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数学区域活动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2015-06-02刘宇
刘宇
【摘 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获取经验。我们认真贯彻《指南》的纲领积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越来越喜欢玩,同时可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但是我发现幼儿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出现几种问题:少数幼儿到数学区玩;到数学区玩的幼儿没有专注、持续的玩;新材料投放后玩过一次就没有人重复玩;依赖老师陪同才能玩等现象。如何做才能在数学区积极主动、持续专注地游戏呢?
【关键词】数学;区域活动;操作材料;选泽;投放
数学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数学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联系紧密,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幼儿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其次,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特点的数学活动区还有着独特的教育教学价值。本文针对目前数学活动区的现状,探寻出使幼儿积极、主动、专注、持续的进行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
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成效受诸多因素所制约,区域活动实施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受到重视,尤其是数学区域活动的目标、区域材料的投放和区域活动指导。我们要以幼儿发展为本,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应有的作用,使幼儿身心在活动中得以全面有效的发展。
一、变单一操作材料为多样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
皮亚杰指出:“幼儿学习数学是通过对事物的反复操作,从中抽象出事物的数、形、序等结构关系。”实践证明,材料是操作的物质基础,为幼儿设计提供适宜的数学操作材料,对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尤为重要。
目前幼儿园的操作材料比较单一,没有什么层次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众所周知,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的特点,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甚至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又要考虑“吃不饱”的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不同能力的幼儿要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活动材料,注意由易到难,,增加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具有层次性的材料选择投放以后,关键还在于如何引导幼儿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去操作。为了便于幼儿了解每种操作材料的难易程度,我们可以选择利用空间方位、场地安排、操作材料的标记来表示。如按投放材料的器具的颜色进行区分,或者给操作材料标记难度一颗星、二颗星、三颗星,同时规定每天学习的新内容必须进行训练,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二、变平面的操作材料为立体、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
数学区材料是为幼儿提供操作和互动的,它具有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功能。幼儿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的。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同时,它与幼儿活动欲望的强弱、兴趣的高低、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能否进行独立的思维和想象、有无探索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的天性好玩好动,但是手眼的协调能力差。他们不喜欢操作材料是固定的或者“躺在”桌面上的材料,也不喜欢操作时摆放的材料不能移动,稍微动一动就破坏了操作出的作品,这样没有办法向同伴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投放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在彩纸版上拼摆有规律的彩条或者拼摆房子,幼儿因为拼摆出的作品不能移动,不能向小伙伴们展示而扼杀了幼儿再次拼摆的兴趣。
我把操作活动调整为在墙上贴画有房子、院子、桥梁、门洞等背景的图片,吸引幼儿按规律的张贴、绘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提供线绳,彩珠穿出彩色项链或者手链;在墙上挂上绳子,在绳子上挂好各种几何图形拼摆制作的彩旗;提供雪糕棍,在雪糕棍上绕上彩色纸条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金箍棒”等等。这样幼儿从单纯的坐在椅子上平面摆弄各种材料改为可以坐着或蹲着或走动,在墙上、纸条上、雪糕棍上画、贴、绕、挂等,他们可以将作品随意移动、拿出来展示,满足了他们爱动爱玩的天性,既把作品拿出来分享的欲望,又巩固了数学知识,从而吸引幼儿一次又一次的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
三、变机械性的操作材料为探究性、引导性的操作材料
在过往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常常把集中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材料放入数学区域中,幼儿有了“穿旧衣”的感觉,同时教师也会把做好的成品让幼儿直接进行操作。如让幼儿在钟面上拨整点、半点,或者根据钟面上的时间点数,选择时间卡插入钟点下方。幼儿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没有动脑筋、发散幼儿思维,只是动动手,进行简单机械的操作,根本满足不了幼儿的求知欲,调动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数学区域活动是属于探索性的活动,所以教师要提供具有引导性的数学操作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尝试动手解决,建构经验。如提供纸张、画笔、指针等材料,让幼儿制作钟面,用自己制作的钟面来玩拨钟,记时间的游戏。幼儿在操作中要思考,应该做什么形状的钟面,钟面上的时间数字应该如何排列,间隔是怎样的,时针、分针的位置、长短关系等数学知识,同时还要想办法固定时针和分针,并能让指针活动起来。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需要不断地思考、观察、学习、尝试去摆弄,一次次的想办法解决困难问题,最后才能正确播动钟面、记录时间。幼儿在活动中,因满足了自己探索的欲望,在探究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困难,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并获得了经验,从而会更加专注地、持续地探索参与游戏。
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数学区域活动材料,有意识地观察,有针对性地调整,避免一成不变。不但要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目标,做到材料、操作难度层层递进。努力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创设一个让幼儿尽其所能、乐在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环境,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体验,从而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与经验,这将对幼儿日后数学学习和一生的成长起到积极地作用。