篇名为《Октябрьскийпереворот》,《斯大林全集》中文版译作《十月革命》,如果直译,应是《十月政变》或者《十月变革》。现在俄国的一些史书,也把十月革命叫作переворот,即“十月政变”,而不用“革命”这个词。

【托洛茨基和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废除粮食征收制改行粮食税,这就是新经济政策的开端。所以说托洛茨基“是1924年新经济政策的最早提出者,使千百万人免于饿死,从经济上挽救了濒临崩溃的苏维埃”并不符合事实。第一,新经济政策并非1924年开始的;第二,托洛茨基也不是1924年新经济政策最早提出者。不过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不着边际。1920年2月,托洛茨基到西伯利亚考察后,给中央提出一个近似后来的新经济政策的建议:

一、用按一定比例的扣除(一种累计税)取代没收余粮,以利于增加播种面积或者更好地耕作

二、供给农民的工业品和农民缴纳的粮食量之间要有更为恰当的关系,不仅按乡和村,并且还应当按农户计算。

这就是说,用赋税取代粮食征收制,同时用工业品去换取农产品。托洛茨基写道:“无论如何,目前按照粮食定额平均征收的政策、征购时的连环保制度和工业品的平均分配政策,显然造成了农业生产下降、工业无产阶级涣散,有使国家经济生活彻底瓦解的危险。”

不得不佩服托洛茨基的远见卓识,后来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论据和基本措施就是托洛茨基所说这几条。整个国内战争,托洛茨基主要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比较接地气,对地方的真实情况比较了解,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并不奇怪。不过当时布尔什维克中央的多数还没有认识到对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托洛茨基的建议以11票对4票被否决。一年以后,在农民暴动和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的压力下,布尔什维克党才匆匆通过决定,废除粮食征收制,实行粮食税制度,从此开始了新经济政策。

如果说得更全面一些,那么最早提出废除粮食征收制的还不是托洛茨基,而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但这就说远了,就此打住吧。

【斯大林的职务】

说斯大林“由民族人民委员升任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是不确切的。十月革命后斯大林在政府内的职务是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和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党内的职务是政治局委员、组织局委员,1922年4月又当选为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由于担任了总书记,为使他集中精力处理党务,就免去工农检查人民委员职务,但仍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至1923年。当时的总书记职务并非后来党的第一把手,只是书记处的头,而书记处的任务是落实和监督检查政治局决定的执行以及处理其他日常党务工作。所以担任总书记谈不上“升任”,根据后来总书记为第一把手的情况判断斯大林为“升任”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不过斯大林当任总书记的结果是,他一人在党内同时担任政治局委员、组织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总书记这三个重要职务,这是空前绝后的,就如列宁所说的“掌握了无限权力”!这也使他后来在反对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布哈林的斗争中能够取得节节胜利。

列宁生前,党内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头儿”。列宁是人民委员会主席,党内是政治局委员,其地位与其他政治局委员相同。政治局会议由他主持,在他因病或其他原因缺席政治局会议的时候,则由加米涅夫主持政治局会议。有人说,按照惯例,政治局会议由人民委员会主席担任,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惯例。列宁去世后,李可夫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但政治局会议在一段时间内仍由加米涅夫主持。

【彼得堡改名的历史】

文章提到彼得堡,作者加注说:1917年3月改称彼得格勒。这里把改名的时间弄错了,改名时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建城后起的名称,彼得堡这个词中的“堡”(бург)来自德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德开战,德国成为敌对方,所以1914年8月18日决定把市名改为彼得格勒(Петрoград),град是俄语“城”的意思,这一改彼得格勒就是纯粹俄罗斯的名称了。1924年列宁逝世,为纪念列宁,1924年1月26日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苏联解体后,1991年9月26日恢复旧名称,叫圣-彼得堡,从而完成了该市名称变迁的一个轮回。

【苏联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名称】

苏联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这些名称经常被弄混。如说“1922年,列宁重新审查了联共(布)中央与格鲁吉亚布尔什维克冲突事件”,“斯大林……升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这里所说的“联共(布)”和“苏共”都不准确。1922年既不叫“联共(布)”,也不叫“苏共”,而是叫“俄共(布)”。

苏联共产党1898年成立的时候取名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两大派:多数派称布尔什维克,少数派称孟什维克。两派分分合合,共处于统一的党内,直到1917年。事情并非像《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所说的那样,在1912年的布拉格代表会议上布尔什维克就成为独立的政党了。

1917年7~8月召开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决定在党的名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后面加写“布尔什维克”,以区别于孟什维克的党,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这时候布尔什维克党才成为独立的政党。孟什维克党依旧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不过列宁早在1917年的《四月提纲》中就提出把党的名称改为“共产党”的建议,他认为社会民主党的称号在科学上是不正确的,并且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们在世界各地都背叛了社会主义,所以“我们不应再叫‘社会民主党,而应改称共产党”。(《列宁选集》第3卷)1918年3月召开的俄共第七次代表大会把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共产党”,后面继续在括号内加写“布尔什维克”字样,即“俄国共产党(布)”。

1922年底苏联成立。与苏维埃联盟相应,1925年底召开的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定俄国共产党改名为“全联盟共产党(布)”,简称“联共(布)”。

1952年10月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名为“苏联共产党”。这个名称一直用到1991年苏共解散为止。

苏共名称的变化一般人不清楚,容易弄混。最简单的办法是从它成立到解散都称之为“苏联共产党”,这不会错,也行得通。当然专业论文和著作还是应当按不同时期的名称称之。

(作者系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

猜你喜欢

布尔什维克政治局苏维埃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知道
列宁对布尔什维克政党制度选择的探索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论苏俄红军的建立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退休常委公开活动需在中办报备
试论十月革命前西伯利亚独立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形成
陈毅没有出席中共中央1948年9月政治局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