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的提升

2015-06-02梁秀丽

教育界·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提升德育

梁秀丽

【摘 要】本文发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主要存在于:班主任在德育上的工作观念太传统;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内容上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理论认识比较弱;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科研水平较弱。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初中班主任道德教育工作的提升策略有:转化道德教育的理念;实际行为的感染性;调节道德教育的目的;适时调节德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德育 提升

一、前言

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对于培养现代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德育教育则应放在第一位,注重教育的实际性成果。德育教育对学生以后的人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班主任应该有针对性地构筑德育班组织,有效提升学生们的道德修养。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不足

1.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内容方面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初中班主任对道德方面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在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需求,以及需要适应时代进步的新观念的教育。有的班主任甚至都没有提到过这样的内容。而现在,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内容教育上还只是老生常谈,忽视了学生人生观的形成,理想的明确和怎样做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等比较深入的教育。

2.班主任在德育上的工作观念太传统

德育是在道德的认识上、道德的情感上、道德的意志方面以及道德的行为方面进行统一化的教育,而对道德的深入认识并不能够将思想转变成道德方面的行为。说教方式的德育只能够让学生掌握如何从道德的理论上去陈述,但是,道德的实际效果最后是需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上的。所以,说教方式的德育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 初中班主任在教育方面的科研水平较弱

班主任在工作中,容易出现一个误区,就是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对学生出现的道德方面的不好行为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只是一味地负责传授学生知识,而没有将教师本身的行为同学生的整体发展有效地融合到一起,也没有将教育当作是一项科学课题来进行研究。

4.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理论认识比较弱

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心理改变的掌握力和学生平时的实践方面的处理方法,在很多的时候会体现出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班主任的德育的理论水平。但是,大多数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都缺少针对性,主要是缺乏对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发展中的特定的教育。另外,还缺少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教育的理念。

三、初中班主任道德教育工作的提升策略

1.转化道德教育的理念

教育的观念就是对教育的目的以及行为的基本的认知与态度,这是导致道德教育没有实际性成果的内在因素。现阶段,道德教育的工作实效相对来说是较差的,没有明确的德育教育目的,主要的原因是长久以来人们的心理只重视考试的成绩却忽视了道德教育的传统理念。因此,要加强道德教育的实际性成果,就要转化教育的理念。

一方面,班主任应从新形势下的时代意义出发,明确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重新审视道德教育在总体初中教育中的位置。另一方面,班主任要积极从多个方面配合教育,将学校、社会、家庭等合理有效地统一起来相互补充,从而形成共同的力量。从班主任方面来说,就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家访且做好相应的笔录。这样可以更深层地了解学生品德方面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情况,依照学校的各个方面要求来凸显家庭的教育责任。

2.实际行为的感染性

初中时期的学生们年龄都不大,还缺少对某些事情的认知与判别,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领导人,是管理人员与组织人员,极易被学生们模仿,所以教学者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班主任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切身行为来感染学生们,让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在班级里通常就是卫生的问题,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无论是在哪里都主动将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桶,这样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确环境的重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3.调节道德教育的目的

正确调节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能够很好地提升班主任道德教育的工作效力。道德教育的目的能够体现出计划性以及内容、方法、教育的方向。依照国家的目的进行相应的转化调节,将道德教育作为调节的重点来发展,将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化为良好素质的培养,这样学生能够获得较强的价值判别力,道德的择选力,自我的认知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让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助人为乐,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让学生树立新的观念,包括风险理念、承受理念,要让学生自信地面对困难,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理念,不可以退缩与逃避,要勇敢地往前走。

4.适时的调节德育工作的重点

想要提升整个德育工作的最终有效性,就要适时准确地进行德育工作重点的调节,因为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呈现德育工作的总体性与计划的有效趋势,还有着主要的内容以及教育的模式规定。班主任要时刻注重国家相关教育目标的转化,及时进行工作目标的有关调节。

其实,德育工作相关目标的调节最关键的就是将道德教育工作进行大规模的有效扩展与延伸,把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化为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能够有其正确的价值判定以及道德的筛选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反省的意识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使学生们学会做人、学会关爱团体、关爱社会,且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抗压、受挫、应对困难的承受力,让学生懂得自信、自强、自立,懂得更坚强地应对所有难题。

【参考文献】

[1]宋玉珍.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力的措施[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2(4):76-76.

[2]赵新风.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效力助力学生成才[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1):34-34.

[3]曹伟星.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新课程(教研版),2010(3):127-128.

[4]徐霞.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东西南北·教育,2014(6):146-146.

[5] 陈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新校园(上旬刊),2014(4):232-232.

猜你喜欢

初中班主任提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