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缺失下的学校策略研究

2015-06-02邓志平古洪金

新课程·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道德情感缺失留守儿童

邓志平+古洪金

摘 要:随着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数量的逐渐增加,这一群体的问题已是当代社会逐渐凸显出来的新生问题,这其中,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缺失应值得重视,道德情感是沟通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寄宿制初中的留守儿童现象进行了归纳,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缺失;策略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就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父母的长期缺位,在孩子的道德成长过程中,外在的道德认知不能很好地化为内在的主观态度,即道德情感需求,就很难形成高尚的道德行为。伦理学者何怀宏曾说:“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怜悯之情作为人类最原始和最纯正的一种道德情感,对于人们履行最起码和最基本的道德义务,使社会不致长久堕入野蛮的巨大意义。所以,不仅现代社会的底线伦理,甚至我们的整个生活都需要这种道德情感‘垫底。”本研究就是根据本校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现状,通过问卷法、文献法等方式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缺失下的学校策略研究。

一、本校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现状

2014年9月,学校对224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家庭、学校以及他们的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经过对问卷的汇总分析,概括出了三个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道德情感引领缺乏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虽然较为频繁,但仅仅是交流学习、生活和家中琐事。调查还发现留守儿童不合群现象,要么脾气暴躁、任性、冲动易怒。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过早与异性交往或暗恋异性的行为,这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引领缺乏。

(二)自我封闭现象严重

调查显示,多数留守儿童和隔代监护人生活在一起,68.6%的留守儿童偶尔会和他们产生矛盾,61.4%选择闷不吭声,大多选择独自承受。还发现遇到困难或心里有事,47.3%的留守儿童不太愿意告诉教师,愿意透露心声的只是少数。家长和教师就很难触及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领域。

(三)归属感缺失,有强烈的情感期待

本次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情感上较为孤单、寂寞的占38.6%,情感上能得到安抚、慰藉的仅占14.5%。还发现留守儿童都喜欢交朋友(很喜欢占52.7%,一般占38.6%),不喜欢的仅占5.9%。但在学校里,和留守儿童玩得好的同学却很少,仅占12.7%。两组数据的对比,正说明留守儿童归属感缺失,有强烈的情感期待。

二、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缺失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

(一)构建温馨校园的文化环境,增进归属感

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会使留守儿童有家的归属感,使其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成长。要形成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笔者认为要抓好常态校园文化建设。这就要求学校构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通过班级文化、寝室文化、走廊文化、交际文化等多个方面加以熔炼和提升,形成一种感染氛围,使留守儿童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抓好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建设,帮助留守儿童走出自闭的道德情感大门

道德情感体验和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成长过程。文化活动是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中最容易接受的载体之一,对学生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所感受的道德情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学校文化活动中获得的。学校要尽可能地多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的参与度才会高,在参与中才能触动他们内心的需求,使他们走出自闭的情感大门。

(三)建立“互动模式”,搭建培养道德情感的平台

“互动模式”要求注重通过教师尊重关心、启发诱导、讨论对话等形式及学生思考、体验、反省等机制,使教育活动成为“互动”的双向交流与影响的过程,转变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关系。当然,此模式中必须做到情感的渗透,对学生表达出真诚、关心,才能使受教育者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敢于畅所欲言,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沟通才会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这就为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形成引领效应,满足情感期待

教师作为学生接触的主要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尤为必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而不是仅仅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也不要只注重升学而忽视情感教育。教育家斯卡特金所言:“未经人的积极情绪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才有激情和干劲,才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激励。

2.提高教师的道德情感修养,形成道德情感引领效应

我们知道,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知上产生的,并随着道德认知的发展而发展,同时情感具有感染性,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其他人,使其具有同样的情感,并与自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升教师自身道德情感修养,丰富教师的情感体验,会提升学生道德情感认知度并受其感染,从而以正直,善良、诚实等良好情感质量引领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3.增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付出,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期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出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要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得以学生成绩好坏来区别对待。(2)善于尊重信任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敏感的角落,一旦触及,教师的每个眼神、每句话、每个手势、每个动作,都会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安慰和鼓舞。(3)还要善于将教师的情感付出融入学生生活。教师在生活中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呼声,发现道德情感问题及时疏通,并以愉快、幽默、亲切和蔼的方式,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进行热情鼓励及鞭策,使他们深深感受到教师的爱。缩短师生的情感距离,学生才愿意和教师推心置腹地交流。那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迎刃而解呢?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问题,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提升,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以及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固然,学校是主要阵地,但要形成长效机制,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誗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道德情感缺失留守儿童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康德道德情感思想对当代高校生态德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